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急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纵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学“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23:23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3-08 22:45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余生
- 2021-03-08 23:16
(答案→) 解析:(1)依据材料归纳:范仲淹主张“取以经济之才”;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时事之策;司马光主张“专用经、义、论、策”。(2)第一小问联系王安石变法在政治方面的内容回答;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3)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了舆论,有利于改革的推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忧
- 2021-03-08 23:27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