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边界条件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3 16:30
- 提问者网友:精神病院里
- 2021-02-22 18:51
决策边界条件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1-02-22 20:06
问题一:德鲁克什么是有效的决策 决策是人做的,人难免会犯错误。再了不起的决策,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总有一天也是会被淘汰的 文/彼得·德鲁克 费尔的决策,主要的意义绝不是表示决策应标新立异,也不是表示决策应有引人争议的特性,而是表示出决策的以下五点特征: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这就是有效决策的五个要素。 决策要素1:了解问题的性质 有效的决策人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换言之,某一问题是否为另一个一再发生的问题的原因?或是否确属特殊事件,需以特殊方法解决?倘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就应该建立原理原则来根治;而偶然发生的例外,则应该按情况做个别的处置。 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如果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的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如果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不肯听命,他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 决策要素2:边界条件 决策的第2个要素,在于确实了解决策应遵循的规范。决策的目标是什么?换言之,最低限度应该达成什么目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用科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所谓“边界条件”。一项有效的决策必须符合边界条件,必须足以达成目的。 边界条件说明得越清楚和越精细,则据以做出的决策越有效,越能解决需解决的问题。反过来说,边界条件不够明确,则所做的决策不论看起来如何了不起,都肯定是一项无效的决策。 通常,探求边界条件的方法,是探求“解决某一问题应有什么最低需要”。边界条件往往不容易找出来,而且每个人所看到的边界条件往往也不尽相同。 有效的管理者明白,一项不符合边界条件的决策,肯定是无效和不适当的决策。不符合边界条件的决策,有时比一项符合“错误的边界条件”的决策更加误事。当然,不符合边界条件,与符合错误的边界条件,两者都是错误的决策。不过,边界条件错了,还可能有修正的余地,仍可能成为有效的决策。如果根本与规范相反,那就往往难于补救了。 决策要素3:正确的决策是什么 决策的第3个要素,是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人总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倾向,如果我们不知道符合规范及边界条件的“正确”决策是什么,就无法辨别正确的折中和错误的折中之间的区别,最终不免走到错误的折中的方向去。 关于决策是否容易被他人接受的问题,如果老是要考虑如何才能被他人接受,又怕他人会反对,那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结果。世界上的事,你所担心的往往永不出现;而你从来没有担心的,却可能忽然间变成极大的阻碍。这就是说,如果你一开头就问:“这样做恐怕别人不肯接受吧!”那你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在你这样考虑时,通常总是不敢提出最重要的结论,所以你也得不到有效和正确的答案。 决策要素4:化决策为行动 决策的第4个要素,是化决策为行动。考虑边界条件,是决策过程中最难的一步;化决策为行动,则是最费时的一步。然而从决策开始,我们就应该将行动的......余下全文>>问题二:决策行为的三要素 决策的五个要素 -------------------------------------------------------------------------------- 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 15:48 《培训》杂志 领导者决策能力的高下,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成败。正确的选择越多,企业就能走得越远,而一旦在重大抉择面前行差踏错,企业就可能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 文/彼得·德鲁克 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只是其中一项。管理者在决策时通常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 但决策却是身为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所以决策问题值得做特别的讨论。决策有五个要素: 1、 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解决。 2、 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3、 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 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了解问题的性质 有效的决策人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换言之,某一问题是否为另一个一再发生的问题的原因?或是否确属特殊事件,需以特殊方法解决?倘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就应该建立原理原则来根治;而偶然发生的例外,则应该按情况做个别的处置。 按问题的发生情况来说,细究起来,不只有“经常”和“例外”两类,一般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真正经常性的问题。发生的个别问题,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第二类问题虽然是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但在实质上仍然是一项经常性问题。 第三类问题,才是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 真正偶然性的例外事件实在少之又少。但是,一旦发生时,我们必须自问:这究竟是一次“真正的偶发事件”,还是另一种“经常事件”的首次出现?这也就是我们要介绍的第四类问题:首次出现的“经常事件”。 除了上述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之外,其余三类均需要一种“经常性的解决方法”。换言之,需要制订一种规则、一种政策或一种原则。一旦有了正确的原则,一切类似问题的解决就将易如反掌。换句话说,问题再度发生时,即可根据原则去处理了。只有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才必须个别对付,没有原理原则可循。 有效的决策人常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确定问题的属性。如果类别错了,其决策必为错误的决策。 我们常犯的错误,便是误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换言之,没有了解问题症结所在的基础,其结果自然是失败与无效。 另一种常犯的错误,是误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因而仍旧应用旧原则。 第三种常见的错误,是对某些根本性问题的界定似是而非。 最后一种错误,是只看到问题的部分,而没有看清全貌。 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碰到问题,总是先假定该问题为“经常性质”。他总是先假定该问题是一种表面现象,另有根本性的问题存在。他要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这类的问题。 即使问题确实是偶发性的,有经验的决策者也会先怀疑这是不是另一项新的......余下全文>>问题三:边界条件的值法举例 找零钱最佳组合假设商店货品价格(R)皆不大于100元(且为整数),若顾客付款在100元内(P),求找给顾客之最少货币个(张)数?(货币面值50元(N50),10元(N10),5元(N5),1元(N1)四种)一、分析输入的情形。R>1000100RN10>=1N10=0N5=1N5=04>N1>=1N1=0三、分析规格中每一决策点之情形,以RR1,RR2,RR3表示计算要找50,10,5元货币数时之剩余金额。R>100R100P=50RR2>=10RR3>=5四、由上述之输入/输出条件组合出可能的情形。R>100R1000 问题四:如何制定决策 步骤如下:
(1)对问题的精确界定;
(2)详细界定此项决策必须满足的要求;
(3)找出所有备选方案;
(4)分析每种备选方案的风险与后果及其边界条件;
(5)做出决策;
(6)执行决策;
(7)建立反馈:跟进与后续行动。问题五:决策的基本程序第三步是什么? A. 收集与决策有关信息
决策的程序实际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析、盯断过程。可具体总括为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因为决策是为了解决问题,实现某项预期目标,所以首先要弄清楚一项决策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第二步,为了作出最优的决策,必须拟定达到以目标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以便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成的方案。第三步:广泛地搜集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为了正确进行决策,所搜集的信息必须符合决策所需的质量要求。第四步:对与各种可能行动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评价与对比。第五步:选定最优方案。这是决策的关键环节,选优的标准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济效益最佳的方案,为此就要全面权衡有关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的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等。第六步:组织与监督方案的措施。在方案实施过程事,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决策者要根据反馈信息,采取各种相应的措辞施。在执行中,如果由于主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就要对原定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以尽量防止或减少失误。问题六: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摘 要:每个人都是决策者,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时每刻都在做决策。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出正确的决策,一直以来都是追求成功的人们梦寐以求的。问题七:单选,管理学跪求 5分1、D 激励
2、C 管理幅度
3、C 职权关系
4、D 管理的基本规律
5、A 正确
6、A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7、B 马斯洛
8、A 是
9、A 正确
10、C. 亨利·L·甘特
11、A 正确
12、A 职务分析
13、B 确定组织目标
14、A 组织的目标
15、B 是问题八:请问公共政策中决策要素有?A决策者B决策对象C决策信息D决策方法E决策结果 公共政策由三部分因素构成:决策者,目标群体,受益者。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与价值取向、发展目标相关,还与性别的比例及有无性别视角相关。当某一利益团体的代表在决策机构中缺席,通常这个群体的利益会受到影响。问题九:最优化原理的背景知识 1951年美国数学家R.Bellman等人,根据一类多阶段问题的特点,把多阶段决策问题变换为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单阶段问题,然后逐个加以解决。一些静态模型,只要人为地引进“时间”因素,分成时段,就可以转化成多阶段的动态模型,用动态规划方法去处理。与此同时,他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化原理”(Principle of optimality):“一个过程的最优决策具有这样的性质:即无论其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如何,其今后诸策略对以第一个决策所形成的状态作为初始状态的过程而言,必须构成最优策略”。简言之,一个最优策略的子策略,对于它的初态和终态而言也必是最优的。这个“最优化原理”如果用数学化一点的语言来描述的话,就是:假设为了解决某一优化问题,需要依次作出n个决策D1,D2,…,Dn,如若这个决策序列是最优的,对于任何一个整数k,1
(1)对问题的精确界定;
(2)详细界定此项决策必须满足的要求;
(3)找出所有备选方案;
(4)分析每种备选方案的风险与后果及其边界条件;
(5)做出决策;
(6)执行决策;
(7)建立反馈:跟进与后续行动。问题五:决策的基本程序第三步是什么? A. 收集与决策有关信息
决策的程序实际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析、盯断过程。可具体总括为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因为决策是为了解决问题,实现某项预期目标,所以首先要弄清楚一项决策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第二步,为了作出最优的决策,必须拟定达到以目标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以便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成的方案。第三步:广泛地搜集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为了正确进行决策,所搜集的信息必须符合决策所需的质量要求。第四步:对与各种可能行动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评价与对比。第五步:选定最优方案。这是决策的关键环节,选优的标准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济效益最佳的方案,为此就要全面权衡有关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的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等。第六步:组织与监督方案的措施。在方案实施过程事,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决策者要根据反馈信息,采取各种相应的措辞施。在执行中,如果由于主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就要对原定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以尽量防止或减少失误。问题六: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摘 要:每个人都是决策者,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时每刻都在做决策。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出正确的决策,一直以来都是追求成功的人们梦寐以求的。问题七:单选,管理学跪求 5分1、D 激励
2、C 管理幅度
3、C 职权关系
4、D 管理的基本规律
5、A 正确
6、A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7、B 马斯洛
8、A 是
9、A 正确
10、C. 亨利·L·甘特
11、A 正确
12、A 职务分析
13、B 确定组织目标
14、A 组织的目标
15、B 是问题八:请问公共政策中决策要素有?A决策者B决策对象C决策信息D决策方法E决策结果 公共政策由三部分因素构成:决策者,目标群体,受益者。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与价值取向、发展目标相关,还与性别的比例及有无性别视角相关。当某一利益团体的代表在决策机构中缺席,通常这个群体的利益会受到影响。问题九:最优化原理的背景知识 1951年美国数学家R.Bellman等人,根据一类多阶段问题的特点,把多阶段决策问题变换为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单阶段问题,然后逐个加以解决。一些静态模型,只要人为地引进“时间”因素,分成时段,就可以转化成多阶段的动态模型,用动态规划方法去处理。与此同时,他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化原理”(Principle of optimality):“一个过程的最优决策具有这样的性质:即无论其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如何,其今后诸策略对以第一个决策所形成的状态作为初始状态的过程而言,必须构成最优策略”。简言之,一个最优策略的子策略,对于它的初态和终态而言也必是最优的。这个“最优化原理”如果用数学化一点的语言来描述的话,就是:假设为了解决某一优化问题,需要依次作出n个决策D1,D2,…,Dn,如若这个决策序列是最优的,对于任何一个整数k,1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