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高中特色教育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7 23:51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3-17 08:31
如何办高中特色教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1-03-17 09:58
1、树立现代的教育质量观是办学理念的核心问题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共同的价值观以及由此演绎的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是学校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
力和品牌,其核心问题在于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
我国人口多,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岗位偏少,在现阶段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通过考试相对公平地分配升学、就业机会是合理的存在,优质高中自然应当通过提高升学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一所好的学校,将来拥有更好的就业能力和机会。因此,教育质量包括升学率、就业率,甚至还包括学校的名望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收益。这当然有一定的功利性。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但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我们的教育质量应当在承认功利的同时,追求功利的超越,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把正当合理的质量追求异化为对学生智力的片面开发,扭曲为对学生身心的极大伤害。优质高中的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更是捧出一个个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仅仅是追求升学率,更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不仅仅是今天培养的合格学生,更是未来市民的素质和城市精神的全面提升。
2、让全面的教育质量管理成为一种文化
一是使用心和尽责成为教师统一认同的职业价值观。有的教师工作按时上下班,既不多做一件事,也不多用半点心,不学习,不钻研,把学校当作栖身之所,生存之地。表面上找不出任何岔子。有的教师,做事只求完成任务,出了岔子不承担相关责任。前者是教师境界问题,后者是学校管理问题。我们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高智力活动,不动脑不用心就是失职。尽职还要尽责,职责必须分明。那种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机械操作的工作态度或方法就是失职,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的出现事故就是失责。这样提的目的就是促使教师认真对待这种塑造人类灵魂的重要工作,用心做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消除那种“有所事事,无所用心”的非教师职业现象,消除那种“尽职不尽责”的现象。
二是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学校应当成立了教科研督导处,专门负责对教育教学的科研调度和督导检查,降低工作重心,由过去的“管理教学”向“引导教学”、“督促教学”转变,建立起“一听、二练、三查、四评”的监督体系。“一听”即推门听课,学校领导和教科研督导处定期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掌握第一手资料;“二练”即通过周练和月考,了解学生达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三查”,以考勤为主的工作常规检查;以备课、作业为主的教学常规检查;以教学反思、教后感为主的教师自我提高检查。“四评”即以课堂效率为主的课堂教学评估;以教研活动为主的备课组、教研组评估;以论文、课题研究为主的教科研评估;以大型考试、竞赛成绩为依据的教学质量评估。
3、通过校园环境和校园活动生成“文化”
首先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通过绿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说话”,赋予校园里的建筑设施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在教学区内张挂学生的美术、书法、文学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校园环境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
其次是组织丰富多采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充分认识自
我,克服心理障碍,施展才华,发展个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限制、禁锢他们的兴趣爱好,就不能让他们在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如果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那么各种错误的、庸俗低级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校园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如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团仪式系列,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系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创新大赛系列,书法、篆刻、摄影、集邮、乐器爱好系列等等。学生的文化素养越高,审美能力越强,就越能抵制庸俗、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精神生活也就越文明健康。
4、以新课程理念引领校本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但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并不是理念而是理念的动作模式和技术路线,真正意义上走进新课程,必须注重实践。开发校本课程如家庭理财、音乐欣赏、心理健康教育、诗词欣赏、书法、英语口语等,要求教师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变为编制、组织、实施、评价课程的主人,重在不断地开发改进的过程,可以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师可操作的、规范的动作模式和技术,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规范的操作过程中既成为参与者,又成为学习者,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特色科目,贯彻先进理念,进而形成学校特色。
课堂教学是学生受教育的主渠道,抓住了每堂课的质量也就抓住了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教学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个早已成为共识的理念,但在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教师角色转换尚未完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满堂“主讲”相当普遍;二是教师角色转换出现偏差,教师放弃了主导的责任,在“放手”学生发展的同时放任自流。抓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会学”上来;突出“思”字,从让学生“学答”转到“学问”上来;突出“乐”字,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教师应少讲、精讲,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一堂课上得好不好,不在于学生提不出疑问,提不出疑问恰恰证明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活,没能作深入地思考。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共同的价值观以及由此演绎的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是学校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
力和品牌,其核心问题在于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
我国人口多,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岗位偏少,在现阶段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通过考试相对公平地分配升学、就业机会是合理的存在,优质高中自然应当通过提高升学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一所好的学校,将来拥有更好的就业能力和机会。因此,教育质量包括升学率、就业率,甚至还包括学校的名望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收益。这当然有一定的功利性。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但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我们的教育质量应当在承认功利的同时,追求功利的超越,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把正当合理的质量追求异化为对学生智力的片面开发,扭曲为对学生身心的极大伤害。优质高中的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更是捧出一个个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仅仅是追求升学率,更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不仅仅是今天培养的合格学生,更是未来市民的素质和城市精神的全面提升。
2、让全面的教育质量管理成为一种文化
一是使用心和尽责成为教师统一认同的职业价值观。有的教师工作按时上下班,既不多做一件事,也不多用半点心,不学习,不钻研,把学校当作栖身之所,生存之地。表面上找不出任何岔子。有的教师,做事只求完成任务,出了岔子不承担相关责任。前者是教师境界问题,后者是学校管理问题。我们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高智力活动,不动脑不用心就是失职。尽职还要尽责,职责必须分明。那种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机械操作的工作态度或方法就是失职,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的出现事故就是失责。这样提的目的就是促使教师认真对待这种塑造人类灵魂的重要工作,用心做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消除那种“有所事事,无所用心”的非教师职业现象,消除那种“尽职不尽责”的现象。
二是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学校应当成立了教科研督导处,专门负责对教育教学的科研调度和督导检查,降低工作重心,由过去的“管理教学”向“引导教学”、“督促教学”转变,建立起“一听、二练、三查、四评”的监督体系。“一听”即推门听课,学校领导和教科研督导处定期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掌握第一手资料;“二练”即通过周练和月考,了解学生达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三查”,以考勤为主的工作常规检查;以备课、作业为主的教学常规检查;以教学反思、教后感为主的教师自我提高检查。“四评”即以课堂效率为主的课堂教学评估;以教研活动为主的备课组、教研组评估;以论文、课题研究为主的教科研评估;以大型考试、竞赛成绩为依据的教学质量评估。
3、通过校园环境和校园活动生成“文化”
首先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通过绿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说话”,赋予校园里的建筑设施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在教学区内张挂学生的美术、书法、文学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校园环境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
其次是组织丰富多采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充分认识自
我,克服心理障碍,施展才华,发展个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限制、禁锢他们的兴趣爱好,就不能让他们在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如果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那么各种错误的、庸俗低级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校园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如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团仪式系列,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系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创新大赛系列,书法、篆刻、摄影、集邮、乐器爱好系列等等。学生的文化素养越高,审美能力越强,就越能抵制庸俗、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精神生活也就越文明健康。
4、以新课程理念引领校本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但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并不是理念而是理念的动作模式和技术路线,真正意义上走进新课程,必须注重实践。开发校本课程如家庭理财、音乐欣赏、心理健康教育、诗词欣赏、书法、英语口语等,要求教师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变为编制、组织、实施、评价课程的主人,重在不断地开发改进的过程,可以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师可操作的、规范的动作模式和技术,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规范的操作过程中既成为参与者,又成为学习者,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特色科目,贯彻先进理念,进而形成学校特色。
课堂教学是学生受教育的主渠道,抓住了每堂课的质量也就抓住了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教学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个早已成为共识的理念,但在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教师角色转换尚未完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满堂“主讲”相当普遍;二是教师角色转换出现偏差,教师放弃了主导的责任,在“放手”学生发展的同时放任自流。抓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会学”上来;突出“思”字,从让学生“学答”转到“学问”上来;突出“乐”字,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教师应少讲、精讲,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一堂课上得好不好,不在于学生提不出疑问,提不出疑问恰恰证明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活,没能作深入地思考。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