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魏晋以来,统治者“以孝冶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5-03 05:43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1-05-03 06:54
孝顺一直都是中国最传统的观念,不孝为10恶之首。
三字经里面道:首孝悌,次见闻。一个人想要有学问有涵养首先要孝顺。孝顺也是当时文化水平普片较低的平民所能理解所能认同的。所以用孝治天下算的上时一个合理的理论吧。
- 1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5-03 10:39
中国从春秋战国以后一直就开始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人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不知道楼主见识过神龛没,就是放在家族祠堂里的 ,而家里则是供在堂屋里的那个牌匾,上面刻着的就是:“天地君亲师”天地就是神灵之类的;君就是皇帝了;亲指的就是双亲;师就是师傅。增广里说:不孝有三。。。。三字经说: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现在也是一样)人们把不孝当做最无耻的,最鄙视这样的做法!不孝会被千夫所指,遗臭万年。很少人会冒天下之大不为的。
所以以治天下,看的出统治者很是有头脑。其实,这以后的统治者多多少少都还是沿用这一方式,只是主次不一而已。
- 2楼网友:渊鱼
- 2021-05-03 09:21
- 3楼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5-03 08:52
- 4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5-03 08:01
鲁迅先生曾言:“(魏晋)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位,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93页)。
-
《北齐书·儒林传序》云:“虽庠序之制有所未遑,而儒雅之道遽形心虑。”观以上搜罗举到的名字,可证其一二。陈寅恪先生在谈到六朝人名字中的“之”、“道”、“灵”字时,认为是“从其信仰以命名也”(《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见《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9页)。若以此说观之,则魏晋南北朝人以“孝”字入名取字较之“之”、“道”等远为普遍,可见孝德广泛积淀在当时人民大众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及潜意识之中,这便是人名中蕴含的伦理道德意味。
-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植根于宗法社会基础上的伦理道德,强烈而持久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心理。以维系社会成员血缘纽带为职志的伦理观念及其理论形态,构成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系统的核心。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在姓名中有充分体现。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字最早见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卜辞,甲骨文“孝”字像孩子扶持老人之形,描绘的正是人类的自然亲情。《尔雅·释训》曰:“善父母为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孝”字作了生动而准确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所谓善事父母,是指物质奉养和精神奉养两个方面。孝的这些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思想或物质的形式展示出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名就强烈地表现出人们对孝德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