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 Hz以下
B. 20 Hz到20000 Hz之间
C. 20000 Hz以下
D. 200 Hz到2000 Hz之间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13:15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02-15 08:58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02-15 09:34
原发布者:寒冰雨0919
振动的物体能使邻近的空气分子振动,这些分子又引起它们邻近的空气分子振动,从而产生声音(Sound),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递,这种传递过程叫声辐射(SoundRadiation)。由于分子振动产生的声波的方向与波传递的方向相同,所以是一种纵波(Iongitudinalwave)。声波仅存在于声源周围的媒质中,没有空气的空间里不可能有声波。声音不仅可在空气内传递,也可在水、土、金属等物体内传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5℃时)。声波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称为频率(frequency),单位赫(Hz)。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整个范围是20~20000Hz,一般把声音频率分为高频、中频和低频三个频带。听觉好的成年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常在30~16000Hz之间,老年人则常在50~10000Hz之间。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空气层的密部和疏部向前移动,如图1–1。由于空气的固有弹性,上述那种疏密的压力变化将依次向四外传播,辐射出一系列有规则的波。声波的波长(wavelength)就是这一段路程的长,恰好排列波的一个密部和一个疏部。波长与声源的振动频率和声音传播的速度有关。知道了声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就可以算出波长:C=l·f(式中,C为声波的传播速度m/s;l为声波的波长m;f为声波的频率Hz,)振动物体产生的声波,也就是空气里的压缩波,传到我们耳朵里就变成各种乐音、谐音或噪声。在声音世界里除基音外,大量存在的是复合音,而频率与基音频率成整数倍的所有分音称为谐音(harmonictone),频率比基音高的所有分音统称泛
振动的物体能使邻近的空气分子振动,这些分子又引起它们邻近的空气分子振动,从而产生声音(Sound),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递,这种传递过程叫声辐射(SoundRadiation)。由于分子振动产生的声波的方向与波传递的方向相同,所以是一种纵波(Iongitudinalwave)。声波仅存在于声源周围的媒质中,没有空气的空间里不可能有声波。声音不仅可在空气内传递,也可在水、土、金属等物体内传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5℃时)。声波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称为频率(frequency),单位赫(Hz)。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整个范围是20~20000Hz,一般把声音频率分为高频、中频和低频三个频带。听觉好的成年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常在30~16000Hz之间,老年人则常在50~10000Hz之间。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空气层的密部和疏部向前移动,如图1–1。由于空气的固有弹性,上述那种疏密的压力变化将依次向四外传播,辐射出一系列有规则的波。声波的波长(wavelength)就是这一段路程的长,恰好排列波的一个密部和一个疏部。波长与声源的振动频率和声音传播的速度有关。知道了声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就可以算出波长:C=l·f(式中,C为声波的传播速度m/s;l为声波的波长m;f为声波的频率Hz,)振动物体产生的声波,也就是空气里的压缩波,传到我们耳朵里就变成各种乐音、谐音或噪声。在声音世界里除基音外,大量存在的是复合音,而频率与基音频率成整数倍的所有分音称为谐音(harmonictone),频率比基音高的所有分音统称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2-15 12:01
答案B
人感知的声音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
- 2楼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2-15 11:48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在20hz~20000hz,这一范围的声音频率称为音频,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正常的人听不见超声和次声。
- 3楼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2-15 10:3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健康的年轻人:20——20000赫兹。
随着年龄增长,听到的频率范围越来越窄。
28岁时,22——17000赫兹。
40岁时,25——14000赫兹。
60岁时,35——11000赫兹。
人能听到的声音大约有40多万种,由此可见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很高,但是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终归有限,并不能听到所有的声音,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会有频率限制。
每种不同的声音其频率各不相同,声音的频率是通过赫兹来计算,而声音的大小是通过分贝来表示。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的频率范围很大,从20~20000赫兹,强度通常在0~120分贝之间。假如声音达到140分贝,此时人会出现不适感,感到鼓膜刺痛。一般情况下,人对1000~8000赫兹频率的声音比较敏感,人平时讲话声的频率为500~2000赫兹。所以有时人们讲话会出现听不清的情况,因为低于1000赫兹,已经超过了人听力敏感的频率范围。由于声音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有时人们对于比较小的声音之间相差的3~4分贝的声音并不能够分辨的很清楚,而对于比较大的声音,即便是相差0.3分贝也会感觉到明显的变化。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