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朋友(女的) 前段时间发烧 现在病好的 但是风一吹头就会晕。这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饮食方面 或者 什么方面要注意点什么?
头给风一吹头就会有点晕是怎么回事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4 21:15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05-04 18:08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5-04 19:16
头风病是以慢性阵发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偏头痛和部分肌紧张性头痛等。中医对本病病机认识尚未统一,对其发病过程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试对偏头痛型头风病病机进行全面研究,以深化认识,带动临床治疗的发展。
1 发病基础探析
头风病的发病特点为:在发作间歇期如常人,但若受到诱因刺激,可突发剧烈头痛,每次发作的性质和过程相似,易反复发作。众所周知,非头风病患者受到这些诱因的作用,并不发作此类头痛。可见,头风病患者体内必然存在特定的发病基础。
1.1 肝与头风病关系密切
二者的关系分析如下。
1.1.1 经络循行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属肝,络胆,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并向上与督脉会于巅顶;胆附于肝,经脉相连,胆经布散于头两侧。肝胆二经已占据了头部的主要位置。据临证观察,头风发作时,疼痛部位以头之偏侧或额角为主。故尔,由头痛部位与肝经循行相一致,说明肝与头风病相关。
1.1.2 肝与内风关系密切
肝为风木之脏,肝木失和,内风旋动。因此,内风的形成主要责之于肝的功能失调。《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风病其痛作止无常,愈后遇触复发。此与内伤头痛之“有时而作,有时而止”的特点相符。可见,本病乃由内因引起。又因发病急骤,转化迅速,体现了风性善行数变的特性。故可把本病归为内风证。总之,从头风病的病理属性上也说明与肝相关。
1.1.3 头风病临床症状及发作诱因与肝有关
头风病患者除头痛外,情绪异常亦为重要表现,常见激惹、烦躁、恐惧及发急和悲观失望等。并且,多因情绪刺激而诱发,说明本病与肝失疏泄,不能正常调节情志有关。
1.1.4 头风病多从肝论治
邵氏总结多位医者从肝论治的经验,认为该病与肝失调功能密切相关,从肝论治确有良效〔1〕。朱氏则认为头风病以肝为病变中心,提出从肝论治七法〔2〕。医者们从临床角度证实了肝与头风病相关。
1.2 肝失疏泄为发病基础
既然肝与头风病关系密切。那么,头风病与肝主疏泄的功能必然存在内在联系。本病发作间歇期可见肝失疏泄之见症,如心情不畅或恼怒不舒,失眠多梦,大便干稀不调等。因此,可把肝失疏泄作为发病基础。
肝失疏泄在头风病中产生两种病理机转。其一,影响情志。肝主疏泄正常,使气血平和,神有所养,情绪安逸。反之,疏泄失司,则产生各种情绪异常。同时,情绪活动亦可影响肝之疏泄。其二,影响气机运行。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机体各脏腑的综合作用。只有肝气升发与肺气肃降,脾气升清与胃气降浊,心火下降与肾水上升等五脏六腑的相互配合,才能维护气机的正常运行。但是,肝与胆在气机升降中居于主导地位。恰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所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即脂少阳胆气升发,疏泄正常,可协调五脏六腑,使机体达到阴阳调和、气血条畅的状态。李东垣亦云:“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故胆气春生,则余脏从之”〔3〕。另外,肝胆互为表里,其气相通,二者的疏泄、升发作用是共同的,难以截然分开。故《素问*脏气法时论》有“肝病者,……取其经,厥阴与少阳”的论述。可见,肝胆疏泄失司,机体极易产生气机失常,其自身协调能力及适应外界的能力均降低。即使有轻微的不利因素作用于机体,亦可引起气机失常,甚至气机逆乱,进入头风病发作阶段。
2 气机失常为始动因素
诱发头风病的因素很多。常见的包括:紧张和焦虑、饮食、睡眠、气候变化、运动和劳累、月经等。如上所述,头风病患者体内已存在肝失疏泄这一发病基础,故对上述诱因十分敏感。它们单独或相兼作用于机体,产生同一种病理变化——气机失常。详述如下:
在诸多诱因中,精神因素如情绪紧张、恼怒、焦虑等最为重要。情志致病直接影响气机运行。如《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饮食失节,嗜食肥甘、酒浆,损伤升降之枢纽——脾胃的功能,即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患者睡眠少,机体处于《灵枢*大惑论》所谓的“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这样一种阴阳不相顺接的状态,极易引起气机失常。至于部分头风病患者受风易发作,此可用“风气通于肝”来解释。因天人相应,随着自然界空气的急速流动产生大风,机体内气机运行亦产生相应变化。又加之头风病患者自身调节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出现气机失常。许多女性头风病患者发病与月经有关。这是由于在月经这一生理活动中,易消耗阴血,致使机体处于阴血不足,气偏有余的状态。《灵枢*五音无味》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气有余便易亢逆而成气机失常。
可见,各种诱因作用于机体,皆有可能产生气机失常这一病理机制,对头风病患者而言,表现更为明显。一方面,导致先兆症状的出现,包括视觉症状、躯体感觉运动异常、短暂性脑功能障碍、胃肠反应等。这皆因气乱于不同脏腑而成。如《灵枢*五乱》所云:“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胃肠,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头重眩仆。”另一方面,因气乱血亦乱,终致气血逆乱而进入头痛期〔4〕。
3 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关键
3.1 络病致痛机理述要
络病是指经络之“络”受邪而其功能失调所表现的病证。络脉具有满溢灌注,渗布气血于全身的功能。其在生理状态,分布均匀,舒缩自如,能维护气血的正常运行。当受到某种病因作用后,一变其均匀自如的状态,而成屈曲蜷缩,或者拘急牵引的络脉失和的病理状态,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5〕,使病变络脉所属部位发生疼痛。《素问*举痛论》曰:“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另外,络脉中气血逆乱,亦可发生疼痛。《素问*举痛论》云:“寒气稽留,炅气上升,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
3.2 头痛发作的直接原因
在头风病先兆期,病理演变未得到有效扼制,则进一步发展至头痛发作期。导致头痛的原因有三:(1)气机逆乱,壅遏络脉。《证治准绳》曰:“病头痛者,凡此皆脏腑经脉之气逆上,逆乱于头之清道,致其不得运行,壅遏精髓而痛者也。”〔6〕(2)气机逆乱,络血横逆。气与血,相维附,气乱则血亦乱。络血横逆,则络脉失和而发头痛。如徐灵胎所言:“其痛重者,风毒上攻,络血横逆……。”〔7〕(3)顽痰死血,混居络脉。头风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则变生痰浊瘀血,二者互结,胶滞难化,渐成顽痰死血,混居络道,致络脉失和。此乃“久病多瘀”、“久病入络”之谓。上述三点,多相兼为患,但皆以络脉失和为归着点。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患者的头痛程度越严重,其颅内动脉机能变化调节障碍越明显,揭示颅内血管机能改变与偏头痛(头风病)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8〕。此项研究可作为头风病因络脉失和而致痛的佐证。但上述三点所占主次不同,头痛性质有异。如以气血逆乱为主,则产生攻窜作痛或搏动性疼痛;若以血运瘀滞不畅为主,则产生胀痛、刺痛,部位多固定不移;若以痰浊为主,则头昏痛,头重如裹。不管何种类型,皆由络脉失和而引起,故疼痛往往是暴发性的,程度亦较剧烈〔5〕。因发病基础得不到有效化解,又兼有顽痰死血盘踞络脉,故本病反复发作,顽固难愈。一旦痰瘀闭阻络脉,则可并发中风病;若机体调节能力低下,气血逆乱持续存在,则可并发头风病持续状态。
可见,各种原因所致的脑之络脉失和为引起头痛的直接原因。此外,头风病发作期尚有许多伴随症状,如胃肠症状、视觉症状、高级神经功能障碍、植物神经症状等。如此广泛的临床表现,惟有从机体气血逆乱上方能得到圆满解释。所以,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头风病发作期主要病机,也是整个疾病的病机关键。
总之,头风病的诱因繁多,发病涉及多个病理环节,每次发作有相似的病机演变过程,而且,致病因素多相兼为患,这就提示医者在处方时应紧扣病机关键,数法并举,综合调治。
1病证名。经久难愈之头痛。《医林绳墨·头痛》:“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也;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因素有痰火,风寒袭入则热郁而头痛经久难愈。其症自颈以上,耳目口鼻眉棱之间,有麻痹不仁之处,或头重,或头晕,或头皮顽厚,不自觉知,或口舌不仁,不知食味,或耳聋,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鼻闻香极香,闻臭极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状(见《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热者消风散,冷者追风散。头风发时闷痛,必欲棉裹者,为热郁,用二陈汤加酒芩,荆芥、川芎、薄荷、石膏、细辛。头风痛在一侧者,名偏头风。两太阳连脑痛者,名夹脑风。头风而见头面多汗,恶寒者,名首风。详见各条。一.发病时间: 2003年5月发病至今
最主要的几个症状: (头痛和眼痛天天发作,时重时轻)
1.每天头痛眼痛,每天阵发性发作数次,每次持续痛至少一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一整天都头痛眼痛,头痛和眼痛发作几小时之后,可以自行缓解恢复到不痛的状态.
2.中午时头痛眼痛基本上都会发作,中午经闭目休息后头痛眼痛症状可减轻,中午若休息不好,下午头痛眼痛非常厉害,中午若不闭目休息,头痛眼痛必定发作
3.头痛时大多数都伴有眼痛,感觉就是头闷胀痛,眼干胀痛.头痛和眼痛大部分时间会同时消失.
4.头痛部位为大脑两侧和后脑勺,有时也会全头痛,痛觉为持续闷痛,胀痛,隐隐作痛,头昏痛.紧箍感,沉重感, (无博动痛)
5.眼痛为眼干涩痛,胀痛,眼珠,眼皮,眼睛深处及眼眶干胀痛,眼白上有布满很多血丝,转动眼珠时眼珠和眼眶都会痛.
6,头痛和眼痛时,从来没有过恶心呕吐,头部能自由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并无任何疼痛,视力良好,
9头痛和眼痛发作时,感觉口干舌燥,咽喉发热,脸干干的,整个人烦躁不安.
8.在遇到感冒时头痛和眼痛必定发作.
9.即使在头和眼不痛时,眼睛也经常会感觉干涩,酸胀,不舒服.有时候整个人会感觉疲劳乏力,头晕.躁热,上火.
10.早晨刷牙时会呕心,大部分是干呕,这个毛病有10多年了.
11.晚上能入睡,但是是晕晕沉沉的入睡,晚上多梦,每天晚上都做梦,而且是从入睡到醒来这段时间里都是不停的做梦. 有时一个晚上会梦醒几次,然后又晕晕沉沉的睡着,睡眠质量不好.
12.早上起床后感觉头晕晕的,不清醒,眼睛干涩,酸胀,不舒服,每天都感觉一夜没睡好,天天如此
1、头面风肿。用杏仁捣成膏,调鸡蛋黄涂布上,包头面。药干又涂。七、八次可愈。
2、头风眩晕(痰逆、恶心、懒食)。用真零陵香、藿者叶、香附子(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用蒴翟、独活、白石膏各一两,少枳实七钱半。每取三钱,加酒一碗,煎至六成服下。
3、头风久痛。作莽草煎汤洗头。勿令药汁入目。又方:用日取荆沥饮服。
4、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
5、头风热痛。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肿消。又方:用山豆根末,调油涂两太阳。
6、久患头风的治疗便方。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上。又方:用鳔胶烧存性,研为末,临卧时,以葱酒送服。
7、茯苓酒: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作伤。
8、治头风流泪。用煅石膏二两、川芎二两、灸甘草半两,共开为末。每服一钱,葱白茶汤调下。一天服二次。
9、雷头风(按:此病是头面肿痛、恶寒发热、太似伤寒)。用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
1 发病基础探析
头风病的发病特点为:在发作间歇期如常人,但若受到诱因刺激,可突发剧烈头痛,每次发作的性质和过程相似,易反复发作。众所周知,非头风病患者受到这些诱因的作用,并不发作此类头痛。可见,头风病患者体内必然存在特定的发病基础。
1.1 肝与头风病关系密切
二者的关系分析如下。
1.1.1 经络循行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属肝,络胆,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并向上与督脉会于巅顶;胆附于肝,经脉相连,胆经布散于头两侧。肝胆二经已占据了头部的主要位置。据临证观察,头风发作时,疼痛部位以头之偏侧或额角为主。故尔,由头痛部位与肝经循行相一致,说明肝与头风病相关。
1.1.2 肝与内风关系密切
肝为风木之脏,肝木失和,内风旋动。因此,内风的形成主要责之于肝的功能失调。《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风病其痛作止无常,愈后遇触复发。此与内伤头痛之“有时而作,有时而止”的特点相符。可见,本病乃由内因引起。又因发病急骤,转化迅速,体现了风性善行数变的特性。故可把本病归为内风证。总之,从头风病的病理属性上也说明与肝相关。
1.1.3 头风病临床症状及发作诱因与肝有关
头风病患者除头痛外,情绪异常亦为重要表现,常见激惹、烦躁、恐惧及发急和悲观失望等。并且,多因情绪刺激而诱发,说明本病与肝失疏泄,不能正常调节情志有关。
1.1.4 头风病多从肝论治
邵氏总结多位医者从肝论治的经验,认为该病与肝失调功能密切相关,从肝论治确有良效〔1〕。朱氏则认为头风病以肝为病变中心,提出从肝论治七法〔2〕。医者们从临床角度证实了肝与头风病相关。
1.2 肝失疏泄为发病基础
既然肝与头风病关系密切。那么,头风病与肝主疏泄的功能必然存在内在联系。本病发作间歇期可见肝失疏泄之见症,如心情不畅或恼怒不舒,失眠多梦,大便干稀不调等。因此,可把肝失疏泄作为发病基础。
肝失疏泄在头风病中产生两种病理机转。其一,影响情志。肝主疏泄正常,使气血平和,神有所养,情绪安逸。反之,疏泄失司,则产生各种情绪异常。同时,情绪活动亦可影响肝之疏泄。其二,影响气机运行。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机体各脏腑的综合作用。只有肝气升发与肺气肃降,脾气升清与胃气降浊,心火下降与肾水上升等五脏六腑的相互配合,才能维护气机的正常运行。但是,肝与胆在气机升降中居于主导地位。恰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所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即脂少阳胆气升发,疏泄正常,可协调五脏六腑,使机体达到阴阳调和、气血条畅的状态。李东垣亦云:“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故胆气春生,则余脏从之”〔3〕。另外,肝胆互为表里,其气相通,二者的疏泄、升发作用是共同的,难以截然分开。故《素问*脏气法时论》有“肝病者,……取其经,厥阴与少阳”的论述。可见,肝胆疏泄失司,机体极易产生气机失常,其自身协调能力及适应外界的能力均降低。即使有轻微的不利因素作用于机体,亦可引起气机失常,甚至气机逆乱,进入头风病发作阶段。
2 气机失常为始动因素
诱发头风病的因素很多。常见的包括:紧张和焦虑、饮食、睡眠、气候变化、运动和劳累、月经等。如上所述,头风病患者体内已存在肝失疏泄这一发病基础,故对上述诱因十分敏感。它们单独或相兼作用于机体,产生同一种病理变化——气机失常。详述如下:
在诸多诱因中,精神因素如情绪紧张、恼怒、焦虑等最为重要。情志致病直接影响气机运行。如《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饮食失节,嗜食肥甘、酒浆,损伤升降之枢纽——脾胃的功能,即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患者睡眠少,机体处于《灵枢*大惑论》所谓的“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这样一种阴阳不相顺接的状态,极易引起气机失常。至于部分头风病患者受风易发作,此可用“风气通于肝”来解释。因天人相应,随着自然界空气的急速流动产生大风,机体内气机运行亦产生相应变化。又加之头风病患者自身调节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出现气机失常。许多女性头风病患者发病与月经有关。这是由于在月经这一生理活动中,易消耗阴血,致使机体处于阴血不足,气偏有余的状态。《灵枢*五音无味》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气有余便易亢逆而成气机失常。
可见,各种诱因作用于机体,皆有可能产生气机失常这一病理机制,对头风病患者而言,表现更为明显。一方面,导致先兆症状的出现,包括视觉症状、躯体感觉运动异常、短暂性脑功能障碍、胃肠反应等。这皆因气乱于不同脏腑而成。如《灵枢*五乱》所云:“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胃肠,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头重眩仆。”另一方面,因气乱血亦乱,终致气血逆乱而进入头痛期〔4〕。
3 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关键
3.1 络病致痛机理述要
络病是指经络之“络”受邪而其功能失调所表现的病证。络脉具有满溢灌注,渗布气血于全身的功能。其在生理状态,分布均匀,舒缩自如,能维护气血的正常运行。当受到某种病因作用后,一变其均匀自如的状态,而成屈曲蜷缩,或者拘急牵引的络脉失和的病理状态,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5〕,使病变络脉所属部位发生疼痛。《素问*举痛论》曰:“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另外,络脉中气血逆乱,亦可发生疼痛。《素问*举痛论》云:“寒气稽留,炅气上升,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
3.2 头痛发作的直接原因
在头风病先兆期,病理演变未得到有效扼制,则进一步发展至头痛发作期。导致头痛的原因有三:(1)气机逆乱,壅遏络脉。《证治准绳》曰:“病头痛者,凡此皆脏腑经脉之气逆上,逆乱于头之清道,致其不得运行,壅遏精髓而痛者也。”〔6〕(2)气机逆乱,络血横逆。气与血,相维附,气乱则血亦乱。络血横逆,则络脉失和而发头痛。如徐灵胎所言:“其痛重者,风毒上攻,络血横逆……。”〔7〕(3)顽痰死血,混居络脉。头风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则变生痰浊瘀血,二者互结,胶滞难化,渐成顽痰死血,混居络道,致络脉失和。此乃“久病多瘀”、“久病入络”之谓。上述三点,多相兼为患,但皆以络脉失和为归着点。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患者的头痛程度越严重,其颅内动脉机能变化调节障碍越明显,揭示颅内血管机能改变与偏头痛(头风病)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8〕。此项研究可作为头风病因络脉失和而致痛的佐证。但上述三点所占主次不同,头痛性质有异。如以气血逆乱为主,则产生攻窜作痛或搏动性疼痛;若以血运瘀滞不畅为主,则产生胀痛、刺痛,部位多固定不移;若以痰浊为主,则头昏痛,头重如裹。不管何种类型,皆由络脉失和而引起,故疼痛往往是暴发性的,程度亦较剧烈〔5〕。因发病基础得不到有效化解,又兼有顽痰死血盘踞络脉,故本病反复发作,顽固难愈。一旦痰瘀闭阻络脉,则可并发中风病;若机体调节能力低下,气血逆乱持续存在,则可并发头风病持续状态。
可见,各种原因所致的脑之络脉失和为引起头痛的直接原因。此外,头风病发作期尚有许多伴随症状,如胃肠症状、视觉症状、高级神经功能障碍、植物神经症状等。如此广泛的临床表现,惟有从机体气血逆乱上方能得到圆满解释。所以,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头风病发作期主要病机,也是整个疾病的病机关键。
总之,头风病的诱因繁多,发病涉及多个病理环节,每次发作有相似的病机演变过程,而且,致病因素多相兼为患,这就提示医者在处方时应紧扣病机关键,数法并举,综合调治。
1病证名。经久难愈之头痛。《医林绳墨·头痛》:“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也;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因素有痰火,风寒袭入则热郁而头痛经久难愈。其症自颈以上,耳目口鼻眉棱之间,有麻痹不仁之处,或头重,或头晕,或头皮顽厚,不自觉知,或口舌不仁,不知食味,或耳聋,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鼻闻香极香,闻臭极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状(见《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热者消风散,冷者追风散。头风发时闷痛,必欲棉裹者,为热郁,用二陈汤加酒芩,荆芥、川芎、薄荷、石膏、细辛。头风痛在一侧者,名偏头风。两太阳连脑痛者,名夹脑风。头风而见头面多汗,恶寒者,名首风。详见各条。一.发病时间: 2003年5月发病至今
最主要的几个症状: (头痛和眼痛天天发作,时重时轻)
1.每天头痛眼痛,每天阵发性发作数次,每次持续痛至少一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一整天都头痛眼痛,头痛和眼痛发作几小时之后,可以自行缓解恢复到不痛的状态.
2.中午时头痛眼痛基本上都会发作,中午经闭目休息后头痛眼痛症状可减轻,中午若休息不好,下午头痛眼痛非常厉害,中午若不闭目休息,头痛眼痛必定发作
3.头痛时大多数都伴有眼痛,感觉就是头闷胀痛,眼干胀痛.头痛和眼痛大部分时间会同时消失.
4.头痛部位为大脑两侧和后脑勺,有时也会全头痛,痛觉为持续闷痛,胀痛,隐隐作痛,头昏痛.紧箍感,沉重感, (无博动痛)
5.眼痛为眼干涩痛,胀痛,眼珠,眼皮,眼睛深处及眼眶干胀痛,眼白上有布满很多血丝,转动眼珠时眼珠和眼眶都会痛.
6,头痛和眼痛时,从来没有过恶心呕吐,头部能自由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并无任何疼痛,视力良好,
9头痛和眼痛发作时,感觉口干舌燥,咽喉发热,脸干干的,整个人烦躁不安.
8.在遇到感冒时头痛和眼痛必定发作.
9.即使在头和眼不痛时,眼睛也经常会感觉干涩,酸胀,不舒服.有时候整个人会感觉疲劳乏力,头晕.躁热,上火.
10.早晨刷牙时会呕心,大部分是干呕,这个毛病有10多年了.
11.晚上能入睡,但是是晕晕沉沉的入睡,晚上多梦,每天晚上都做梦,而且是从入睡到醒来这段时间里都是不停的做梦. 有时一个晚上会梦醒几次,然后又晕晕沉沉的睡着,睡眠质量不好.
12.早上起床后感觉头晕晕的,不清醒,眼睛干涩,酸胀,不舒服,每天都感觉一夜没睡好,天天如此
1、头面风肿。用杏仁捣成膏,调鸡蛋黄涂布上,包头面。药干又涂。七、八次可愈。
2、头风眩晕(痰逆、恶心、懒食)。用真零陵香、藿者叶、香附子(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用蒴翟、独活、白石膏各一两,少枳实七钱半。每取三钱,加酒一碗,煎至六成服下。
3、头风久痛。作莽草煎汤洗头。勿令药汁入目。又方:用日取荆沥饮服。
4、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
5、头风热痛。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肿消。又方:用山豆根末,调油涂两太阳。
6、久患头风的治疗便方。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上。又方:用鳔胶烧存性,研为末,临卧时,以葱酒送服。
7、茯苓酒: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作伤。
8、治头风流泪。用煅石膏二两、川芎二两、灸甘草半两,共开为末。每服一钱,葱白茶汤调下。一天服二次。
9、雷头风(按:此病是头面肿痛、恶寒发热、太似伤寒)。用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