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二 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一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材料三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
材料四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不断走高。特别是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为此,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说法?(1分)请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说明理由。(2分)
(2)材料二提及的“退却年代”在国家农工商政策上有何表现?(3分) 列宁称这种“退却”让苏俄(联)“打破了坚冰,指明了航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3)指出材料三、四中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目的的共同之处。(2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2 17:51
- 提问者网友:孤凫
- 2021-02-12 02:43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2-12 03:10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政府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的影响。第(1)问主要考察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及相关因素。可结合这一时期段特征分析即可。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生机”与“危机”并存。生机指封建盛世局面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危机指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经济活力不足。所以在回答该问时可以有两种选择,然后分别指出相关的因素即可。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第(2)问考查学生对苏俄(联)社会发展的整合与认识。“退却年代”的时间是1921一1927年,根据所学可知对应的是新经济政策时期,因此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即可。“指明了航向”是指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作用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工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分)第(3.)问归纳材料可知所采取的政策均与市场供应、价格有关。所以共同目的是稳定(控制)物价,保障民生(发展经济)。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2-12 04:06
这个问题我还想问问老师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