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19:43
- 提问者网友:献世佛
- 2021-01-02 22:02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④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日:“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 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__。 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 (1) _ __ (2) _ __ 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01-02 23:23
【小题1】形象直观地表明作者对秋的喜爱。 【小题2】C 【小题3】动 【小题4】(1)与山相知之乐,答“恍然之乐”的1分;(2)家居之乐。 【小题5】开头交待了“秋寻”的缘由。结尾点名诗集的主要题材。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秋寻”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解析: 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woshuo
- 2021-01-03 00:12
我明天再问问老师,叫他解释下这个问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