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00:28
- 提问者网友:几叶到寒
- 2021-03-22 04:50
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有什么意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3-22 05:24
人的性命是最重要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3-22 06:24
答案:
一、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正在教室上课应该怎样避震?(10分) 答: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蹲到课桌下。地震一停,秩序撤离。 二、在学校遇见突发事件,学生如何安全疏散,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 ?(10分) 答:要听从现场老师的指挥,做到不慌乱,情绪稳定。当发现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要马上停止脚步,同时大声呼救;若被推倒,应设法靠墙,身体踡成球状,双手 颈后紧扣,尽量露出口鼻,呼吸通畅。三、面对火灾时我们该如何逃生自救?(10分) 答:要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四、在道路上行走时应注意什么?(10 分) 答:1.走路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路边行走。2.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3.遵守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4.不跨越交通隔离设施。5.不在 汽车临近时或车辆前后横穿马路。6.不在马路上追逐猛跑、嬉戏、打闹,看书。7.夜间步行要穿戴浅颜色的衣帽和在有路灯的地方横过马路。 五、中小学生游泳四不要。(10分) 答:1、没有家长带领,小孩子不能偷偷地结伴去游泳;2、不能去不知水情、地方很偏僻的小河、池塘里游泳。3、先活动活动身体,用水淋湿身体的各个部分, 不能马上下水;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嬉戏玩闹。(10分) 六、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救人?(10分) 答:尽量不要下水营救,应大声呼救请成人过来营救,第二要用救生器材或当时可以利用的竹竿、绳索等物件营救。家长安全知识问卷:一、如果家用电器着火是否 可用水灭火?我们应该教孩子怎么办?(10分) 答: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首先立刻切断电源,拉闸要带上绝缘手套。扑救火灾时,要关闭门窗,防止风吹助燃。要立即用干燥的棉被盖住火苗。火扑灭后, 及时打开门窗通气。 二、我们该如何教孩子辨别天然气是否泄漏?如果家中出现天然气泄漏让孩子应该怎么办?(10分) 答:1.检查燃气管道,用抹布沾上肥皂水沿管道涂抹一遍,燃气泄露会出现气泡。 2. 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现场千万不要打或接电话,用毛巾沾水捂住鼻子和嘴,马上打开窗通风,如有明火:关掉电源和厨房门,直接拨打119救援。 三、如果父母不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您的孩子会怎么办?孩子的做法对吗?(10分) 答:应让孩子通过“猫眼”、对话等途径,确认来人是否属熟悉的;也可以先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描述一下陌生人的长相,问问家长的意见;还可以先礼貌地叫陌生 人在外面稍等,等自己的大人回家再看情况。 四、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安全横过马路?(10分) 答:教育孩子应文明过马路:1.站队过马路;2.要走人行横道;3.要走地下通道;4.不要在道路上嬉戏打闹;5.不要跨越护栏;6.不要追、扒、拦车。
- 2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3-22 05:39
安全是人们生活中极为重要而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青少年是跨世纪 的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 广大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 近年来,有关校园安全事件屡见不鲜,且呈上升趋势。许多学生安全事故 的发生,给了我们许多教训。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杀 手,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焦虑和关注。 在“5.12”大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两千多名学生,遇险不慌在学 校统一指挥下,仅用了 1 分 36 秒的时间全都秩序井然地疏散到了操场上,创 造了大震面前全校无一人伤亡的奇迹。从汶川大地震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 出,对学生进行过安全教育的学校,学生的自救能力和逃生能力就比较强, 死亡率就比较低。 分析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深深感到,如果对学 生的安全教育到位,学生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许多事故是可以 避免的。这反映出我国当前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 地方。尤其缺乏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对安全行为的训练。 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成为 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保障他们的安全,是家庭和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责任重于泰山。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学生行为失范,导致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这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未成年人中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意义十分重大。
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培养学生做合格、守法的公民;2.教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3.学习更多的安全防范知识,学会自我救助。
一、坚持人本思想,强化安全意识。(一)以人为本,强化安全教育。(二)树立安全意识,一切从零开始。(三)强化安全教育,必须从小开始。
二、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一)由上至下,抓好安全管理。(二)注重细节,安全落到实处。(三)从严管理,严格检查督促。
总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必须坚持有长远的规划,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班主任,都要具有前瞻性和科学的预见性,从机制、制度上消除安全隐患,从而构筑起校园安全的坚固堡垒。
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保证。高等院校的安全稳定,不仅关系到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也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高等院校的主力军,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推进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是保持高校良性运行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切实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需要。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实意义
1、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的需要
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角度出发,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高峰期,大学期间也是提高安全教育水平的最佳时期。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社会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人生阅历尚浅,思想相对单纯,对安全认识不足,对社会复杂程度缺乏了解。同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和后勤社会化的深入,在校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员进校服务,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十分必要,是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身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需要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教育体制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安全观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上讲,缺少安全知识,不具备安全意识、技能、素质和安全责任的人不能称其为“全人”。安全教育使学生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其学习和生活又要有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既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3、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高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体现。同时,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现今高校的普遍要求和目标,而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校园主体,校园主体对平安校园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是学校主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强弱、防范技术能力的高低、安全法律知识的多少、安全责任素质的优劣等直接影响着校园的治安和秩序,关系着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影响着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加强安全教育,也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基本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