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弟子, 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谨而信”的“谨”字, 从“言”,杨伯峻注云: “‘寡言’叫做谨。” 请结合杨伯峻的注释,说说以上内容表现了孔子如何看待“言”与“仁”的关系?(2分)
2.你是否赞同孔子对“雍”的辩解?请说明理由。(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弟子, 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谨而信”的“谨”字, 从“言”,杨伯峻注云: “‘寡言’叫做谨。” 请结合杨伯峻的注释,说说以上内容表现了孔子如何看待“言”与“仁”的关系?(2分)
2.你是否赞同孔子对“雍”的辩解?请说明理由。(3分)
1..孔子认为,“谨言”是“仁”的必修课,“巧言令色, 鲜矣仁”,仁者只要“辞达而已矣”,他反对偏佞,认为多言有害。
2.赞同:说话谨慎,句句有着落,才能服众,不招祸患,反而能成事。不赞同:21世纪人才必须敢说,不能木讷,要敢于表达自己。
【解析】
1.
试题分析:根据孔子表述“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先强调了“谨”然后才是“亲仁”可知谨言才能仁;根据“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的“憎”的意思,可知认为言多有害。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态度,就句段内涵来说,只能选赞同。阐述到理由时一定要和现时相联系,注意经典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