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作文为何不可立意奉献,上善若水
刚刚看了10年的安徽作文,是以阮元的一首诗立意,我首先的理解是从水的角度出发,水流入城四方,化作万条溪流,深水能滋养菱,浅处能滋养稻.可我看别人评析以上善若水、奉献皆为立意跑偏.正确立意是因地制宜,虽然我认为这个也有体现,但我认为上一个立意也未尝不可啊,因为足足花了一半笔墨写水呀,为什么一定得从庄稼立意呢?你不是阮元,你怎么知道他没有这个意思呢?何况即使他没有这个意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是?假若只能写因地制宜,那大学教授就直接出后两句不就可以了吗?有人说奉献不是主流立意,得高分的还都是少数人呢,都得随主流啊?有人说奉献立意以偏概全,那因地制宜在前两句根本无法体现,这不是以偏概全么?
救命啊,怎么一个回答的人都木有的?
2010年安徽作文为何不可立意奉献,上善若水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25 09:57
- 提问者网友:骑士
- 2021-05-24 15:31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05-24 16:05
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是 由于不是大众化的想法 不太容易被判卷老师信服 倘若文笔够好,利益足以让老师们信服,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就会怕老师没读懂 死扣立意 但是好老师就不会这样的 综上 我认为你的新思路是可以的 多加注意文笔 和论据就好 如果觉得我说的还可以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