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如何防治?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0 20:49
- 提问者网友:凉末
- 2021-05-09 20:56
红眼病如何防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5-09 21:22
红眼病(防治知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1969年首先西非加纳暴发流行,沿西海岸迅猛蔓延到非洲大部分国家。与此几乎同时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印度等也暴发流行,很快波及亚洲大部分国家及欧洲、中东国家。澳州、美洲也有流行报道。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本病,除边远地区外遍及全国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此后80年代、90年代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及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大流行期间曾造成一些城市停课、停产、停市,给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本病每于夏秋季节流行,多见于成人。自然病程短,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疗法。预后良好,但印度、新加坡、泰国、美国及我国均有个别病例在结膜炎后出现下肢运动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结膜炎后一段时间人群虽有一定免疫力但中和抗体滴度升高频率低,仍易感。
临床表现。潜伏期很短,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眼不适感1-2 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 流泪。眼睑水肿,睑 、球结膜高度充血。本病屡见结膜下出血,初为睑结膜、球结膜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继而斑、片状结膜下出血,多位于颞上、颞下近穹隆部球结膜、上方球结膜。重者出血融合弥漫,可遍及全部球结膜呈鲜红色。角膜上皮细胞点状剥脱是本病早期另一特征,裸眼检查不易发现异常。滴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显微镜钴蓝光源下可见多数散在细小的绿色着染点。眼分泌物初为水样、浆液性,重者带淡红血色,继而为粘液性。睑结膜、穹隆部有时见滤泡,偶有伪膜形成。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偶见轻度虹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视力无损害,角膜无基质浸润,一般无后遗症。应注意的是EV70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大流行期偶有少数结膜炎患者在结膜炎后1~8周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腰骶脊髓神经根炎,下肢肌肉酸痛、肌张力减低、膝腱反射消失、下肢运动麻痹或面瘫,部分患者恢复,部分患者致残。
治疗原则。病期休息有利于隔离与康复。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疗法,抗生素、磺胺药对本病无疗效。抗生素滴眼剂仅用为预防细菌感染。4%吗啉双胍(biguanine hydrochloride , ABOB)、 0.1% 羟苄唑 (HBB)、0.1% 三氮唑核苷(virazole)滴眼剂等对有些病毒株有抑制作用。基因工程干扰素滴眼剂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可用于重症治疗及密切接触者预防感染。中药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桑叶、薄荷等热熏敷或提取液滴眼可缓解症状。
监测 。医院、医务室、诊所等发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诊断病例时,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做传染病报告,密切观察疫情,采取措施控制蔓延。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在发病1~3日内用结膜拭子在结膜囊、结膜表面涂擦取材,冷藏条件下(冰瓶4°C以下)送有条件的实验室作病毒分离。收集急性期、恢复期双向血清备血清学检查,确诊病原。
控制措施。
(一) 预防措施。
1. 卫生教育,宣传个人爱眼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
2.重视公共卫生,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
(二)病人的隔离与消毒。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高度传染性及人群普遍易感是其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患眼结膜泪液、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其主要传染来源。通过患眼一污染病毒的手、物、水—健眼途径接触传播。此外CA24v可从患者咽部、粪便中检出,EV70偶从粪便分离,提示通过飞沫、粪便传播的可能性。早期发现病人 ,对病人采取隔离,防家庭成员间、群体间接触传播是极其重要的。隔离期至少7~10日。
2.病人洗脸用具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污染物煮沸消毒。
3.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
4.医务工作者检治病人后必须认真用75%乙醇消毒双手及用物以后再接触其他病人。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严防医源性传播。
(三) 流行期措施。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医院眼科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专台门诊,集中检治以避免交叉感染。
2.阻止“红眼病”患者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暴发流行期间根据疫情,由有关部门责令暂时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场所,减少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
3.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1969年首先西非加纳暴发流行,沿西海岸迅猛蔓延到非洲大部分国家。与此几乎同时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印度等也暴发流行,很快波及亚洲大部分国家及欧洲、中东国家。澳州、美洲也有流行报道。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本病,除边远地区外遍及全国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此后80年代、90年代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及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大流行期间曾造成一些城市停课、停产、停市,给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本病每于夏秋季节流行,多见于成人。自然病程短,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疗法。预后良好,但印度、新加坡、泰国、美国及我国均有个别病例在结膜炎后出现下肢运动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结膜炎后一段时间人群虽有一定免疫力但中和抗体滴度升高频率低,仍易感。
临床表现。潜伏期很短,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眼不适感1-2 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 流泪。眼睑水肿,睑 、球结膜高度充血。本病屡见结膜下出血,初为睑结膜、球结膜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继而斑、片状结膜下出血,多位于颞上、颞下近穹隆部球结膜、上方球结膜。重者出血融合弥漫,可遍及全部球结膜呈鲜红色。角膜上皮细胞点状剥脱是本病早期另一特征,裸眼检查不易发现异常。滴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显微镜钴蓝光源下可见多数散在细小的绿色着染点。眼分泌物初为水样、浆液性,重者带淡红血色,继而为粘液性。睑结膜、穹隆部有时见滤泡,偶有伪膜形成。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偶见轻度虹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视力无损害,角膜无基质浸润,一般无后遗症。应注意的是EV70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大流行期偶有少数结膜炎患者在结膜炎后1~8周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腰骶脊髓神经根炎,下肢肌肉酸痛、肌张力减低、膝腱反射消失、下肢运动麻痹或面瘫,部分患者恢复,部分患者致残。
治疗原则。病期休息有利于隔离与康复。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疗法,抗生素、磺胺药对本病无疗效。抗生素滴眼剂仅用为预防细菌感染。4%吗啉双胍(biguanine hydrochloride , ABOB)、 0.1% 羟苄唑 (HBB)、0.1% 三氮唑核苷(virazole)滴眼剂等对有些病毒株有抑制作用。基因工程干扰素滴眼剂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可用于重症治疗及密切接触者预防感染。中药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桑叶、薄荷等热熏敷或提取液滴眼可缓解症状。
监测 。医院、医务室、诊所等发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诊断病例时,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做传染病报告,密切观察疫情,采取措施控制蔓延。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在发病1~3日内用结膜拭子在结膜囊、结膜表面涂擦取材,冷藏条件下(冰瓶4°C以下)送有条件的实验室作病毒分离。收集急性期、恢复期双向血清备血清学检查,确诊病原。
控制措施。
(一) 预防措施。
1. 卫生教育,宣传个人爱眼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
2.重视公共卫生,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
(二)病人的隔离与消毒。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高度传染性及人群普遍易感是其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患眼结膜泪液、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其主要传染来源。通过患眼一污染病毒的手、物、水—健眼途径接触传播。此外CA24v可从患者咽部、粪便中检出,EV70偶从粪便分离,提示通过飞沫、粪便传播的可能性。早期发现病人 ,对病人采取隔离,防家庭成员间、群体间接触传播是极其重要的。隔离期至少7~10日。
2.病人洗脸用具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污染物煮沸消毒。
3.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
4.医务工作者检治病人后必须认真用75%乙醇消毒双手及用物以后再接触其他病人。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严防医源性传播。
(三) 流行期措施。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医院眼科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专台门诊,集中检治以避免交叉感染。
2.阻止“红眼病”患者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暴发流行期间根据疫情,由有关部门责令暂时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场所,减少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
3.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红眼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5-09 21:51
摘那种养蚕那种叶子熬黑豆,效果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