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大气的运动”进行了探究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活动1: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l)根据材料,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2分)
(2)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3分)
探究活动2:活动小组在海陆风的基础上,将时空尺度和范围放大,研究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不同季节的大气运动,如下图所示。
(3)图示表示的是 (季节),M表示 (气压中心),其切断的气压带为 ,N表示 (气压中心)。(4分)
(4)根据图中风向,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其对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4分)
(13分)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大气的运动”进行了探究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活动1: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17:11
- 提问者网友:我的未来我做主
- 2021-01-31 13:46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逃夭
- 2021-01-31 15:19
(答案→) 解析:(1))此问考查热力环流中的海陆风,原理是海洋比热大,白天增温慢为冷源,气流下沉,形成近地面的高压,吹响陆地的低压,高空则相反;夜晚,降温慢,温度相对高,气流上升,形成近地面的低压,近地面气流由陆地吹响海洋,高空相反。(2)据上问可知,白天风从较为凉爽的海洋上吹来,对海滨有降温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海陆风的形成原理在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和夜晚,海洋增温和降温的速度都小于陆地。(3)根据气压中心的位置来判断季节,图中M、N所处的纬度位置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副热带高压带被M低压中心切断,高压保留在海洋上N,是因为夏季陆地中心M增温快与海洋M,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中心,所以为夏季;M为(印度低压/亚洲低压)低压中心,N为(夏威夷高压)高压中心(4)整体性原理强调,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形成整体,自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生物(植被)、水文、土壤等,图中风向表示夏季的东南风,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形成高温多雨的夏季气候特征,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植被枝繁叶茂,生长旺盛,河流湖泊的流量增大;流水作用也增强;土壤的含水量增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荒野風
- 2021-01-31 16:44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