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守孝弟.次见闻如何解释
- 提问者网友:战皆罪
- 2021-04-16 03:25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4-16 03:46
- 1楼网友:一秋
- 2021-04-16 06:02
- 2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4-16 05:35
- 3楼网友:一秋
- 2021-04-16 04:54
兄弟之间手足情深,如果不能“兄友弟恭”,必定家庭不睦,一事难成。《论语》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是说,对人能持久地敬重而又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品德,就有了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你所在的团队就会充满活力,事业也会蓬勃发展。
南朝梁吴钧的《续齐谐记》记载了这样一个典故:南朝时,京兆尹田真、田庆、田广三兄弟分家,当家里的财产都分置妥当时,发现院子里还有一株枝叶繁茂、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当晚,三兄弟商量将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时,发现昨晚还好好的紫荆花树枝叶枯萎、花朵凋落。田真见此状对两个兄弟感叹道:“人不如木也。”面对此情此景,兄弟三人决定不再分家,和睦相处。奇怪的是,那株紫荆花树好像颇通人性,随之又恢复生机,再一次花繁叶茂。
弟与孝通常并称为孝弟。孝弟之道是人类的原初情感,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有孝弟之心,才有仁慈善良之心、舍己利他之心、奉献社会之心。社会和谐最终必须建立在人人有德、人人守道的基础之上,而人人孝弟不啻为其根本所在。如果连做人的根本都忘了,还怎么能成为人?故《三字经》曰:“首孝弟,次见闻”,意思是说孩童为学读书,首先要学怎样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然后再学文化知识,即人首先是立德,其次才是学知识技能,而立德又以“孝弟”为本。可见,传统的孝弟教育不是教条,而是培养人性光辉的起点。所以,儒家把孝弟看作是实行“仁”的根本条件。
《论语》云:“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个孝敬长辈、友爱兄弟的人,不大可能去做坏人坏事。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要做一个德才兼备、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做起。再推而广之,从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升华到爱他人、爱民族、爱国家,以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爱国情怀,这才是孝弟之道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