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佛骨是什么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11:38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03-19 12:15
迎佛骨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3-19 13:05
问题一:谏迎佛骨的佛骨 佛骨是佛灭度后,火化所留下的遗骨、遗灰,称为佛骨。又称佛舍利,或单称舍利,或以佛身部位而称佛顶骨、指骨、佛牙。佛骨中以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最为珍贵。据传2500 年前释迦牟尼涅盘,火化后弟子们从灰烬中得到了头顶骨、牙齿、中指骨和84000颗舍利子。1987年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四枚舍利震惊中外,其中一枚被认为 是佛祖中指骨。《法苑珠林》卷四十分舍利为三:(一)骨舍利,其色白。(二)发舍利,其色黑。(三)肉舍利,其色赤。现已在南京发现“佛顶真骨”,是世界上唯一一颗释迦牟尼佛头骨舍利,由一名名叫施护的印度人带至南京。问题二:谏迎佛骨 是什么意思?当时的时代都流行哪些宗教? 谏迎佛骨,是指韩愈对皇帝迎接佛舍利到皇宫供奉表示反对,因此谏言劝阻。皇帝大怒,差点赐死他,不过后来许多大臣援救才只是把他贬到偏远的潮州。
谏:向皇帝谏言。佛骨:指佛舍利。
当时是唐朝,盛行佛教,帝王将相、文人学俯、文化精英都信仰佛教。韩愈自恃文人才高,诽谤佛教,后半辈子很倒霉了。问题三:谏迎佛骨的介绍 谏迎佛骨,是中国历史上儒佛矛盾斗争的一个重大事件。外来宗教与本土的传统思想不相适应,经过几百年的磨合,佛教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晚唐几个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极一时。当时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据儒学思想,提出反佛的意见。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儒佛矛盾以一种激烈的形式暴发了。元和十四年是开塔的时期,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问题四:唐宪宗迎佛骨有什么弊端 小则荒废政事,劳民伤财,大则民怨积蓄,民心尽失,迎佛易被小人利用从而上位,从此国家全民信奉,比如楚王好细腰,楚人都饿饭快饿死了,君王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被天下效仿。问题五:唐朝有哪八位皇帝迎佛骨舍利? 我是唐朝宗室的后代,非常感谢你询问这个问题.
我姓李,你我有缘,得以这个问题回答你!
唐朝8个皇帝都推崇佛教,一直到皇朝灭亡!
所以呢这就包括了唐朝几乎所有的皇帝信仰佛教!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 “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篇和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一些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如书信体《答李翊书》、《与冯宿论文书》,赠序体《送孟东野序》、《送高闲上人序》等,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
韩愈不但善于写文章,还是个直言敢谏的大臣。在他写完《平淮西碑》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得罪朝廷的事儿。 原来唐宪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来。他打听到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叫护国 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三十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雨顺,人人平安。 唐宪宗给人说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 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个趣。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 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也算表示对佛的虔诚。 韩愈是向来不信佛的,更不要说瞻仰佛骨了。他对这样铺张浪费来迎接佛骨,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劝谏宪宗不要干这种埂信的事。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 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问题六:什么是佛骨舍利? 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据传,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据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去世火化后,信徒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许许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的圆形硬物,这就是舍利,俗称舍利子,历来被视为佛门珍宝。
舍利,据观察,是一种骨质结晶物,其物质组成结构不详。据说,只有得道高僧圆寂火化后才能出现。舍利现象本十分罕见。但近年来,舍利现象屡互出现,成为当代佛教界的一个奇闻。
1990年12月。新加坡华人高僧宏船法师圆寂,火儿后,人们在他的骨灰中捡到480颗彩色的、类似水晶体的硬物,有些还闪烁着钻石般的光亮。据辨认。与佛门珍宝舍利子毫无二致。
高僧们火化后形成的舍利子大小不一,色泽各异,1993年5月7日晚,我国东北沈阳唯一藏传佛教喇嘛教实胜寺的79岁大经师召乌力吉高僧(蒙族),感觉身体不适,想回原籍辽宁阜新一趟,不料,寺里派人刚送他到沈阳火车站,他便悄然圆寂。高僧的遗体是送到沈阳文官屯殡仪馆火化的。火化后,在他的骨灰中发现红、绿、黄、黑、白等多色珍贵结晶体数十枚,大的如黄豆,小的似米粒,经佛教专家鉴别.认为是高僧圆寂留下的珍贵舍利。
据说,有些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多达万颗。1991年3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通显法师圆寂火化后,得五色舍利子一万一千颗,堪称古今之冠,世界之最。
一些高僧留下的舍利子竟大如鸡卵。1989年9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西洗石庵住持、93岁高龄的宽能法师圆寂,火化后得到了3颗碧绿色、晶莹透明的舍利子,每颗直径3-4厘米,好像绿宝石一般。
尤令人称奇的是高僧圆寂后心脏火焚不化,最后竟也化成坚固的舍利子。1994年93岁的圆照法师在陕西省长安县喂子坪乡观音山法华寺修行。进入6月份以来,就水米不进。6月12日,神色突然异常兴奋、激动,晚上9点多时,她对前来探望的寺内众弟子演讲了一通佛法后,说了一句“我将心留给众生”,便再无声息;众人看时,已合眼闭
目,盘腿打坐,悄然圆寂。四天之后,弟子们按照佛教教规,在寺内一大青石板上架起木柴,将法师焚化,大火烧了整整一天,法师法体形成百多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舍利子和舍利花。舍利花颜色雪白,镶嵌着米粒大小的呈红、黄、蓝、褐色的结晶体。尤为神奇的是,法师心脏久焚不化,成为一个呈黑褐色的巨大舍利子。火化结束时,心脏尚软,之后逐渐变硬,当时在场的百余名弟子们均亲眼目睹。据称,圆照法师......余下全文>>问题七:请教佛学大师一个问题:说某人的骨头是佛骨,指的是什 佛骨:佛灭度后,火化所留下的遗骨、遗灰,称为佛骨。又称佛舍利,或单称舍利,或以佛身部位而称佛顶骨、指骨、佛牙。
此等佛骨,在后世极受尊崇。佛祖统纪五十三曰:‘唐高宗诏迎岐州法门寺护国真身塔释迦佛指骨至洛阳大内供养,皇后以金函九重命宣律师送还岐山;肃宗诏迎法门寺佛骨至禁中礼敬,传至诸寺瞻礼;德宗诏迎法门寺佛骨入禁中礼敬,历送京城十寺。世传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安。韩愈上表谏,贬潮州。懿宗诏迎佛骨,三百里间车马不绝,公私音乐仪卫之盛,过于南郊。上降楼而拜。’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问题八:《论迎佛骨》 迎佛骨典故如下:
唐宪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来。他打听到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叫护国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三十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雨顺,人人平安。
唐宪宗给人说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个趣。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也算表示对佛的虔诚。
韩愈是向来不信佛的,更不要说瞻仰佛骨了。他对这样铺张浪费来迎接佛骨,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劝谏宪宗不要干这种迷信的事。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他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
唐宪宗收到这个奏章,大发脾气,立刻把宰相裴度叫了来,说韩愈诽谤朝廷,非把他处死不可。
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气慢慢平了,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促,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一点,我不能饶他。”
后来,替韩愈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唐宪宗没杀韩愈,就把他降职到潮州去当刺史。问题九:韩愈为什么写《谏迎佛骨表》 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诃北昌黎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幻年丧父,寄养于堂兄家。读书勤奋,博通六经诸子百家。入仕后,仍国子监祭酒,刑部侍郎。他写文章极有名,主张文以载道,其诗文为当时及后人所称道,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等齐名。他对于佛教只是主张国家不要过分放纵和鼓励,认为为人君的应当以儒家和纲常伦纪为依凭,不可崇佞佛教。至于韩愈自己,对于佛教在生修养和淳化人伦方面的价值并未断然加以否定。佛教当中自古就有对于佛舍利骨殖的崇拜,佛经中就有释迦牟尼逝世后,有八国共分其火化的舍利而分别起塔供养的说法《长阿含·游行经》)。唐代汉地已经崇拜佛舍利成风,唐初法琳作《破邪论》就说:(佛)灭后百一十六年,有阿育王以神力分佛舍利,使于鬼神造八万四千宝塔。今洛阳、彭城、扶风、蜀郡、始藏、临淄等,皆有塔焉,并有神异也。法门寺在唐代又因为与唐王室的特殊而享有重要地位,其亿供奉的佛舍利成被认为灵异,太宗李世民曾亲往法门寺瞻仰佛骨,以后高宗、则天武后、肃宗、德宗、宪宗、懿宗有次奉迎佛骨往宫中供养。韩愈谏迎佛骨便指的是宪宗元和十四年(819)这一次。这一年,有功德使上奏朝廷,说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内有释迦牟尼的指骨一节。按惯便应该每三十年一度,开塔迎佛骨于宫中供养,才能保证风丰人安。这里所说的佛骨为佛的一节中指,史载此骨长一寸八分,莹净如玉,以金廓棺盛之。骨藏于法门寺,从隋唐以来,一直受到朝廷重视,据元和十四年(819)敕翰林学士张仲素撰的《佛骨碑》说,太宗曾为之建寺宇,施与重塔。武则天时又以金盒宝函珍藏。中宗、肃宗、德宗等历代皇帝都对之礼敬有加。宪宗闻奏便下诏,准备于一年前往迎佛骨入禁中供养三天,然后再交京各大佛寺轮流供养。一时朝野为之轰动。据《杜阳杂编》所记载的一次唐武宗会昌灭法以后的迎佛骨活动,是指懿宗咸通十四年的迎佛,但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当年韩愈谏止而遭贬谪的那次宪宗迎佛。于中可以看出韩愈的担忧和反对是不无道理的。(咸通)十四年(873)春,诏大德僧数十辈,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百官上疏谏,有言宪宗故事者。上曰:但生得见,殁而无恨也。四月八日,佛骨入长安。自开远门安福楼,夹道佛声振地。士女瞻礼,僧徒道从。上御安福寺亲自顶礼,泣下口臆。即诏两街供奉僧,赐金帛各有差。仍命京师耆老元和迎真体者,迎真身来,悉赐银碗锦彩。长安豪家,竞饰车服,驾肩弥路。四方挈老扶幼,来观者莫不蔬素,以待恩福。时有军卒,断左臂于佛前,以手执之。一步一礼,血流洒地,至于肘行膝步,断指截发者不可算数。又有僧以区覆顶上,谓之炼顶。火发,痛作,即掉其首呼叫。坊市少年擒之,不令动摇,而痛不可忍,乃号哭卧于道上,头顶焦烂,举止仓迫,凡见者无不大哂焉。上迎佛骨入内,道场即设金花账,温清床龙麟之席,凤毛之褥,焚玉髓之香,荐琼膏之乳,皆九年诃陵国所贡献也。初,迎佛骨,有诏令京城及畿甸于路傍垒土为香刹,或高一二丈,迨八九尺,悉以金翠饰之。京城之内,约及万数。是时妖言香刹摇动,有佛光庆云现路衢,说者迭相为异。又坊市豪家,相为无遮斋大会,通衢间结彩为楼阁台殿,或水银以为池,金玉以为树,竞聚僧徒,广设佛像,吹螺击钹,灯烛相继是岁秋七月,天子晏驾(识者以为物极为妖)僖宗皇帝即位,诏佛骨于法门。其道从威仪,十无其一,具体而已。然京城耆耋士争为送别,执手相谓曰:六十年一度迎真身,不知再见复在何时!即俯首于前,呜咽流涕。韩愈在所上表中说,一味佞佛不仅不能得福反而会有祸。梁武帝信佛至诚,曾经三次舍身佛寺,又由群臣赎出来,但末了却酿成侯景之乱,结果困饿而死。韩愈认为佛为夷狄之教,帝王应......余下全文>>
谏:向皇帝谏言。佛骨:指佛舍利。
当时是唐朝,盛行佛教,帝王将相、文人学俯、文化精英都信仰佛教。韩愈自恃文人才高,诽谤佛教,后半辈子很倒霉了。问题三:谏迎佛骨的介绍 谏迎佛骨,是中国历史上儒佛矛盾斗争的一个重大事件。外来宗教与本土的传统思想不相适应,经过几百年的磨合,佛教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晚唐几个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极一时。当时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据儒学思想,提出反佛的意见。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儒佛矛盾以一种激烈的形式暴发了。元和十四年是开塔的时期,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问题四:唐宪宗迎佛骨有什么弊端 小则荒废政事,劳民伤财,大则民怨积蓄,民心尽失,迎佛易被小人利用从而上位,从此国家全民信奉,比如楚王好细腰,楚人都饿饭快饿死了,君王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被天下效仿。问题五:唐朝有哪八位皇帝迎佛骨舍利? 我是唐朝宗室的后代,非常感谢你询问这个问题.
我姓李,你我有缘,得以这个问题回答你!
唐朝8个皇帝都推崇佛教,一直到皇朝灭亡!
所以呢这就包括了唐朝几乎所有的皇帝信仰佛教!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 “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篇和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一些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如书信体《答李翊书》、《与冯宿论文书》,赠序体《送孟东野序》、《送高闲上人序》等,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
韩愈不但善于写文章,还是个直言敢谏的大臣。在他写完《平淮西碑》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得罪朝廷的事儿。 原来唐宪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来。他打听到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叫护国 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三十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雨顺,人人平安。 唐宪宗给人说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 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个趣。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 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也算表示对佛的虔诚。 韩愈是向来不信佛的,更不要说瞻仰佛骨了。他对这样铺张浪费来迎接佛骨,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劝谏宪宗不要干这种埂信的事。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 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问题六:什么是佛骨舍利? 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据传,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据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去世火化后,信徒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许许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的圆形硬物,这就是舍利,俗称舍利子,历来被视为佛门珍宝。
舍利,据观察,是一种骨质结晶物,其物质组成结构不详。据说,只有得道高僧圆寂火化后才能出现。舍利现象本十分罕见。但近年来,舍利现象屡互出现,成为当代佛教界的一个奇闻。
1990年12月。新加坡华人高僧宏船法师圆寂,火儿后,人们在他的骨灰中捡到480颗彩色的、类似水晶体的硬物,有些还闪烁着钻石般的光亮。据辨认。与佛门珍宝舍利子毫无二致。
高僧们火化后形成的舍利子大小不一,色泽各异,1993年5月7日晚,我国东北沈阳唯一藏传佛教喇嘛教实胜寺的79岁大经师召乌力吉高僧(蒙族),感觉身体不适,想回原籍辽宁阜新一趟,不料,寺里派人刚送他到沈阳火车站,他便悄然圆寂。高僧的遗体是送到沈阳文官屯殡仪馆火化的。火化后,在他的骨灰中发现红、绿、黄、黑、白等多色珍贵结晶体数十枚,大的如黄豆,小的似米粒,经佛教专家鉴别.认为是高僧圆寂留下的珍贵舍利。
据说,有些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多达万颗。1991年3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通显法师圆寂火化后,得五色舍利子一万一千颗,堪称古今之冠,世界之最。
一些高僧留下的舍利子竟大如鸡卵。1989年9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西洗石庵住持、93岁高龄的宽能法师圆寂,火化后得到了3颗碧绿色、晶莹透明的舍利子,每颗直径3-4厘米,好像绿宝石一般。
尤令人称奇的是高僧圆寂后心脏火焚不化,最后竟也化成坚固的舍利子。1994年93岁的圆照法师在陕西省长安县喂子坪乡观音山法华寺修行。进入6月份以来,就水米不进。6月12日,神色突然异常兴奋、激动,晚上9点多时,她对前来探望的寺内众弟子演讲了一通佛法后,说了一句“我将心留给众生”,便再无声息;众人看时,已合眼闭
目,盘腿打坐,悄然圆寂。四天之后,弟子们按照佛教教规,在寺内一大青石板上架起木柴,将法师焚化,大火烧了整整一天,法师法体形成百多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舍利子和舍利花。舍利花颜色雪白,镶嵌着米粒大小的呈红、黄、蓝、褐色的结晶体。尤为神奇的是,法师心脏久焚不化,成为一个呈黑褐色的巨大舍利子。火化结束时,心脏尚软,之后逐渐变硬,当时在场的百余名弟子们均亲眼目睹。据称,圆照法师......余下全文>>问题七:请教佛学大师一个问题:说某人的骨头是佛骨,指的是什 佛骨:佛灭度后,火化所留下的遗骨、遗灰,称为佛骨。又称佛舍利,或单称舍利,或以佛身部位而称佛顶骨、指骨、佛牙。
此等佛骨,在后世极受尊崇。佛祖统纪五十三曰:‘唐高宗诏迎岐州法门寺护国真身塔释迦佛指骨至洛阳大内供养,皇后以金函九重命宣律师送还岐山;肃宗诏迎法门寺佛骨至禁中礼敬,传至诸寺瞻礼;德宗诏迎法门寺佛骨入禁中礼敬,历送京城十寺。世传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安。韩愈上表谏,贬潮州。懿宗诏迎佛骨,三百里间车马不绝,公私音乐仪卫之盛,过于南郊。上降楼而拜。’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问题八:《论迎佛骨》 迎佛骨典故如下:
唐宪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来。他打听到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叫护国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三十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雨顺,人人平安。
唐宪宗给人说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个趣。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也算表示对佛的虔诚。
韩愈是向来不信佛的,更不要说瞻仰佛骨了。他对这样铺张浪费来迎接佛骨,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劝谏宪宗不要干这种迷信的事。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他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
唐宪宗收到这个奏章,大发脾气,立刻把宰相裴度叫了来,说韩愈诽谤朝廷,非把他处死不可。
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气慢慢平了,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促,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一点,我不能饶他。”
后来,替韩愈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唐宪宗没杀韩愈,就把他降职到潮州去当刺史。问题九:韩愈为什么写《谏迎佛骨表》 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诃北昌黎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幻年丧父,寄养于堂兄家。读书勤奋,博通六经诸子百家。入仕后,仍国子监祭酒,刑部侍郎。他写文章极有名,主张文以载道,其诗文为当时及后人所称道,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等齐名。他对于佛教只是主张国家不要过分放纵和鼓励,认为为人君的应当以儒家和纲常伦纪为依凭,不可崇佞佛教。至于韩愈自己,对于佛教在生修养和淳化人伦方面的价值并未断然加以否定。佛教当中自古就有对于佛舍利骨殖的崇拜,佛经中就有释迦牟尼逝世后,有八国共分其火化的舍利而分别起塔供养的说法《长阿含·游行经》)。唐代汉地已经崇拜佛舍利成风,唐初法琳作《破邪论》就说:(佛)灭后百一十六年,有阿育王以神力分佛舍利,使于鬼神造八万四千宝塔。今洛阳、彭城、扶风、蜀郡、始藏、临淄等,皆有塔焉,并有神异也。法门寺在唐代又因为与唐王室的特殊而享有重要地位,其亿供奉的佛舍利成被认为灵异,太宗李世民曾亲往法门寺瞻仰佛骨,以后高宗、则天武后、肃宗、德宗、宪宗、懿宗有次奉迎佛骨往宫中供养。韩愈谏迎佛骨便指的是宪宗元和十四年(819)这一次。这一年,有功德使上奏朝廷,说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内有释迦牟尼的指骨一节。按惯便应该每三十年一度,开塔迎佛骨于宫中供养,才能保证风丰人安。这里所说的佛骨为佛的一节中指,史载此骨长一寸八分,莹净如玉,以金廓棺盛之。骨藏于法门寺,从隋唐以来,一直受到朝廷重视,据元和十四年(819)敕翰林学士张仲素撰的《佛骨碑》说,太宗曾为之建寺宇,施与重塔。武则天时又以金盒宝函珍藏。中宗、肃宗、德宗等历代皇帝都对之礼敬有加。宪宗闻奏便下诏,准备于一年前往迎佛骨入禁中供养三天,然后再交京各大佛寺轮流供养。一时朝野为之轰动。据《杜阳杂编》所记载的一次唐武宗会昌灭法以后的迎佛骨活动,是指懿宗咸通十四年的迎佛,但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当年韩愈谏止而遭贬谪的那次宪宗迎佛。于中可以看出韩愈的担忧和反对是不无道理的。(咸通)十四年(873)春,诏大德僧数十辈,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百官上疏谏,有言宪宗故事者。上曰:但生得见,殁而无恨也。四月八日,佛骨入长安。自开远门安福楼,夹道佛声振地。士女瞻礼,僧徒道从。上御安福寺亲自顶礼,泣下口臆。即诏两街供奉僧,赐金帛各有差。仍命京师耆老元和迎真体者,迎真身来,悉赐银碗锦彩。长安豪家,竞饰车服,驾肩弥路。四方挈老扶幼,来观者莫不蔬素,以待恩福。时有军卒,断左臂于佛前,以手执之。一步一礼,血流洒地,至于肘行膝步,断指截发者不可算数。又有僧以区覆顶上,谓之炼顶。火发,痛作,即掉其首呼叫。坊市少年擒之,不令动摇,而痛不可忍,乃号哭卧于道上,头顶焦烂,举止仓迫,凡见者无不大哂焉。上迎佛骨入内,道场即设金花账,温清床龙麟之席,凤毛之褥,焚玉髓之香,荐琼膏之乳,皆九年诃陵国所贡献也。初,迎佛骨,有诏令京城及畿甸于路傍垒土为香刹,或高一二丈,迨八九尺,悉以金翠饰之。京城之内,约及万数。是时妖言香刹摇动,有佛光庆云现路衢,说者迭相为异。又坊市豪家,相为无遮斋大会,通衢间结彩为楼阁台殿,或水银以为池,金玉以为树,竞聚僧徒,广设佛像,吹螺击钹,灯烛相继是岁秋七月,天子晏驾(识者以为物极为妖)僖宗皇帝即位,诏佛骨于法门。其道从威仪,十无其一,具体而已。然京城耆耋士争为送别,执手相谓曰:六十年一度迎真身,不知再见复在何时!即俯首于前,呜咽流涕。韩愈在所上表中说,一味佞佛不仅不能得福反而会有祸。梁武帝信佛至诚,曾经三次舍身佛寺,又由群臣赎出来,但末了却酿成侯景之乱,结果困饿而死。韩愈认为佛为夷狄之教,帝王应......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