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农村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急急急。。。十大污染问题如下
一、国家明令禁止的烈性农药没有从源头上完全禁止。烈性农药成本低、效果大,厂家商家有利,农户使用方便,所以屡禁不止,使用这类农药后,暴雨冲刷,必形成大面积污染。建议国家重刑治理,高额税收惩罚烈性农药销售和使用;除草剂是当前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建议严格控制并尽快减少除草剂使用面积;
二、超过国家标准滥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地砂化,农产品质量下降,建议有关行政监督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和有效督查;
三、随着不可降解塑料地膜的大范围使用和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无控制使用,农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断增加,空中、水上、树梢、地里随处可见,因农村的承受能力脆弱,处理治污消化能力太小,建议国家尽快禁止或限量生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四、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农村的人畜粪便混合处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建议各地区科技界深入农村基层调研,因地制宜拿出切实解决的方案推广;
五、小城镇建设蓬蓬勃勃,同时也带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水处理排放的难题,有的地方只是一埋了之,后患无穷,亟待国家有关部门调研,研究切实可行的标准和治理方案,共聚财力,分级实施;
六、农业作物的桔杆无法处理逐渐成为一大新的污染源,退杆还田影响作物生长;焚烧桔杆污染空气,推到河里污染水源,制造沼气投资大、费工多、没人干。建议科学家帮助研究一种简易方便低廉的处理办法来推广应用;
七、小砖窑,耗土地,烟尘污染大,建议国家立法保护耕地,采取严厉措施取缔小砖窑生产;
八、近年来,农村小沟小河淤积和漂浮物蔓延滋长增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乡村缺乏财力治理,建议有关方面(如水务水利、海事、航道)调研拿出解决的方案加以实施;
九、因城镇产业转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农村化工和小化工污染越来越重,建议环保和工商部门把好关,没有治污达标的项目坚决不能任其自由自在地上山下乡;
十、农村改造饮水大都是本地处理经营售出,饮用水质难以保证达标,水中农药化肥的残留成分较多,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先与附近城市联网同管道供水,暂时没有条件的地方要创造条件组成多个乡镇合建较大的水处理厂,治理达标后联网同管道供水,保证农民饮水卫生,减少农民因病致贫的成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农村局势的稳定和如何搞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如何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如何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到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它是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实质是村民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农村环境问题指农村居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产中所造成的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或者污染农村环境的现象,农村环境破坏及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后劲,因此必须保护农村环境,为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当前农村存在的污染问题主要有:
一、乡镇企业的污染:每当提到农村的环境压力,人们往外把视线集中到乡镇企业的污染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发展迅猛,这无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壮大农村经济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必须看到乡镇企业在发展中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
乡镇企业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污染行业多,“三废”排放量大,我国的乡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国经济的各大部门的各个企业。污染化较重的有造纸(制浆)、电镀、印染、采矿、冶炼、炼焦、砖瓦、水泥、石棉、油毡、化肥、染料、制革、农药、沥青、炼油等行业。乡镇企业中这些行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资金不足,“三废”处理设施不健全,管理水平低等十分严重。②乡镇企业污染源点多面广:乡镇企业规模小行业多,资源利用率低,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很多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因缺乏环境保护和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只注意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长远的环境及社会效益,盲目不点、乱占耕地、滥垦乱采,浪费资源,污染环境。③乡镇企业以其数量多,规模小,污染源分布面广对环境的直接损害相当严重。④乡镇企业缺乏应有的统一规化管理,盲目上项目到处建项目,使环境普遍遭受污染。⑤因乡镇企业存在多级、多层况管理和多种所有制,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环保工作也不好管理。⑥尚未制定完善的乡镇企业法规,执法人员无所依据,也是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之一。⑦农村乡镇一级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再加之乡镇企业数量多、范围广,无专门管理人员,也是造成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失控的原因。
解决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必须依照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环境保护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总体战略和发展方向。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与生产经营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同步发展针对当前农村实际情况,首先抓好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经常向农村干部群众宣传环境保护法规制度条例和环境保护科学知识等,使人人都知道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危害性。其次制定乡镇企业环境保护规划,必须坚决制止剧毒污染物、强制癌物和严重污染的生产项目,通过环境规划,使乡镇企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合理,“三废”污染得到充分利用与治理,使乡镇企业沿健康的轨道发展,同时乡镇企业生产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淘汰陈旧设备,最大限度提高物质产品转化率,降低物耗、能耗、水耗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减少“三废”排放量。
二、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物质,这些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使农业大幅度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降低产品质量。
1、化肥污染: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化肥随农业退水和地表经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养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物都是威胁。二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中重金属、无机盐等有害成分,由于长期施用对农用环境造成影响,影响了植物品质。四是化肥不合理应用,还会造成大气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进入大气,造成污染。二氧化碳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另外还会造成植物营养失衡,如植物徒长而造成病虫大发生,引起污染。
2、农药的污染:我国在1983年以前生产的农药以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为主,占总量的53%,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同时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加重了农业环境污染,使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只有10%黏附于作物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并通过皮肤和眼睛粘膜表面接触损害人体。再是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的会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甚至致癌。田间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严重污染土壤。田地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3、塑料薄膜污染:农膜的使用一方面给农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农田土壤带来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农膜,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另外地膜中有害物质的分解还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4、空气污染:以前,在农村每当农民收获完小麦、玉米后剩下的桔秆就要焚烧掉,一方面焚烧后的灰分可当化肥,另一方面省去了清除的力气。可是焚烧的浓烟不仅使行人烟眼流泪,而且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利用秸秆气化可解决这一难题,秸秆气化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八五”重点攻关项目,通过农作物秸秆缺氧燃烧,产出以含一氧化碳、甲烷为主要成份的可燃气体,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通过PVC管道送往千家万户,使用起来有些类似于城市的管道煤气。例如:莱西市现有沼气池7000个,每个沼气室每年平均用秸秆100斤,其中年耗秸秆100吨以上的大型秸秆气化站2个,最大的是店埠镇东庄头村的秸秆气化站,该站投资100万元,年用秸秆114吨,每小时产气600方,可供全村830户的生活用气,年可节省煤气购买费26万元。这一技术,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火做饭的模式,适应了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需求,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总之,农业污染防治势在必行:①首先增强各级领导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是防治农业污染的前提和首要任务。大力向农民群众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使其正确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掌握施用有机肥的新技术、新方法,为综合防治农业的污染奠定基础②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采取新技术,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和机械化肥,深施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是减少化肥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搞好农业科技示范,组织农业攻关。其次还要加强环境监测,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科学制定规划,坚决兑现政策,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污染的监管,执法力度,把农业环保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山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