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出以什么为墨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7 21:39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03-27 10:19
古人最出以什么为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3-27 10:27
我也不清楚最初是以什么为墨,在网上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下面是我从一个网站上复制下来的:
早期的墨都是采用天然材料,甚至用墨斗鱼腹中的墨汁为墨,进行书写或染色。
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田真造墨;一说周宣王时的邢夷造墨。客观上,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有多种颜色的图画;古人灼龟,先用墨画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朱书、墨书的;长沙出土的战国竹简上的文字墨色至今漆黑。可见,秦以前有墨是可以肯定的。
最早关于“墨”的文献记载是战国时期的著作《庄子》。《庄子》上说:“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辑而立,舐笔和墨。”
现存最早的人造墨的实物,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古墓中出土的墨块。此墨块高1.2厘米,直经为2-1厘米,呈圆柱形,墨色纯黑。同墓还出土了一块石砚和一块用来研墨的石头。石砚和石头上均有研磨的痕迹,且遗有残墨,可与《庄子》之“舐笔和墨”相印证。说明早在秦朝以前,中国已经有了人造墨和用于研磨的石砚。
1965年,河南省陕县刘家渠东汉墓中出土了五锭东汉残墨。其中有两锭保留部分形体。这两锭残墨呈圆柱形,系用手捏制成形,墨的一端或两端具有曾研磨使用的痕迹。这两锭尚保留部分形体(图4-4)的东汉残墨和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墓出土的秦朝或许是战国末期的墨块,以实物证明,中国在秦汉时期,已经有了捏制成形的墨锭,换句话说,中国在公元三世纪之前,已经有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制成的人造墨在应用了。
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中国古代制墨的原始产品,除上述秦、汉墨锭外,还有1958年在南京老虎山晋墓中出土的晋墨;安徽祁门北宋墓中出土的唐代“大府墨”;山西大同冯道真墓出土的元代“中书省”墨。其中以元代中书省墨较为完整(图4-5)。这锭中书省墨,形如牛舌,一面镌刻一龙、上有一珠图案,一面篆书“中书省”3字。此墨埋于地下数百年,虽已断裂,但仍能见其完整形体。当然,元代以后的古墨,出土更多,更加完美、无瑕了。
史载,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墨,有石墨、油烟墨、松烟墨之分。其中,石墨即石油燃烧所制之墨;油烟墨系燃油所获烟炱所制之墨;松烟墨则是燃烧松木所制之墨。当时的制墨方法,简言之,是将易燃的烛心,放在装满了油的锅里燃烧,锅上盖好铁盖或呈漏斗形的铁罩;等到铁盖或漏斗上布满烟炱,即可刮下来,集中到臼里,加入树胶,混合搅拌,使其成稠糊状;将成稠糊状的墨团,用手捏制成一定的形状,或放到模具里,模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墨锭,这是油烟墨的制法。松烟墨则是通过燃烧松木来获取松烟粉末,然后与丁香、麝香、干漆和胶加工制成。郑众曾说“丸子之墨出于松烟”;曹子建诗“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都说墨是松烟制作的。可见松烟墨应用之广。
三国时的魏国,出了个制墨名家“韦诞”。韦诞,字仲将,后汉太仆韦端之子,官终光禄大夫,卒于魏嘉平三年(251年),享年75岁。韦诞能书善画,又能制笔,尤精于制墨,享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韦诞之后,很长时间,中国无论书写或印刷,都用韦诞所创的制墨方法制墨,难怪后人都误将韦诞作为制墨的发明人了。
韦诞的制墨配方和工艺方法,在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中有如下一段记载:
好醇烟捣讫,以细绢筛于缸内,筛去草莽若细纱尘埃。此物至轻微,不宜露筛,喜失飞去,不可不慎。墨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涔皮汁中。涔,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入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以下鸡子白,去黄五颗,更以真朱砂一两,麝香一两,别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杆,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干。潼溶见风日解碎,重不过二三两。墨之大块如此,宁小不大。”
从这段记述不难看出,东汉时期的制墨工艺,已包括去杂、配料、舂捣、合墨等工序。其中:去杂,是筛去制墨原料“烟灰”中的杂物,使其成匀细粉末状;配料,是把筛过的烟炱与胶、朱砂、麝香、涔皮等胶和辅料,按配方要求匹配混合;舂捣,是把配好的料置于铁臼中进行舂捣,舂捣次数不能少于3万下,越多越好;合墨,即将舂捣过的墨泥,按要求制成成品墨。制墨时间要求在每年的二月和九月,此时天气不冷不热,是合墨的最佳时机,因为天热了墨容易变质发臭,天冷了墨块不易干燥。
中国古代用墨,秦朝以前,以墨粉合水而用,秦汉始成墨丸、墨挺,后汉用墨模压制成各种形状。模压制墨一直延续至今。自汉魏韦诞始,一千七百余年,制墨名家辈出,品式繁多,技艺精湛。然因多年散失,能保留至今者已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了。
中国的墨有很多优点,制作也非常讲究,是享誉中外、中国特有的“文房四宝”之一。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为书写、印刷所不可缺少,而且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图4-7、4-8是制墨用的模具和各种形状及花样的墨锭。由此也可看出制墨工艺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参考资料:http://www.cgan.net/book/books/print/g-history/gb_9/04_2.htm
早期的墨都是采用天然材料,甚至用墨斗鱼腹中的墨汁为墨,进行书写或染色。
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田真造墨;一说周宣王时的邢夷造墨。客观上,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有多种颜色的图画;古人灼龟,先用墨画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朱书、墨书的;长沙出土的战国竹简上的文字墨色至今漆黑。可见,秦以前有墨是可以肯定的。
最早关于“墨”的文献记载是战国时期的著作《庄子》。《庄子》上说:“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辑而立,舐笔和墨。”
现存最早的人造墨的实物,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古墓中出土的墨块。此墨块高1.2厘米,直经为2-1厘米,呈圆柱形,墨色纯黑。同墓还出土了一块石砚和一块用来研墨的石头。石砚和石头上均有研磨的痕迹,且遗有残墨,可与《庄子》之“舐笔和墨”相印证。说明早在秦朝以前,中国已经有了人造墨和用于研磨的石砚。
1965年,河南省陕县刘家渠东汉墓中出土了五锭东汉残墨。其中有两锭保留部分形体。这两锭残墨呈圆柱形,系用手捏制成形,墨的一端或两端具有曾研磨使用的痕迹。这两锭尚保留部分形体(图4-4)的东汉残墨和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墓出土的秦朝或许是战国末期的墨块,以实物证明,中国在秦汉时期,已经有了捏制成形的墨锭,换句话说,中国在公元三世纪之前,已经有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制成的人造墨在应用了。
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中国古代制墨的原始产品,除上述秦、汉墨锭外,还有1958年在南京老虎山晋墓中出土的晋墨;安徽祁门北宋墓中出土的唐代“大府墨”;山西大同冯道真墓出土的元代“中书省”墨。其中以元代中书省墨较为完整(图4-5)。这锭中书省墨,形如牛舌,一面镌刻一龙、上有一珠图案,一面篆书“中书省”3字。此墨埋于地下数百年,虽已断裂,但仍能见其完整形体。当然,元代以后的古墨,出土更多,更加完美、无瑕了。
史载,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墨,有石墨、油烟墨、松烟墨之分。其中,石墨即石油燃烧所制之墨;油烟墨系燃油所获烟炱所制之墨;松烟墨则是燃烧松木所制之墨。当时的制墨方法,简言之,是将易燃的烛心,放在装满了油的锅里燃烧,锅上盖好铁盖或呈漏斗形的铁罩;等到铁盖或漏斗上布满烟炱,即可刮下来,集中到臼里,加入树胶,混合搅拌,使其成稠糊状;将成稠糊状的墨团,用手捏制成一定的形状,或放到模具里,模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墨锭,这是油烟墨的制法。松烟墨则是通过燃烧松木来获取松烟粉末,然后与丁香、麝香、干漆和胶加工制成。郑众曾说“丸子之墨出于松烟”;曹子建诗“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都说墨是松烟制作的。可见松烟墨应用之广。
三国时的魏国,出了个制墨名家“韦诞”。韦诞,字仲将,后汉太仆韦端之子,官终光禄大夫,卒于魏嘉平三年(251年),享年75岁。韦诞能书善画,又能制笔,尤精于制墨,享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韦诞之后,很长时间,中国无论书写或印刷,都用韦诞所创的制墨方法制墨,难怪后人都误将韦诞作为制墨的发明人了。
韦诞的制墨配方和工艺方法,在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中有如下一段记载:
好醇烟捣讫,以细绢筛于缸内,筛去草莽若细纱尘埃。此物至轻微,不宜露筛,喜失飞去,不可不慎。墨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涔皮汁中。涔,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入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以下鸡子白,去黄五颗,更以真朱砂一两,麝香一两,别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杆,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干。潼溶见风日解碎,重不过二三两。墨之大块如此,宁小不大。”
从这段记述不难看出,东汉时期的制墨工艺,已包括去杂、配料、舂捣、合墨等工序。其中:去杂,是筛去制墨原料“烟灰”中的杂物,使其成匀细粉末状;配料,是把筛过的烟炱与胶、朱砂、麝香、涔皮等胶和辅料,按配方要求匹配混合;舂捣,是把配好的料置于铁臼中进行舂捣,舂捣次数不能少于3万下,越多越好;合墨,即将舂捣过的墨泥,按要求制成成品墨。制墨时间要求在每年的二月和九月,此时天气不冷不热,是合墨的最佳时机,因为天热了墨容易变质发臭,天冷了墨块不易干燥。
中国古代用墨,秦朝以前,以墨粉合水而用,秦汉始成墨丸、墨挺,后汉用墨模压制成各种形状。模压制墨一直延续至今。自汉魏韦诞始,一千七百余年,制墨名家辈出,品式繁多,技艺精湛。然因多年散失,能保留至今者已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了。
中国的墨有很多优点,制作也非常讲究,是享誉中外、中国特有的“文房四宝”之一。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为书写、印刷所不可缺少,而且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图4-7、4-8是制墨用的模具和各种形状及花样的墨锭。由此也可看出制墨工艺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参考资料:http://www.cgan.net/book/books/print/g-history/gb_9/04_2.htm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3-27 11:42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我国墨的起源也很久远,早在商代的甲骨上已有墨书文字,经化验这种墨迹是黑色碳素。早期的墨不是墨块而是零碎的墨粒,使用时撒在砚上,用研石压住磨成墨汁。东汉时我国出现了制墨作坊,官府设有专管纸、墨、笔的人员。这时盛行用松树烧烟制墨,墨的质量也很好。墨的形状也改进为用手拿着研磨的墨锭。关于块状墨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应邵《汉宫仪》,汉代松烟墨的实物为河南陕县刘家渠东汉墓出土。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