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上的“汇帖之祖”指的是什么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1 02:27
- 提问者网友:呐年旧曙光
- 2021-11-30 05:17
书法史上的“汇帖之祖”指的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芗
- 2021-11-30 06:42
宋代在书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法帖的刊刻。宋太宗承袭宋太祖,偃武修文,也想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发展,故他讲究刻帖。宋淳化992年(三年)宋太宗出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标明法帖,摹勒于枣木板上,共分十卷,拓赐大臣一本,其后不复赐。后板毁于火。《淳化阁帖》的出现,古人法书多赖此以传。且摹勒逼真,精神完足,向被誉为诸家法帖之冠。后来诸帖受它的影响很大,卷首标题使用了“法帖”的名称,是书法范本中最先以法帖为名的,故称誉为法帖之鼻祖。
此帖收有历代帝王、名臣及诸家古法帖,以及王羲之、王献之等的法帖,其中羲、献父子书迹几占全帖之半,早期官拓本为当世所珍重,大臣登中书省与枢密院二府者,始得赐帖一部,而不及百年,官拓本即已极为难求。
《淳化阁帖》中除了介绍二王的书法,更把魏钟繇和晋名家的书法做了一番探寻。自《淳化阁帖》问世后,为宋代官私刻帖开创了风气,到了南宋,其风更盛。有直接翻刻《淳化阁帖》者,如《二王府帖》、南宋《绍兴国子监帖》、《淳熙修内司帖》、《贾似道刻本》、《泉州本》、《肃府本》及清内府重刻《淳化阁帖》等,除直接按照《淳化》摹刻外,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以淳化为本,加以增减重编者,如《庆历长沙帖》、《大观帖》,一种是《淳化》的续编者,如《元祐秘阁续法帖》、《淳熙秘阁续法帖》、《绛帖》等。追答《淳化阁帖》
此帖收有历代帝王、名臣及诸家古法帖,以及王羲之、王献之等的法帖,其中羲、献父子书迹几占全帖之半,早期官拓本为当世所珍重,大臣登中书省与枢密院二府者,始得赐帖一部,而不及百年,官拓本即已极为难求。
《淳化阁帖》中除了介绍二王的书法,更把魏钟繇和晋名家的书法做了一番探寻。自《淳化阁帖》问世后,为宋代官私刻帖开创了风气,到了南宋,其风更盛。有直接翻刻《淳化阁帖》者,如《二王府帖》、南宋《绍兴国子监帖》、《淳熙修内司帖》、《贾似道刻本》、《泉州本》、《肃府本》及清内府重刻《淳化阁帖》等,除直接按照《淳化》摹刻外,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以淳化为本,加以增减重编者,如《庆历长沙帖》、《大观帖》,一种是《淳化》的续编者,如《元祐秘阁续法帖》、《淳熙秘阁续法帖》、《绛帖》等。追答《淳化阁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雾月
- 2021-11-30 08:16
淳化阁贴 《淳化阁帖》的刊刻、传布最终确立了王羲之“书圣’地位。在辑刻《阁帖》的过程中,采用“独葬二王“、“罢魁百家’的方针,凡与二王风格相异者,一概拒之门外。10卷《阁帖》.“二王”独占了5卷总共420帖中,“二王’占了233件。
《淳化秘阁法帖》是我国第一部著名法帖。该帖的问世,使得大量古人书法墨迹得以保存和流传。它被后世誉为法帖之冠,其利在当时,功在千秋。它一方面诱发了刻制汇帖的风气,仅仅宋代就有《绛帖》、《潭帖》、《群玉堂帖》等。另一方面,它的刻帖传拓并印制成册的工艺,对宋代印刷技术具有启发和先导之功。因此,《阁帖》的问世,具有发生学的意义。与此同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在书法的普及和传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阁帖》问世之后,官刻汇帖之风大为盛行。相继有宋大观三年(1109年)奉圣旨摹勒的《大观帖》,共10卷。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奉圣旨摹勒的《淳熙秘阁续帖》,共10卷。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周宪王临摹上石的《东书堂集古法帖》。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奉旨摹勒上石的《愚勤殿法帖》,共24卷。作为“千古一帝”的乾隆则把汇帖的刻制推到了极点,乾隆十二年(1747年)汇制了著名的《三希堂法帖》,共32卷。这部法帖共收集了魏、晋至明末的135位书法家的楷、行、草书作品340件,另有新题跋200多件、印章1600多方,共9万多字,创下了历史之最。目前,《三希堂法帖》原刻石完好地镶嵌在北京北海公园琼岛西麓的阅古楼内。楼内四壁嵌满《三希堂法帖》石刻,共495方。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法书石刻。
《淳化秘阁法帖》是我国第一部著名法帖。该帖的问世,使得大量古人书法墨迹得以保存和流传。它被后世誉为法帖之冠,其利在当时,功在千秋。它一方面诱发了刻制汇帖的风气,仅仅宋代就有《绛帖》、《潭帖》、《群玉堂帖》等。另一方面,它的刻帖传拓并印制成册的工艺,对宋代印刷技术具有启发和先导之功。因此,《阁帖》的问世,具有发生学的意义。与此同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在书法的普及和传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阁帖》问世之后,官刻汇帖之风大为盛行。相继有宋大观三年(1109年)奉圣旨摹勒的《大观帖》,共10卷。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奉圣旨摹勒的《淳熙秘阁续帖》,共10卷。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周宪王临摹上石的《东书堂集古法帖》。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奉旨摹勒上石的《愚勤殿法帖》,共24卷。作为“千古一帝”的乾隆则把汇帖的刻制推到了极点,乾隆十二年(1747年)汇制了著名的《三希堂法帖》,共32卷。这部法帖共收集了魏、晋至明末的135位书法家的楷、行、草书作品340件,另有新题跋200多件、印章1600多方,共9万多字,创下了历史之最。目前,《三希堂法帖》原刻石完好地镶嵌在北京北海公园琼岛西麓的阅古楼内。楼内四壁嵌满《三希堂法帖》石刻,共495方。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法书石刻。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