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明明德,格物和至善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3 12:27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02-02 16:10
儒家明明德,格物和至善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蓝房子
- 2021-02-02 16:31
一、解词:
1、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2、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3、至善:最好的最高的境界。
二、解析:
《大学》指出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是从属于修身的目的的,所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末。以这四者为方法的修身是对“明明德”的实践,属于“修己以敬”的修养工夫。由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先修己,后及人,由个人推广到社会。“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说来修己就是为了治人因此从修身、齐家发展到治国、平天下,后者是修身的终极。因而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这也是在“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到矣”的理论前提下提出来的。这个“本末”,我认为就象树一样有了根,充分吸收营养,才能长大,枝繁页茂,所以这个本末之说,是由自然之理上升到社会理性的。这样就可以说,事物本来就有先有后,有始有终,你不开始,那有结束,只有找住了根本,实质的东西,有主有从,先后有序,由始到终地去做,这样就离“道”不远了。
三、详解: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经)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5)得:收获。(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余下全文>>
1、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2、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3、至善:最好的最高的境界。
二、解析:
《大学》指出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是从属于修身的目的的,所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末。以这四者为方法的修身是对“明明德”的实践,属于“修己以敬”的修养工夫。由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先修己,后及人,由个人推广到社会。“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说来修己就是为了治人因此从修身、齐家发展到治国、平天下,后者是修身的终极。因而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这也是在“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到矣”的理论前提下提出来的。这个“本末”,我认为就象树一样有了根,充分吸收营养,才能长大,枝繁页茂,所以这个本末之说,是由自然之理上升到社会理性的。这样就可以说,事物本来就有先有后,有始有终,你不开始,那有结束,只有找住了根本,实质的东西,有主有从,先后有序,由始到终地去做,这样就离“道”不远了。
三、详解: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经)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5)得:收获。(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