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什么挖机学习不错?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4-11 13:51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行雁书
- 2021-04-11 14:42
我在网购经验比较多,网上的东西真的便宜很多,选购也很方便,我收集了很多热卖好评的商品和店铺,并做了统计排行,很多都是专家通过比较店铺信誉和销售记录以及网友的评价,做出的排行榜,当然也有很多是我通过购买和网友的交流统计出来的,都是热卖好评的,网购这么多年了,现在才知道,原来这样统计下,真的方便很多,现在分享给大家,当然主要是希望大家给我空间加加人气,还有采纳我的答案,让我赚赚分^_^,下面就是我在淘宝网博客上的地址: http://space.taobao.com/c610aae0b802c1488c4cacb152e336e1/show_blog-23614099.htm
你也可以到我QQ空间369524800去看看,那里有我的超级经验分享,有我总结的详细购物步骤和购物心得,肯定对你购物有很大帮助!快去看看吧,登陆的人比较多,打不开,请多刷新几次。
o(∩_∩)o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采纳我哦~
- 1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4-11 15:29
A:个人对技术的总结。
B:挖机操作人员所备有的条件。
C:高手的特点。
D:自述:绿水本无忧,因风邹面。
挖机是好开,因杂难成。
1. 初学者先进行理论学习,还没上车一定学会观察。
2. 困杂难成的原因。
3. 什么是眼力,“技”和“术”的合成。
4. 转土择其远。
5. 装车择其近。
6. 司机的心情。
A. 个人对技术的认识:
所谓技术,一般的情况都会有手的参与完成,当然挖机的操作也不例外,百分之八十的过程都由手来完成,无论是用手还是其它身体的部分,我认为所用的技术和挖机的操作都是一样,即从用手到用心再到用神,用神乃是技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艺术境界。
B. 挖机操作人员所备有的条件:
一般看来,挖机操作者具备的条件并不高,但也并非每个人都具有那样的条件,因为挖机的学习并非一个短暂的时间段,可以讲初学是一个漫长而又坎坷的路子,所以第一个条件就是能吃苦耐劳,有毅力坚持到底。
我在认识当中特别的提到用手,这并不多余,因为技术是分开的,“技”代表也就是手上功夫,是基本功,直接的讲是对挖机的控制能力。“术”这个字样本身就是抽象的,在这里,也并不例外,它存在于人的内心,是内在的,是外界条件在内心作出的分析,简单说是人的思维和灵感,基本功是实践当中得来的,只要通过训练,人人
都可以达到娴熟的地步,但并非每个人的思维和反应都可以跟得上,虽然说勤能补拙,基本功扎实,确实可以弥补思维上的不足,然而在复杂和危险的情况之个,思维跟不上难免有心无力,而且有造成事故的可能,挖机没有走过相同的路,也没有干过相同的活,这也就是因杂难成的原因,差就差在这个“术”字之上,一般看来性格开朗、豁达、胆大心细之人最宜从事,当然这种人干什么都不成问题。
C. 所谓高手的特点:
对挖机的了解就像是人对自身的了解一样,用一生的时间也未必可以了解的透,不过也并不用非要了解的那么清楚,只要明白自己的长处缺点,在困难的情况之下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情况解决难题即可,操作挖机也是同样,简单的挖掘操作看不出技术的高低,一旦遇到复杂而且危险的情况往往可以显示水平的高低,高手在简单的情况之下往往只观其大意,即使操作当中出现许多不在意想中的要求,也可以随机应变,游刃有余,在复杂的危险的情形之下
则往往要把细节考虑周到,审视周围环境排除威胁,顾全大局,这个时候就要求对车本身的了解要有相当的高度,能过不能过,能站不能站有十足的把握,即使突然有意外的发生也要有防范意识,瞬间作出反应。
以上是简单的复杂的情况作出的分析,再者就是在对待某些更加细微的地方上所显现的不同,那就是眼力的不同,铲斗每次所进的深度和所划过的路径上更能显示操作者的水平,铲斗可以一次挖到位的,绝不动用第二次,所挖过的地方绝不再挖第二次,一次性的一斗代过,省时省事,点点都 恰到好处。
D. 自述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挖机是好开 因杂难成
1,初学者先进行理论学习,没上车之前一定要学会观察
初到之时正是挖机在矿山上修路,石方活对初学者来说是不宜进行学习的,因为石方与土方相比就较难干,再加上对车的情况不了解,突然上车学习很难适应,再加上按小时干活,那就更上不去车了,因此,想上车也就只有等了,等待着从简单的活入手,自己先着手于其它方面的学习,首先着手便是理论、保养,理论便是那几本挖机自带的说
明书和操作手册,书中的重要部分便是保养部分和注意事项。不上车之前,可以通过这些了解全车情况。
书中其实并没有多少东西,有两天看也就没什么可看的,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看司机怎么干活和保养车,两者都是每天必须做的,其实光看不进行实际操作是很枯燥的,看过的东过目便忘,上车实践时想不起来,这就是初步学习中犯的一个阻止进步的错误。
记得第一次上车,那是师傅在装车的间隙,我上去试试挖,当时很害怕,十几天来第一次摸车,自己也是在体味自己第一次是否也可以如愿的发挥一下呢?结果很是失望,站在台子上挖下边的石头,一方四的斗子一个石头也挖不上来,心情失落,难道就这么难以操作吗?还是自己不具备此方面的天赋,后来才知道那次是大臂用力过大,二臂握死在地上了。
那次之后,我深感痛触,以后的许多时日,我总陷入无边的沉思,如果我不适合走这条道该怎么办。二千多的工资是不好拿的,这二千多的技术是不易得到的,现在看那时,这些都是多虑,毕竟是第一次,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机会有的是。
接下来的十多天,为了提高对挖机的操作的协调性,我用两个空矿泉水瓶各自装一瓶沙,坐在地上,看着师傅在上面的动作进行模仿,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在一个停车吃饭的中午我打完黄油之后,想看看现在怎样,也刚好是挖土,我便开始转土。
这一次可以讲达到自己预期的功效,挖土是像模像样,师傅一直在远处观察着,饭后,师傅对此做了评价:干的不错,如果是土方活,三个月的时间练习就可以学的差不多,听了这话很是高兴,这算是二十多天来最大的收获吧!
一个月过去了,真正的上车也就这两次,前后也就不足二十分,可就这二十分,自己在上面花费的心思有几百个小时那么多,可是师傅在这一个月当中只有一次活让我记忆犹新,其它都是过目便忘,那是在尾矿坝上附坝,大刀阔斧的挖掘和有条不紊的套路,让我在开眼界,附成的梯形坡要比人工整理出来的更加细致,更加美观,我当时就认为师傅是高手中的高手,即使我没见过其它司机干活。
大概是过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吧, 修路结束,挖机拖到了县城,城寺沟大开挖,三万六千方土,准备二十天完工,这下学习的机会到了,这是我姑承包的活,还特殊交待,借此机会赶快加强训练。
这样的机会不多,每天早起必须挖够两个小时的土,我兴奋不已,自己长这么大从不承认自己笨,有了这么个机会,我想用不了三个月也就成了。
记得第一早上起来挖了一个小时,由于不熟练,油门只放到两档的位置,结果一个小时所挖的那堆土在早饭后被师傅两车给装完了。
出方计划原计划为二十天,而师傅的推测至少是两个月,因为在农村许多事情难以协商,再加上雨水天气就会更加的延迟,结果还真的很准,工程完成共计用了八十五天时间。
我原本以为的梦在这里并没有得以实现,到这里第五天,我姑又租了台挖机来替换,这台挖机出去按小时干活了,活应该不会小,当时我感到十分可惜,也可以讲有点失望,但是当时是学徒也是跟车的,不得不车到哪人到哪,现在想起,其实这并非失去学习的机会,因为什么活都要学着干,什么事都要学着做,自身的学习并不因环境的条件的限制而拘限自己
城寺沟只有短暂的四天多时间,然而对刚学的我来讲确实是突飞猛进的一个小阶段,因为在这明白挖掘过程讲究的“顺力”也就是说斗齿的方向始终要和挖
机整体的合力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挖机本身的最大挖掘力,再者就是:装车是挖机中最为简单的一项,但是不通过学习锻炼,车也不是那么容易装好的,这也就是“因杂难成”的纲要,装车时,挖机和车并非每次都在最为合适明了的装车台上,真的要把车以最快的速度装好,并且保证装满 和不偏,那就要对大车本身和挖机本身要有更深的了解,虽然有时看不 到车厢上的情况,但也要知道所装的到了哪一部位,这是眼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也确实证明了这两点,简单的顺力体现了对挖机的控制能力和对车本身的了解,而复杂的装车则是更深的眼力。
综合以上便不难得出什么是眼力,挖机的眼力,那就是对挖机的控制能力+对挖机本身的功能和干活目的的全面了解做出的综合分析,这也就是技术二字的分开解释。
离开城寺沟到叫河,那里建矿厂,如果干活可以至少要四个月。
叫河一行可以讲又是出乎意料,原本打算几个月的活短暂时日便结束。当中只上过一次车,可也是留下印象至今的,那是在装车的间隙,我试着装车,只装了两车,由于速度太慢,被迫下车。当中也因为刹车不好和操作不熟练而造成撞车,造成司机的不悦,这也是上车的第一次事故,幸好没误大事,大车司机也没说什么,只说慢点,当时感到很欣慰,后来因为每天的工作量太少而将车再次拖到城寺沟。
这次时间虽短,然而得到的还行:
首先:转土择其远
有甩方转土的过程当中,最佳的选择,当是站车的位置,刚好挖到开挖点,然后以180℃的角度,以直线甩到臂的最大限度为最快的挖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