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意为先"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或其他传说吗?
- 提问者网友:疯子也有疯子的情调
- 2021-04-20 03:19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4-20 03:44
沈老师的这堂议论文“审题与立意”指导课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审题与立意,互为前提与结果,只有审好“题”,才能立好“意”。作为学生,要善于从限制中发现“自由的空间”,要认真对待多重限制条件,要把握重心,做深入而细致的思考,努力探究其含义,要挖掘材料的显性与隐性信息。这些观点,我很赞同。我在议论文写作指导中也有此真切的体会与看法。
我经常给学生渗透作文审题、立意“重再思”的思想。无论是似曾相识还是颇费思维的题目或材料,都不可匆匆下笔,务必在“审题与立意”上下功夫。
我的做法是:
给学生明示题目或材料后,让学生思考几分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切磋、碰撞,并把思考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写下。特别是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更要“严谨扎实”,因为“意”蕴于“题(材料)”中,或显或隐,思考的力度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然后,让学生回答,比较鉴别,孰优孰劣,昭然于心。一是老师引导分析,二是学生评判遴选,后者尤甚。这两个工作做好了,下一步就是围绕中心(文章旨意)选择材料,而后下笔成文。
对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指导还没有结束,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例文赏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活动的主角是学生。以往,作文指导往往以老师为主。这一点也应转变,必须回归到学生,让学生评议、赏析,从而获得思考、审美、创造的乐趣。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作文教学得天独厚。
此举一例,是为印证。
市统考有一作文题目——《四季都可以鲜花盛开》。这是一个很富诗意的题目,虽说是命题作文,但依然可以检测学生的“审题与立意”能力。引导过程略。这里的“四季”有“自然四季”和“人生四季”。“鲜花”是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这是个大概念)的思悟。如若,只停留于表面,那一定不符合命题意图。我在教学中,按照上述而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审题与立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不可不重视,而立足点须回归学生。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