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鲁迅话语的思维
孙郁
①在鲁迅以内,以为周围的语境坏掉了。这造成了他追问的心理,对思维定势的颠覆,在他的文字中比比皆是。中国人喜好圆满、团结的结局。但鲁迅偏偏不是这样。
②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他提出了诸多的问题,也由此遭到质疑、不满和攻击。
③旧式思维造成了人们的懒惰。思维定势的结果,就是不思变革,精神在过去的世界,对新来的一切都持拒绝的态度。于是便形成一个僵死的舆论环境,底层的市民气,与上层的官气,都呈现出一种气韵,那就是思想杀人。或以道德罪构陷,或因政治罪砍头,真的不像在真的人间。《论“人言可畏”》中对市民与小报的流言之毒的愤恨,看到了国民劣根的本源。
④鲁迅对国民积习的失望,使他从艺术中找到对应的存在。思维定势总是在时间的限定里,在习惯的语言空间(史铁生语)。撕碎这样的空间,才能出离某种误区。于是不断在与历史的对话里,看民族性凝固的一面带来的问题。要让人们在麻木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破绽的地方看见破绽,则有一种穿透的力量在。
⑤我们在鲁迅的作品里一再可看到出其不意的笔法。在小说《故事新编》中,他常常在历史叙述中加上现代的元素,黑色幽默的意味出现了。
⑥《铸剑》乃复仇的故事,而结局不是圆满的辉煌,却是同归于尽的悲壮,荒诞的画面,把一切所谓争议的美名都消解了。
⑦在一些作品里,他一直希望挣脱文化史对人的限定,在肯定民间戏剧的鬼魂意象的同时,他嘲笑了被宫廷御用的艺术。《补天》描述了女娲造人的辉煌的场景,那么纯美、伟岸,没有丝毫的猥琐和阴暗。但后来作品中出现了道学气的小丈人,就把历史空间拉到了现在,有了另外的韵致。
⑧在这里,士大夫的习惯用语和历史惯性遭到了颠覆。被抑制的时间之流流到了另一个地方。这种不限于有限的无限的可能性,是其书写惬意的地方。把现实的元素和历史的元素重新排列的时候,既成的历史思维定势就摇撼了。果戈里在《死魂灵》中以荒诞的笔法写到了现存世界的不幸,那也是一种撕裂。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的笔意也有类似的意味。鲁迅在借用域外的小说灵感的时候,找到了进入中国问题的入口。一个密封的时空系统就这样被撕裂了。
⑨看似不近人情,实则真性情的流露。儒家讲人情最多,可是后来却以反人情的方式进入人情。鲁迅则完全把它颠倒过来。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极端的话语方式赢得了我们民族最纯粹的东西。真与善的话语在他极晦涩的逻辑里变得平常了。或者不妨说,他的不得不冒险的自我放逐,其结果是回到人性的基本点。正如阿Q的被打如同儿子打老子一样。其惨烈、俊急背后的归宿乃一种温情,这似乎都可以找到理解其思维方式的视角。
⑩善于冷嘲的鲁迅,在内心保存的这份柔情,乃精神迷人之所。所有的逆向选择,在非理性的背后,却有度己度人的暖意。
⑾“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肃然起敬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⑿完全与常人不同的思路。可以说,这是鲁迅的苦心所在。这种生命的选择,决定了其语言选择的奇特性。
(选自《新华文摘》2011年第15期, 内容有删节)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鲁迅对中国传统思维定势进行颠覆,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大团圆的结局。
B.鲁迅提出的许多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所以他常常遭到别人的攻击和质疑。
C.对国民积习的失望,鲁迅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D.黑色幽默是鲁迅小说的主要特点,他的小说都有这样的意味。
E.小说《故事新编》以历史任务为原型,追求的是历史的真实。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的话语思维是和士大夫的习惯用语和历史惯性格格不入的。
B.鲁迅的作品充满冷嘲热讽,他的外表冷漠,但内心是充满温情。
C.国民的劣根性,市井小民的流毒都不能让鲁迅丧失对中国未来的希望。
D.儒家讲人情,这与鲁迅话语真与善的本质是一致的。
3.文中第⑧段说“一个密封的时空系统就这样被撕裂了”,说说鲁迅是用什么方式撕裂这样一个密封的时空体系的。(4分)
4.“看似不近人情,实则真性情的流露。”鲁迅小说中常有以人情的方式进入反人情的情节,结合你所熟知的鲁迅作品,对这一手法特点作简要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