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有把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分为三个层次:阅读、欣赏①...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00:35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01-03 18:21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西方人有把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分为三个层次:阅读、欣赏①、研究。这当然很合乎逻辑。但经验也多次告诉我们,真正的欣赏,那是必须在研究了之后,才有可能品得真味,从而达到一个更深的层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红楼梦》研究了这么多年,我们究竟品出了多少滋味?看来还得研究下去,以期每臻新境,我们就有一次新的欣赏机会。因此,不妨说欣赏②是研究的化境。如果这也合乎逻辑,那么,我们就在这里打破一次常规,暂时把两者的位置颠倒一下。这样一来,研究将被视为前提,欣赏则是一个消化了研究结果的内涵更丰富的阶段。 总之,研究和欣赏是阅读过程中一对孪生姐妹,她们的魅力在于成双出现,少了一个,魅力将被打上折扣,我们在心理上会产生某种偏失感。 一般说来,在各种各样的文本之中,以形象为特征的文学文本更富有时空感觉和生活情趣,因而它也最富有解读和欣赏的魅力。文学作品在接受者身上引起的效应,甚至于不取决于他的知识结构,而主要取决于他的经验和素质。因此,不识字的老百姓,通过听说书或看戏也能进行艺术欣赏,而欣赏的质量和深度,在有些情况下或者并不稍逊于读书人。这是因为,文学欣赏的天地主要联系着人生的天地。 文学的天地很大,却并非无所不通。它是一道闪电,可以横空出世,如遇于绝缘体,就敛形收迹,漠然而止了。同一部文学作品,有人读了热血沸腾,有人可能觉得索然无味。为什么?因为一个是导体,一个是绝缘体。当然,这又是比喻,实际情形也许不会这样绝对。但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说的,颇适于解读文学。其实,它又何止限于文学?倒是因为文学和人生结有不解之缘,所以,在人生领域中固有的现象,也会再现于文学。人们怎样看待人生,也就怎样看待文学;离开人生,谈不上研究或欣赏文学。 但人生还不等于文学。人生大于文学,而文学也常常深于人生。深,这在实际上意味着它已开始突破现实人生的范畴,走向某种程度的“大”了。例如,文学除了表现现实的人生之外,还要自觉不自觉地虚拟人生,即在文学中创造第二人生……1.第1自然段中,“欣赏”①与“欣赏”②含义是否一样?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为何颇适于解读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真正的文学欣赏,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分条解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学中创造第二人生”中的“第二人生”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duile
- 2021-01-03 19:29
答案:解析:1.不一样,前者指阅读之后的解读,后者指消化了研究结果的欣赏。;2.形象地表现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感情相通,心灵共鸣的关系。;3.①在消化了研究结果的前提下,②欣赏者的经验的素质,③结合自己的人生去欣赏;4.突破现实人生的范畴,虚构作者更理想、更丰富、更典型的人生境界。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1-03 20:45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