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强调员工与企业一同成长?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2 07:00
- 提问者网友:那叫心脏的地方装的都是你
- 2021-04-02 02:44
为什么强调员工与企业一同成长?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4-02 03:46
一是我国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着适应新的经营管理环境的巨大挑战。
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战略是恒定的,比如造船厂,就永远只是造船,不会干别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也主要在某一个基本固定的地区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不再是恒定的,而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展开。因此企业战略必将不断进行调整,战略的调整就促使企业内部的一切管理活动也随之发生调整,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或者是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是战略性薪酬绩效管理,或者说是动态的薪酬绩效管理。
二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与以往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在管理对象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是50、60、70后人员,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逐步转变为80、90后人员。管理对象的改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和改变,否则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就受到质疑。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调整主要体现在,根据管理对象的个性特征,分别采取不同的配置、指导和激励方式(见上表)。
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的转变,只强调企业发展、企业成长,忽视员工发展、员工成长,就很难行得通,其后果是员工要么用脚投票,要么消极怠工甚至起破坏性作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60、70后民工逐渐退出,80、90后人员逐渐成为民工主体,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却没有发生改变导致的。
三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调和责任。
首先,我国的企业家大部分都还没有真正树立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他们从维护自身地位的角度,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角度,首先关注的是企业的发展。他们习惯于认为,企业如果不赚钱、不发展,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来讲,位子就坐不长;对于民营企业的老板来讲,就不可持续,因此缺乏那种应有的胸怀、包容的心态,将员工的发展纳入其战略思维当中。
其次,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员工,主要关注的是自身的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他们在企业里赚的钱够不够花,够不够维持一种体面的生活,自身在企业能不能得到发展,至于企业能不能得到发展,一般不予关注。
因此员工的关注与企业家的关注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企业家出于企业发展的目的,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压缩人工成本;而员工出于自身发展的目的不断要求增加工资和福利,作为协调人,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着十分艰巨的调和责任。而构建人企共同成长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四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企业内部体制分割的挑战。
在我国,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企业发展的职责不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范围,只有员工发展职责才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范围,两者甚至不属于同一个高层领导主管,这就从体制上导致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职责的分割。因此尽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多年,但迄今绝大部分企业里的人力资源部门90%以上的工作仍然是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战略性工作很少,或者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很差。这跟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够有关系,但实际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不够的最主要的根源是在企业的内部,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职责体制的分割。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不解决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职责体制的一体化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就无法得到提升,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永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提出构建人企共同成长的薪酬绩效管理模型,就是要将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管理,以促进双方共同成长,这不仅是双方成长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要求。
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战略是恒定的,比如造船厂,就永远只是造船,不会干别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也主要在某一个基本固定的地区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不再是恒定的,而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展开。因此企业战略必将不断进行调整,战略的调整就促使企业内部的一切管理活动也随之发生调整,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或者是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是战略性薪酬绩效管理,或者说是动态的薪酬绩效管理。
二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与以往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在管理对象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是50、60、70后人员,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逐步转变为80、90后人员。管理对象的改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和改变,否则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就受到质疑。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调整主要体现在,根据管理对象的个性特征,分别采取不同的配置、指导和激励方式(见上表)。
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的转变,只强调企业发展、企业成长,忽视员工发展、员工成长,就很难行得通,其后果是员工要么用脚投票,要么消极怠工甚至起破坏性作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60、70后民工逐渐退出,80、90后人员逐渐成为民工主体,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却没有发生改变导致的。
三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调和责任。
首先,我国的企业家大部分都还没有真正树立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他们从维护自身地位的角度,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角度,首先关注的是企业的发展。他们习惯于认为,企业如果不赚钱、不发展,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来讲,位子就坐不长;对于民营企业的老板来讲,就不可持续,因此缺乏那种应有的胸怀、包容的心态,将员工的发展纳入其战略思维当中。
其次,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员工,主要关注的是自身的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他们在企业里赚的钱够不够花,够不够维持一种体面的生活,自身在企业能不能得到发展,至于企业能不能得到发展,一般不予关注。
因此员工的关注与企业家的关注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企业家出于企业发展的目的,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压缩人工成本;而员工出于自身发展的目的不断要求增加工资和福利,作为协调人,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着十分艰巨的调和责任。而构建人企共同成长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四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企业内部体制分割的挑战。
在我国,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企业发展的职责不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范围,只有员工发展职责才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范围,两者甚至不属于同一个高层领导主管,这就从体制上导致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职责的分割。因此尽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多年,但迄今绝大部分企业里的人力资源部门90%以上的工作仍然是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战略性工作很少,或者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很差。这跟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够有关系,但实际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不够的最主要的根源是在企业的内部,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职责体制的分割。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不解决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职责体制的一体化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就无法得到提升,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永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提出构建人企共同成长的薪酬绩效管理模型,就是要将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管理,以促进双方共同成长,这不仅是双方成长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要求。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4-02 03:56
一是我国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着适应新的经营管理环境的巨大挑战。
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战略是恒定的,比如造船厂,就永远只是造船,不会干别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也主要在某一个基本固定的地区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不再是恒定的,而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展开。因此企业战略必将不断进行调整,战略的调整就促使企业内部的一切管理活动也随之发生调整,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或者是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是战略性薪酬绩效管理,或者说是动态的薪酬绩效管理。
二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与以往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在管理对象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是50、60、70后人员,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逐步转变为80、90后人员。管理对象的改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和改变,否则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就受到质疑。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调整主要体现在,根据管理对象的个性特征,分别采取不同的配置、指导和激励方式(见上表)。
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的转变,只强调企业发展、企业成长,忽视员工发展、员工成长,就很难行得通,其后果是员工要么用脚投票,要么消极怠工甚至起破坏性作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60、70后民工逐渐退出,80、90后人员逐渐成为民工主体,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却没有发生改变导致的。
三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调和责任。
首先,我国的企业家大部分都还没有真正树立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他们从维护自身地位的角度,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角度,首先关注的是企业的发展。他们习惯于认为,企业如果不赚钱、不发展,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来讲,位子就坐不长;对于民营企业的老板来讲,就不可持续,因此缺乏那种应有的胸怀、包容的心态,将员工的发展纳入其战略思维当中。
其次,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员工,主要关注的是自身的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他们在企业里赚的钱够不够花,够不够维持一种体面的生活,自身在企业能不能得到发展,至于企业能不能得到发展,一般不予关注。
因此员工的关注与企业家的关注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企业家出于企业发展的目的,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压缩人工成本;而员工出于自身发展的目的不断要求增加工资和福利,作为协调人,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着十分艰巨的调和责任。而构建人企共同成长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四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企业内部体制分割的挑战。
在我国,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企业发展的职责不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范围,只有员工发展职责才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范围,两者甚至不属于同一个高层领导主管,这就从体制上导致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职责的分割。因此尽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多年,但迄今绝大部分企业里的人力资源部门90%以上的工作仍然是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战略性工作很少,或者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很差。这跟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够有关系,但实际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不够的最主要的根源是在企业的内部,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职责体制的分割。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不解决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职责体制的一体化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就无法得到提升,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永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提出构建人企共同成长的薪酬绩效管理模型,就是要将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管理,以促进双方共同成长,这不仅是双方成长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要求。
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战略是恒定的,比如造船厂,就永远只是造船,不会干别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也主要在某一个基本固定的地区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不再是恒定的,而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展开。因此企业战略必将不断进行调整,战略的调整就促使企业内部的一切管理活动也随之发生调整,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或者是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是战略性薪酬绩效管理,或者说是动态的薪酬绩效管理。
二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与以往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在管理对象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是50、60、70后人员,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逐步转变为80、90后人员。管理对象的改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和改变,否则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就受到质疑。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调整主要体现在,根据管理对象的个性特征,分别采取不同的配置、指导和激励方式(见上表)。
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的转变,只强调企业发展、企业成长,忽视员工发展、员工成长,就很难行得通,其后果是员工要么用脚投票,要么消极怠工甚至起破坏性作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60、70后民工逐渐退出,80、90后人员逐渐成为民工主体,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却没有发生改变导致的。
三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调和责任。
首先,我国的企业家大部分都还没有真正树立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他们从维护自身地位的角度,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角度,首先关注的是企业的发展。他们习惯于认为,企业如果不赚钱、不发展,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来讲,位子就坐不长;对于民营企业的老板来讲,就不可持续,因此缺乏那种应有的胸怀、包容的心态,将员工的发展纳入其战略思维当中。
其次,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员工,主要关注的是自身的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他们在企业里赚的钱够不够花,够不够维持一种体面的生活,自身在企业能不能得到发展,至于企业能不能得到发展,一般不予关注。
因此员工的关注与企业家的关注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企业家出于企业发展的目的,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压缩人工成本;而员工出于自身发展的目的不断要求增加工资和福利,作为协调人,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着十分艰巨的调和责任。而构建人企共同成长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四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企业内部体制分割的挑战。
在我国,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企业发展的职责不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范围,只有员工发展职责才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范围,两者甚至不属于同一个高层领导主管,这就从体制上导致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职责的分割。因此尽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多年,但迄今绝大部分企业里的人力资源部门90%以上的工作仍然是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战略性工作很少,或者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很差。这跟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够有关系,但实际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不够的最主要的根源是在企业的内部,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职责体制的分割。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不解决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职责体制的一体化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就无法得到提升,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永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提出构建人企共同成长的薪酬绩效管理模型,就是要将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管理,以促进双方共同成长,这不仅是双方成长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要求。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