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弯点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20:16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01-02 02:23
什么是反弯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1-02 03:40
问题一:什么是反弯点法 就是弯矩图中负弯矩和正弯矩相交的地方,这个点的弯矩为0,这个点的左右都有弯矩,一边大于0,一边小于0。问题二:什么叫弯矩图的反弯点? 应该是负弯矩和正弯矩交换的地方,这个点的弯矩=0,这个点的左右,都有弯矩,一边大于0,一边小于0。问题三:什么是梁和板的反弯点 反弯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拐点,就是梁、板的弯矩图中,正弯矩与负弯矩的衔接点(弯矩为0),就是说反弯点的一边是正弯矩,一边是负弯矩。问题四:什么是拱架受力反弯点 拱架受力反弯点在支座处。
反弯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拐点,就是梁、板的弯矩图中,正弯矩与负弯矩的衔接点(弯矩为0),就是说反弯点的一边是正弯矩,一边是负弯矩。问题五:梁中的反弯点如何确定 通过结构计算弯矩图确定。柱的反弯点可以通过查表,梁的反弯点似乎没有什么简易方法。如果各个杆件刚度相同的话,应该在梁的正中。
用反弯点法计算水平力对结构的作用,一般只要考虑柱的反弯点,不需要考虑梁反弯点啊。问题六:D值法和反弯点法有什么区别? 柱的抗侧移刚度不但与柱的线刚度和层高有关,而且还与梁的线刚度有关,另外,柱的反弯点高度也与梁柱线刚度比、上下层横梁的线刚度比,上下层层高的变化等因素有关。日本武藤清教授在分析了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反弯点法中柱的抗侧移刚度和反弯点高度进行了修正。修正后,柱的抗侧移刚度以D表示,故此法又称“D值法”,也称为修正反弯点法。
D值法有四项假定:
1.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线刚度均为ic
2.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层间水平位移均为Δμ
3.假定计算目标柱两端节点及与其上下左右相邻的各个节点的转角均为θ
4.假定与目标柱相交的横梁的线刚度分别为i1,i2,i3,i4问题七:底层和中部各层反弯点位置有什么变化 (1)影响水平荷载下柱反弯点位置的主要因素:结构的总层数及该层所 在位置;梁柱线刚度比;荷载形式;上层梁与下层梁刚度比;上下层层高比。
(2)在框架顶层反弯点位置在顶层柱中点以上;底层反弯点位置在2h/3高度 处(h是底层柱的高度);中部各层反弯点位置在各柱中点。
(3)反弯点高度比大于1的物理意义是表示柱下端的约束弯矩远大于柱上端 的约束弯矩,使得反弯点超过了柱的上端,使该柱中没有反弯点。
反弯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拐点,就是梁、板的弯矩图中,正弯矩与负弯矩的衔接点(弯矩为0),就是说反弯点的一边是正弯矩,一边是负弯矩。问题五:梁中的反弯点如何确定 通过结构计算弯矩图确定。柱的反弯点可以通过查表,梁的反弯点似乎没有什么简易方法。如果各个杆件刚度相同的话,应该在梁的正中。
用反弯点法计算水平力对结构的作用,一般只要考虑柱的反弯点,不需要考虑梁反弯点啊。问题六:D值法和反弯点法有什么区别? 柱的抗侧移刚度不但与柱的线刚度和层高有关,而且还与梁的线刚度有关,另外,柱的反弯点高度也与梁柱线刚度比、上下层横梁的线刚度比,上下层层高的变化等因素有关。日本武藤清教授在分析了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反弯点法中柱的抗侧移刚度和反弯点高度进行了修正。修正后,柱的抗侧移刚度以D表示,故此法又称“D值法”,也称为修正反弯点法。
D值法有四项假定:
1.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线刚度均为ic
2.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层间水平位移均为Δμ
3.假定计算目标柱两端节点及与其上下左右相邻的各个节点的转角均为θ
4.假定与目标柱相交的横梁的线刚度分别为i1,i2,i3,i4问题七:底层和中部各层反弯点位置有什么变化 (1)影响水平荷载下柱反弯点位置的主要因素:结构的总层数及该层所 在位置;梁柱线刚度比;荷载形式;上层梁与下层梁刚度比;上下层层高比。
(2)在框架顶层反弯点位置在顶层柱中点以上;底层反弯点位置在2h/3高度 处(h是底层柱的高度);中部各层反弯点位置在各柱中点。
(3)反弯点高度比大于1的物理意义是表示柱下端的约束弯矩远大于柱上端 的约束弯矩,使得反弯点超过了柱的上端,使该柱中没有反弯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