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卫生系统人才工作有哪些进展和经验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11 17:19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8-10 20:32
同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8-10 21:56
一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以“十五”末数字为据:海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53.41亿元增长到2005年134.34亿元,经济总量位于全省第二位,列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第13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5.5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0.15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8倍。进入“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2008年,海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与1999年相比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倍,与1978年相比增长27倍,总量上升到全省第二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2757元上升到47009元,位居全省第一。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7.6:58:34.4调整为2.8:77.1:20.1;工业增加值达到142.44亿元,较1999年增长3.5倍,其中州属工业增加值达到35.79亿元,较1999年增长8.0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3家,其中州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8家,固定资产净值达到80.85亿元,较1999年增长44倍。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2.88亿元,较1999年增长7.4倍,其中州县级一般预算收入12.73亿元,较1999年增长6.3倍。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顺利推进,特色经济框架初步形成。海西始终坚持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战略重点,努力培育壮大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提高规模扩总量,综合利用上水平,精深加工上档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体系。格尔木工业园形成以石油天然气工业、盐化工业、冶金工业为重点的基地产业;德令哈工业园形成以盐碱化工为重点的基地产业;乌兰工业园形成以煤化工业为重点的基地产业;大柴旦工业园形成以铅锌、硫化碱为重点的基地产业。 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设施农牧业、高效农牧业和订单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以旅游服务、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贸物流、住房建设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呈现出互为作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海西始终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建成了一批事关海西长远发展的交通、能源、水利、通讯、市政等项目,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仅“十五”期间,全州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99公里,改建二级公路2212公里。青藏铁路西格段二线应急工程、天木公路、315国道察汗诺至德令哈工程于2006年建成通车;格尔木机场改扩建、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顺利完成,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管道四线齐备的立体运输网络。 四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体制机制改革日益深化。作为全省最早的试点地区,海西农牧区税费改革率先顺利完成,农牧业税全面取消,农牧民人均减负235元。国有企业基本实现产权结构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破产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全州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仅“十五”期间,引进外资2.99亿万元,州外资金491.7亿元 。 五是中心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城镇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海西把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集中力量推进格尔木和德令哈两个城市率先发展,强化其在东西部经济区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全州城镇化进程。 六是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随着全州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8元,较1999年增加615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59元,较1999年增加1244元。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全州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城镇养老、失业、医保、工伤等社会保险不断完善,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覆盖全州,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7%。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其中纯牧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62%。全州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城乡特困群众救助体系初步完善;就业再就业工程稳步实施,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七是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取得丰硕成果。多年来,海西州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