天干地支纪时计算方法,天干地支计时始于何时?(非知勿扰)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21 22:21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5-21 18:08
天干地支纪时计算方法,天干地支计时始于何时?(非知勿扰)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5-21 18:14
天干地支起源考
一、干支历法起源:
1、《山海经》记载,帝俊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这三位妻子之中,尤以前两位更加伟大: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山海经?大荒西经》)。
2、《世本》说:“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常仪应该就是常羲。因为“仪”字繁体字作“仪”,最初作“义”,此字与“羲”不管在字形读音都十分相近,因此可以通用,所以“常羲”又写作“常仪”。(《吕氏春秋·勿躬》“尚仪作占月”,尚仪即常仪、常羲。)
这两位了不起的女神生下了十日与十二月,从表象意义上讲,帝俊及其妻子们便是日月之父母,也是上古的日月之神。
真实意义应该是:
帝俊之妻羲和占日,祭祀日,观测日,制订十个天干(这或是一年十个月的古火历的来源)。
帝俊之妻常羲占月,祭祀月,观测月,制订十二个地支(这或是一年十二个月历法的来源)。
3、因羲、娥古音同属歌部疑母,可以通假。《说文 我部》说:“义”字“从我、从羊”。《兮部》谓“羲”字“从兮、义声”。《庄子 马蹄》陆德明《经典释文》:“义,本作羲”。是“羲”通作义。《礼记 檀弓上》陆德明《经典释文》:“蚁,又作蛾”。《文选 长杨赋》李善注:“蛾,古蚁字”,可以为证。这样,早期“生十有二月”的常羲,后来就演变为奔月的嫦娥了。
而嫦娥的丈夫是后羿。《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我们可以这样去解读这个神话:它实际上讲的是废止“火历”的历法变革,射下九个太阳,而留下一个太阳的传说,是对废除一年十个月“火历”,采用一年十二个月历法的模糊记忆。
二、出现“天干地支”文字最早的文献:
1、据史料载:黄帝的史官“仓颉造书两卷,隋乱时失于兵火,现存只有二十八字”。陕西白水仓颉庙内有一块《仓圣鸟迹书碑》,黑色的石头上刻着这二十八个古怪的符号,相传这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该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公元1754年)。碑面所镌28字由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2、《尚书·益稷》记禹云:“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
3、《世本》说:“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也。”
《吕氏春秋·勿躬》说“大挠作甲子”,大挠是黄帝时的史官,天干地支的使用应该比夏朝更早,可能是黄帝时代。
《吕氏春秋·勿躬》原文:“大挠作甲子,黔如作虏首,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尚仪作占月,后益作占岁,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高元作室,虞姁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臼,乘雅作驾,寒哀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图,巫彭作医,巫咸作筮。”
4、夏朝后期的几个帝王名孔甲、胤甲、履癸,商朝的帝王命名都使用了天干。甲骨文卜辞大量出现干支记日,而且有六十甲子表。
5、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
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
另一版本:
“玄黄骑上混沌兽,看见一个女佳人。老祖便把仙女问,一人独坐为何因?仙女一听......
一、干支历法起源:
1、《山海经》记载,帝俊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这三位妻子之中,尤以前两位更加伟大: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山海经?大荒西经》)。
2、《世本》说:“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常仪应该就是常羲。因为“仪”字繁体字作“仪”,最初作“义”,此字与“羲”不管在字形读音都十分相近,因此可以通用,所以“常羲”又写作“常仪”。(《吕氏春秋·勿躬》“尚仪作占月”,尚仪即常仪、常羲。)
这两位了不起的女神生下了十日与十二月,从表象意义上讲,帝俊及其妻子们便是日月之父母,也是上古的日月之神。
真实意义应该是:
帝俊之妻羲和占日,祭祀日,观测日,制订十个天干(这或是一年十个月的古火历的来源)。
帝俊之妻常羲占月,祭祀月,观测月,制订十二个地支(这或是一年十二个月历法的来源)。
3、因羲、娥古音同属歌部疑母,可以通假。《说文 我部》说:“义”字“从我、从羊”。《兮部》谓“羲”字“从兮、义声”。《庄子 马蹄》陆德明《经典释文》:“义,本作羲”。是“羲”通作义。《礼记 檀弓上》陆德明《经典释文》:“蚁,又作蛾”。《文选 长杨赋》李善注:“蛾,古蚁字”,可以为证。这样,早期“生十有二月”的常羲,后来就演变为奔月的嫦娥了。
而嫦娥的丈夫是后羿。《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我们可以这样去解读这个神话:它实际上讲的是废止“火历”的历法变革,射下九个太阳,而留下一个太阳的传说,是对废除一年十个月“火历”,采用一年十二个月历法的模糊记忆。
二、出现“天干地支”文字最早的文献:
1、据史料载:黄帝的史官“仓颉造书两卷,隋乱时失于兵火,现存只有二十八字”。陕西白水仓颉庙内有一块《仓圣鸟迹书碑》,黑色的石头上刻着这二十八个古怪的符号,相传这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该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公元1754年)。碑面所镌28字由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2、《尚书·益稷》记禹云:“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
3、《世本》说:“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也。”
《吕氏春秋·勿躬》说“大挠作甲子”,大挠是黄帝时的史官,天干地支的使用应该比夏朝更早,可能是黄帝时代。
《吕氏春秋·勿躬》原文:“大挠作甲子,黔如作虏首,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尚仪作占月,后益作占岁,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高元作室,虞姁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臼,乘雅作驾,寒哀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图,巫彭作医,巫咸作筮。”
4、夏朝后期的几个帝王名孔甲、胤甲、履癸,商朝的帝王命名都使用了天干。甲骨文卜辞大量出现干支记日,而且有六十甲子表。
5、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
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
另一版本:
“玄黄骑上混沌兽,看见一个女佳人。老祖便把仙女问,一人独坐为何因?仙女一听......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