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关于咏物抒情的文章(薰衣草、向日葵、风信子)
答案:3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9 10:28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11-29 02:20
寻找关于咏物抒情的文章(薰衣草、向日葵、风信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11-29 03:10
已经发去你邮箱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鸽屿
- 2021-11-29 05:02
虽未生活在江南水乡,却对莲花情有独钟。因为莲花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层涵义。
虽对莲花知之不多,却由衷地赞美莲子。因为莲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使沉睡千年,只要有合适的水分和土壤,它便绽葩吐蕊,叶绿花红。
有水的地方多有莲花。盛夏时节,荷的枝枝绿茎,以其高贵挺拔的身姿,亭亭立于明镜般水面;如伞的绿叶上突兀出一片片如雪团似胭脂的莲花,那是一种奇特的粉红颜色,白中带粉,粉中透红。含苞待放的花朵,总有着一种欲说还羞的情状,叫人一见,就心生欢喜。
有莲花的地方必有莲子。就如同莲花开时尽情绽放一样,莲花凋谢时莲子便长成熟,可谓花开莲现,花落莲成。此时的莲子朴实无华,一副谦谦君子的风范,紧紧坚守在黑而坚硬的外壳里,保护着那颗浓绿待发的莲心。
在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时节,也是荷花开得最繁盛的日子,擅长歌咏荷花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而清人朱彝尊眼里看到的景致却相反:“几阵凉颸翻白叶,连盘骤雨跳珠绿”。
不管怎么说,荷花给予诗人的思考,远比它作为植物本身的意义要深邃;如若不然,人们怎么会将它作为清雅、纯洁的象征呢?!
池塘中,静静地水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象是差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把水面盖的严严实实的.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荧荧露珠,晨风送来了幽幽的荷香,风吹过,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
不久后,花蕾钻出了污泥,看那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傲然屹立在枝头,有的藏在叶子底下,他们都耐心地等待着根的喂养,叶的抚育,时刻盼望着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花开了,翠绿的荷叶从中,一枝枝亭亭玉立,嫩鑫凝珠,清香阵阵的荷花,象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让人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花谢了,你以为她留下的只有人们脑海里的记忆吗?不是的,她留下的还有莲蓬.
看啊,那莲蓬象一只盛满稀罕物的小碗,随着风儿轻轻摇动,似乎在象人们骄傲地炫耀自己.
荷花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不象梅花那样迎寒吐芳,也不象兰花那样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无闻地为酷暑散阵阵芬芳,送丝丝清凉.
我爱荷花,爱她那亭亭玉立的姿态,更爱她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
石缝中的生命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潜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再能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里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惟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嫩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察觉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团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猛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梦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是在那石岩的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盘旋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痴着伤痕,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的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儿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最终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成长是一次多么艰难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它们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到石缝间而凄凄怨怨。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石缝间完全的生命,他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石缝间的顽强生命,它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虽对莲花知之不多,却由衷地赞美莲子。因为莲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使沉睡千年,只要有合适的水分和土壤,它便绽葩吐蕊,叶绿花红。
有水的地方多有莲花。盛夏时节,荷的枝枝绿茎,以其高贵挺拔的身姿,亭亭立于明镜般水面;如伞的绿叶上突兀出一片片如雪团似胭脂的莲花,那是一种奇特的粉红颜色,白中带粉,粉中透红。含苞待放的花朵,总有着一种欲说还羞的情状,叫人一见,就心生欢喜。
有莲花的地方必有莲子。就如同莲花开时尽情绽放一样,莲花凋谢时莲子便长成熟,可谓花开莲现,花落莲成。此时的莲子朴实无华,一副谦谦君子的风范,紧紧坚守在黑而坚硬的外壳里,保护着那颗浓绿待发的莲心。
在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时节,也是荷花开得最繁盛的日子,擅长歌咏荷花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而清人朱彝尊眼里看到的景致却相反:“几阵凉颸翻白叶,连盘骤雨跳珠绿”。
不管怎么说,荷花给予诗人的思考,远比它作为植物本身的意义要深邃;如若不然,人们怎么会将它作为清雅、纯洁的象征呢?!
池塘中,静静地水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象是差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把水面盖的严严实实的.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荧荧露珠,晨风送来了幽幽的荷香,风吹过,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
不久后,花蕾钻出了污泥,看那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傲然屹立在枝头,有的藏在叶子底下,他们都耐心地等待着根的喂养,叶的抚育,时刻盼望着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花开了,翠绿的荷叶从中,一枝枝亭亭玉立,嫩鑫凝珠,清香阵阵的荷花,象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让人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花谢了,你以为她留下的只有人们脑海里的记忆吗?不是的,她留下的还有莲蓬.
看啊,那莲蓬象一只盛满稀罕物的小碗,随着风儿轻轻摇动,似乎在象人们骄傲地炫耀自己.
荷花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不象梅花那样迎寒吐芳,也不象兰花那样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无闻地为酷暑散阵阵芬芳,送丝丝清凉.
我爱荷花,爱她那亭亭玉立的姿态,更爱她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
石缝中的生命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潜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再能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里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惟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嫩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察觉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团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猛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梦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是在那石岩的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盘旋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痴着伤痕,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的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儿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最终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成长是一次多么艰难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它们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到石缝间而凄凄怨怨。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石缝间完全的生命,他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石缝间的顽强生命,它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 2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11-29 03:37
一簇簇熏衣草却开得更加热烈、坚定,勇敢。有人说,她随着青年化成一缕轻烟,寻找他开满玫瑰花的故乡了;可也有人说,熏衣草里包裹着少女执著的爱的灵魂,她永远守候在初次相遇的山谷中,等待着爱情的奇迹……
最初吸引我的,是熏香的力量。蓝紫色的香柱静静释放着,直到燃尽了自己。青白烟雾飞旋着上升,透过缭绕的烟雾,我温柔地注视着它,那些不断向上,旋即消失的烟影化为具体又模糊的意象,凭空驰骋的白马,水袖招展的飞天菩萨,曼妙而多情的指尖……一切都在优游中缓缓幻灭,余下清澈的香。
常常独自燃上薰衣草香。新锯的木屑所有的清香,溶和着一点樟脑和薄荷的味道薄薄散发着,旋即包围了整个空间,冥冥而不可知的力量点醒蛰伏的性灵,它穿上了轻盈的羽纱,飞翔,飞翔,那里是美的所在。
后来,我竟然拥有了两盆薰衣草植物。两种不同品种的薰衣草。一盆开得烂漫天真的,一盆藏着骨朵的薰衣草。“薄荷熏衣草”和“甜熏衣草”。
那纤柔的,轻到不能碰的,紫蓝色的花朵梦幻而神秘,似乎从另一个国度姗姗而来。或者,就是月光下的花朵。它们静静地、诗意地生长着,栖居在落地玻璃窗前,阳光充满爱意地轻抚过,洒下一串朦胧的花的影子。据说花草具有缄默的性质,相处久了会心有感应。等待花开是很美好的事。只要给它的土壤湿一点水,把喜光的植物在有太阳的时候搬出去。然后,一个平常的清晨醒来,叫做薄荷薰衣草的那一盆开花了。沾着露水的精灵正蓬勃地生长着,似花非花,似草非草,蕙状花茎上挤着烟紫含着钴蓝的花苞,外面露着轻盈的翅膀般暖紫花瓣,非常柔软的质感,透着一点微红,出尘的美丽。上面印着无数细小的黑点,每一个花朵都是一个妩媚的脸庞,带着一点巫气,像是藏着什么甜蜜的阴谋,从花里可以瞧见一个优美而孤高的灵魂,悠然地走过前世今生。一簇簇幽紫幽蓝的火焰,瞬间刺痛你的心,灼伤你的眼……我和一首写满薰衣草的诗相遇了。
以为开花了也意味着生命的衰败,原本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两盆薰衣草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向上的姿态,几日,花茎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冒了许多。以后接连的阴雨连绵,薰衣草耷拉了几个花朵,以为它会就此沉寂,就置于阳台一隅。春雨之后是倍加灿烂热烈的阳光,不经意间发现,蕙状花茎上竟然又冒出了紫蓝色花朵,比初开的颜色更加沉着、悠远,显示着丰盈和成熟的质地,那些抗争的生命,灵魂和诗歌一样美丽。我敏感的鼻子还闻到了夹杂着药香的气味,似曾相识——源于薰香的味道!却是天然的,若有若无的淡香。它是医人的草。一盆默默开放的薰衣草能够安抚心灵。
我慢慢了解着薰衣草。一种熏衣草就是一种独特的芳香,薄荷里带点樟脑的辛辣味,淡到极点的甜香。它的叶和花上藏着许多看不见的油腺,一碰就会散发出香味。疲惫的性灵在花香里重新舒展丰盈起来。熏衣草的生命力又是异常旺盛,人们亲切地称它为“穷人的草药”。或许它就是不慎落入凡间的精灵,被上苍罚为草木的形式,却偷偷保留了珍贵的香气和袅娜的花朵,等待着朴实而善良的人们。
在遥远的普罗旺斯,盛开着一片片紫色的浪漫。漫山遍野紫雾般的薰衣草花田,生长了一个多世纪。点点碎碎的紫缓缓汇成紫色的河流,那种带有蓝色的紫色织成梦幻的霓裳。与之相连的,是温和的天气,葱郁的远山,静静的河流,偶尔飘来一两朵白云悬浮在瓦蓝上,宛如印象派的风景,塞尚画里自然的恒远韵律。初夏是普罗旺斯的节日,整个山脉染上了紫色的云霞,除了花朵还是花朵,除了芳香还是芳香,一种纯粹的浪漫和诗意,它是神秘悠远的梦境,熏衣草点燃的童话王国。如果可以赤足在熏衣草花田里走一走,和煦的风抚过脸颊,花香在风中的味道,可以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深深记住。
与香草为伴的生活,饶富诗意。其实草木有灵魂,有自己唯一的花语,薰衣草还叫做“爱情草”,它的花语是等待爱情的奇迹。麦穗状的的紫蓝色小花,浸润着爱的忧伤。
传说,幽静的山谷住着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她采花归来时,遇上了一位受伤的蓝紫衣青年,善良的少女将青年留在家中疗伤。神奇的熏衣草花茶让青年痊愈了,两人也深深相爱而无法离开彼此……于是,少女要随着青年到远方开满玫瑰花的故乡,村中最年长的老人在少女临走前,将一把初开的熏衣草花束送给执著的少女,叮嘱她熏衣草的香气会让不洁之物现形,可以藉此试探青年的真心……
在远行那天清晨,满山谷的熏衣草迎风摇曳,风中弥漫着独特的花香,少女遵循老人的话,将熏衣草花束丢掷在青年的身上,一阵紫色的轻烟升起,青年随之不见,只留下一句:“其实我就是你想远行的心……”不久,山谷中也不见了采花的少女。一簇簇熏衣草却开得更加热烈、坚定,勇敢。有人说,她随着青年化成一缕轻烟,寻找他开满玫瑰花的故乡了;可也有人说,熏衣草里包裹着少女执著的爱的灵魂,她永远守候在初次相遇的山谷中,等待着爱情的奇迹……
我喜欢薰衣草。有多少尘世的花朵,能够用身形绽放美丽,用清香安抚心灵,用执著等待爱情的奇迹。
1】一个人的向日葵,总是带着淡淡的哀伤。它的眉间总是似有似无的掠过伤悲的情绪,那时的它,没有人知道。
一个人的向日葵,总是莫名的伤痛。没有人了解得到它的绝望,它窒息的呼吸。
一个人的向日葵,始终孤独。即便站在人流的潮涌中,感觉就象一个人的自我凌迟、深深的哀、切肤的伤。
站在阳光中,所有的人都相信它有足够的理由活得快乐,但没有足够的理由得到自己的爱情。没有资格爱上一个人或是被爱着。看着别人眼中的幸福,它只能默然的低头、转身、因为没有人肯相信它也会对爱情认真。
孤独的向日葵,一个人看日出、一个人看日落、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快乐、一个人哭泣......却没有一个可以安慰的眼神。
这样的它痛并快乐着、微笑哭泣着,这样的坚强。惟有勇敢的向日葵能够承受这样的孤独。这样的更迭。
微笑不是我们的真实,流泪不是我们的心情。我们想要的爱情,没有真诚。我们想要的温暖,没有永恒。
2】余光中:凡高的向日葵
凡高一生油画的产量在八百幅以上,但是其中雷同的画题不少,每令初看的观众感到困惑。例如他的自画像,就多达四十多幅。阿罗时期的《吊桥》,至少画了四幅,不但色调互异,角度不同,甚至有一幅还是水彩。《邮差鲁兰》和《嘉舍大夫》也都各画了两张。至于早期的代表作《食薯者》,从个别人物的头像素描到正式油画的定稿,反反复复,更画了许多张。凡高是一位求变、求全的画家,面对一个题材,总要再三检讨,务必面面俱到,充分利用为止。他的杰作《向日葵》也不例外。
早在巴黎时期,凡高就爱上了向日葵,并且画过单枝独朵,鲜黄衬以亮蓝,非常艳丽。一八八八年初,他南下阿罗,定居不久,便邀高更从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去阿罗同住。这正是凡高的黄色时期,更为了欢迎好用鲜黄的高更去“黄屋”同住,他有意在十二块画板上画下亮黄的向日葵,作为室内的装饰。
凡高在巴黎的两年,跟法国的少壮画家一样,深受日本版画的影响。从巴黎去阿罗不过七百公里,他竟把风光明媚的普罗旺斯幻想成日本。阿罗是古罗马的属地,古迹很多,居民兼有希腊、罗马、阿拉伯的血统,原是令人悠然怀古的名胜。凡高却志不在此,一心一意只想追求艺术的新天地。
到阿罗后不久,他就在信上告诉弟弟:“此地有一座柱廊,叫做圣多分门廊,我已经有点欣赏了。可是这地方太无情,太怪异,像一场中国式的噩梦,所以在我看来,就连这么宏伟风格的优美典范,也只属于另一世界:我真庆幸,我跟它毫不相干,正如跟罗马皇帝尼禄的另一世界没有关系一样,不管那世界有多壮丽。”
凡高在信中不断提起日本,简直把日本当成亮丽色彩的代名词了。他对弟弟说: “小镇四周的田野盖满了黄花与紫花,就像是——你能够体会吗?——一个日本美梦。”
由于接触有限,凡高对中国的印象不正确,而对日本却一见倾心,诚然不幸。他对日本画的欣赏,也颇受高更的示范引导;去了阿罗之后,更进一步,用主观而武断的手法来处理色彩。向日葵,正是他对“黄色交响”的发挥,间接上,也是对阳光“黄色高调”的追求。
一八八八年八月底,凡高去阿罗半年之后,写信给弟弟说:“我正在努力作画,起劲得像马赛人吃鱼羹一样;要是你知道我是在画几幅大向日葵,就不会奇怪了。我手头正画着三幅油画……第三幅是画十二朵花与蕾插在一只黄瓶里(三十号大小)。所以这一幅是浅色衬着浅色,希望是最好的一幅。也许我不止画这么一幅。既然我盼望高更同住在自己的画室里,我就要把画室装潢起来。除了大向日葵,什么也不要……这计划要是能实现,就会有十二幅木版画。整组画将是蓝色和黄色的交响曲。每天早晨我都乘日出就动笔,因为向日葵谢得很快,所以要做到一气呵成。”
过了两个月,高更就去阿罗和凡高同住了。不久两位画家因为艺术观点相异,屡起争执。凡高本就生活失常,情绪紧张,加以一年积压了多少挫折,每天更冒着烈日劲风出门去赶画,甚至晚上还要在户外借着烛光捕捉夜景,疲惫之余,怎么还禁得起额外的刺激?圣诞前两天,他的狂疾初发。圣诞后两天,高更匆匆回去了巴黎。凡高住院两周,又恢复作画,直到一八八九年二月四日,才再度发作,又卧病两周。一月二十三日,在两次发作之间,他写给弟弟的一封长信,显示他对自己的这些向日葵颇为看重,而对高更的友情和见解仍然珍视。他说:
如果你高兴,你可以展出这两幅向日葵。高更会乐于要一幅的,我也很愿意让高更大乐一下。所以这两幅里他要哪一幅都行,无论是哪一幅,我都可以再画一张。
你看得出来,这些画该都抢眼。我倒要劝你自己收藏起来,只跟弟媳妇私下赏玩。这种画的格调会变的,你看得愈久,它就愈显得丰富。何况,你也知道,这些画高更非常喜欢。他对我说来说去,有一句是:“那……正是……这种花。”你知道,芍药属于简宁(Jeannin)。蜀葵归于郭司特(Quost),可是向日葵多少该归我。
足见凡高对自己的向日葵信心颇坚,简直是当仁不让,非他莫属。这些光华照人的向日葵,后世知音之多,可证凡高的预言不谬。在同一封信里,他甚至这么说:“如果我们所藏的蒙提且利那丛花值得收藏家出五百法郎,说真的也真值,则我敢对你发誓,我画的向日葵也值得那些苏格兰人或美国人出五百法郎。”
凡高真是太谦虚了。五百法郎当时只值一百美金,他说这话,是在一八八八年。几乎整整一百年后,在一九八七年的三月,其中的一幅向日葵在伦敦拍卖所得,竟是画家当年自估的三十九万八千五百倍。要是凡高知道了,会有什么感想呢?要是他知道,那幅《鸢尾花圃》售价竟高过《向日葵》,又会怎么说呢?
一八九〇年二月,布鲁塞尔举办了一个“二十人展”(Les Vingt)。主办人透过西奥,邀请凡高参展。凡高寄了六张画去,《向日葵》也在其中,足见他对此画的自信。结果卖掉的一张不是《向日葵》,而是《红葡萄园》。非但如此,《向日葵》在那场画展中还受到屈辱。参展的画家里有一位专画宗教题材的,叫做德格鲁士(Henry de Groux),坚决不肯把自己的画和“那盆不堪的向日葵”一同展出。在庆祝画展开幕的酒会上,德格鲁士又骂不在场的凡高,把他说成“笨瓜兼骗子”。罗特列克在场,气得要跟德格鲁士决斗。众画家好不容易把他们劝开。第二天,德格鲁士就退出了画展。
凡高的《向日葵》在一般画册上,只见到四幅:两幅在伦敦,一幅在慕尼黑,一幅在阿姆斯特丹。凡高最早的构想是“整组画将是蓝色和黄色的交响曲”,但是习见的这四幅里,只有一幅是把亮黄的花簇衬在浅蓝的背景上,其余三幅都是以黄衬黄,烘得人脸颊发燠。
荷兰原是郁金香的故乡,凡高却不喜欢此花,反而认同法国的向日葵,也许是因为郁金香太秀气、太娇柔了,而粗茎糙叶、花序奔放、可充饲料的向日葵则富于泥土气与草根性,最能代表农民的精神。
凡高嗜画向日葵,该有多重意义。向日葵昂头扭颈,从早到晚随着太阳转脸,有追光拜日的象征。德文的向日葵叫Sonnenblume,跟英文的sunflower一样。西班牙文叫此花为girasol,是由girar(旋转)跟sol(太阳)二字合成,意为“绕太阳”,颇像中文。法文最简单了,把向日葵跟太阳索性都叫做soleil。凡高通晓西欧多种语文,更常用法文写信,当然不会错过这些含义。他自己不也追求光和色彩,因而也是一位拜日教徒吗?
其次,凡高的头发棕里带红,更有“红头疯子”之称。他的自画像里,不但头发,就连络腮的胡髭也全是红焦焦的,跟向日葵的花盘颜色相似。至于一八八九年九月他在圣瑞米疯人院所绘的那张自画像(也就是我中译《凡高传》封面所见),胡子还棕里带红,头发简直就是金黄的火焰;若与他画的向日葵对照,岂不像纷披的花序吗?
因此,画向日葵即所以画太阳,亦即所以自画。太阳、向日葵、凡高,圣三位一体。
另一本凡高传记《尘世过客》(Stranger on the Earth:by Albert Lubin)诠释此图说:“向日葵是有名的农民之花;据此而论,此花就等于农民的画像,也是自画像。它爽朗的光彩也是仿自太阳,而文生之珍视太阳,已奉为上帝和慈母。此外,其状有若乳房,对这个渴望母爱的失意汉也许分外动人,不过此点并无确证。他自己(在给西奥的信中)也说过,向日葵是感恩的象征。”
从认识凡高起,我就一直喜欢他画的向日葵,觉得那些挤在一只瓶里的花朵,辐射的金发,丰满的橘面,挺拔的绿茎,衬在一片淡柠檬黄的背景上,强烈地象征了天真而充沛的生命,而那深深浅浅交交错错织成的黄色暖调,对疲劳而受伤的视神经,真是无比美妙的按摩。每次面对此画,久久不甘移目,我都要贪馋地饱饫一番。
另一方面,向日葵苦追太阳的壮烈情操,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志气,令人联想起中国神话的夸父追日,希腊神话的伊卡瑞斯奔日。所以在我的近作《向日葵》一诗里我说:
你是挣不脱的夸父
飞不起来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轮回
从曙到暮
扭不屈之颈,昂不垂之头
去追一个高悬的号召
3】向日葵
有种花,名叫:向日葵,一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花.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我猛然想起了它,想起了那像向日葵般的生活.光明而充实,面对着太阳绽放出希望,绽放出美丽.
小时侯,爷爷说:"看到向日葵了吗?那是金色的摇篮,是灿烂的光芒."
稍大时,爸爸说:"看到向日葵了吗?那是金子般的心灵,是璀璨的明珠."
小学时,妈妈说:"看到向日葵了吗?那是金色的阳光,是闪亮的星辰."
初中了,我说:"看到向日葵了吗?那是金灿灿的梦想,是火红的太阳."
你看过最可爱的笑吗?我看过.是向日葵,是向日葵那"傻傻"的笑.那是我看过最灿烂,最可爱的笑.当然,在玫瑰的嫣然一笑,牡丹的回眸一笑中,它的笑自然不显眼,但它身上"独有"的金色却逼人的眼,那抹耀眼的色彩,如同它的生命一样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活力.
欣欣向荣的向日葵,何尝不是我的最爱.儿时,喜欢与伙伴们成群结队去花园,排成一条长龙,摘自己最喜欢的花.那时,只有我,傻傻的我采摘着傻傻的向日葵,傻傻地抬头仰望天空.现在,还是只有我,身在百花丛中,依然选择了它---美好而又饱含希望的向日葵.
如果我是画家,我将用我五彩的水粉,勾勒出它在阳光下绽放美丽的那一刻;如果我是摄影家,我将用我精湛的技术,定格在它最灿烂的时刻;如果我是个音乐家,我将用我七彩的音符,谱奏出它最婉转动听的歌曲;如果我是作家,我将用我最优美的语句,为它作一首精妙绝伦的小诗......
可我什么也不是,我只是繁华城市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了,只是一名小小少年,我只能用我那颗最真挚的心,来感受它,感受向日葵的点点滴滴.无论是笑,是泪,是喜,是忧.阳光下,我与天为伴,与葵为友,细细地品茗生活的辛酸......
那是一个初冬的晚上,雪花放肆地飘着.我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昏暗的路灯投下我寂寞孤独的影子.或许是吧!世界变大了,我变小了.老师的冷漠,同学的讽刺,像冰刃,一次一次扎进我受伤的心灵.突然,心里像翻倒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鼻子一酸,眉头一皱,豆大的泪珠袭卷而来!我哭了,抱着书包靠在墙角轻轻地抽泣着.抬起头时,发现下雨了."好冷......"我不禁哆嗦起来.电闪雷鸣,风吹雨打,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眼泪又不争气地掉下来了,等张开眼,心情好了些后,看到自家楼房五楼窗台边一盆向日葵
最初吸引我的,是熏香的力量。蓝紫色的香柱静静释放着,直到燃尽了自己。青白烟雾飞旋着上升,透过缭绕的烟雾,我温柔地注视着它,那些不断向上,旋即消失的烟影化为具体又模糊的意象,凭空驰骋的白马,水袖招展的飞天菩萨,曼妙而多情的指尖……一切都在优游中缓缓幻灭,余下清澈的香。
常常独自燃上薰衣草香。新锯的木屑所有的清香,溶和着一点樟脑和薄荷的味道薄薄散发着,旋即包围了整个空间,冥冥而不可知的力量点醒蛰伏的性灵,它穿上了轻盈的羽纱,飞翔,飞翔,那里是美的所在。
后来,我竟然拥有了两盆薰衣草植物。两种不同品种的薰衣草。一盆开得烂漫天真的,一盆藏着骨朵的薰衣草。“薄荷熏衣草”和“甜熏衣草”。
那纤柔的,轻到不能碰的,紫蓝色的花朵梦幻而神秘,似乎从另一个国度姗姗而来。或者,就是月光下的花朵。它们静静地、诗意地生长着,栖居在落地玻璃窗前,阳光充满爱意地轻抚过,洒下一串朦胧的花的影子。据说花草具有缄默的性质,相处久了会心有感应。等待花开是很美好的事。只要给它的土壤湿一点水,把喜光的植物在有太阳的时候搬出去。然后,一个平常的清晨醒来,叫做薄荷薰衣草的那一盆开花了。沾着露水的精灵正蓬勃地生长着,似花非花,似草非草,蕙状花茎上挤着烟紫含着钴蓝的花苞,外面露着轻盈的翅膀般暖紫花瓣,非常柔软的质感,透着一点微红,出尘的美丽。上面印着无数细小的黑点,每一个花朵都是一个妩媚的脸庞,带着一点巫气,像是藏着什么甜蜜的阴谋,从花里可以瞧见一个优美而孤高的灵魂,悠然地走过前世今生。一簇簇幽紫幽蓝的火焰,瞬间刺痛你的心,灼伤你的眼……我和一首写满薰衣草的诗相遇了。
以为开花了也意味着生命的衰败,原本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两盆薰衣草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向上的姿态,几日,花茎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冒了许多。以后接连的阴雨连绵,薰衣草耷拉了几个花朵,以为它会就此沉寂,就置于阳台一隅。春雨之后是倍加灿烂热烈的阳光,不经意间发现,蕙状花茎上竟然又冒出了紫蓝色花朵,比初开的颜色更加沉着、悠远,显示着丰盈和成熟的质地,那些抗争的生命,灵魂和诗歌一样美丽。我敏感的鼻子还闻到了夹杂着药香的气味,似曾相识——源于薰香的味道!却是天然的,若有若无的淡香。它是医人的草。一盆默默开放的薰衣草能够安抚心灵。
我慢慢了解着薰衣草。一种熏衣草就是一种独特的芳香,薄荷里带点樟脑的辛辣味,淡到极点的甜香。它的叶和花上藏着许多看不见的油腺,一碰就会散发出香味。疲惫的性灵在花香里重新舒展丰盈起来。熏衣草的生命力又是异常旺盛,人们亲切地称它为“穷人的草药”。或许它就是不慎落入凡间的精灵,被上苍罚为草木的形式,却偷偷保留了珍贵的香气和袅娜的花朵,等待着朴实而善良的人们。
在遥远的普罗旺斯,盛开着一片片紫色的浪漫。漫山遍野紫雾般的薰衣草花田,生长了一个多世纪。点点碎碎的紫缓缓汇成紫色的河流,那种带有蓝色的紫色织成梦幻的霓裳。与之相连的,是温和的天气,葱郁的远山,静静的河流,偶尔飘来一两朵白云悬浮在瓦蓝上,宛如印象派的风景,塞尚画里自然的恒远韵律。初夏是普罗旺斯的节日,整个山脉染上了紫色的云霞,除了花朵还是花朵,除了芳香还是芳香,一种纯粹的浪漫和诗意,它是神秘悠远的梦境,熏衣草点燃的童话王国。如果可以赤足在熏衣草花田里走一走,和煦的风抚过脸颊,花香在风中的味道,可以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深深记住。
与香草为伴的生活,饶富诗意。其实草木有灵魂,有自己唯一的花语,薰衣草还叫做“爱情草”,它的花语是等待爱情的奇迹。麦穗状的的紫蓝色小花,浸润着爱的忧伤。
传说,幽静的山谷住着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她采花归来时,遇上了一位受伤的蓝紫衣青年,善良的少女将青年留在家中疗伤。神奇的熏衣草花茶让青年痊愈了,两人也深深相爱而无法离开彼此……于是,少女要随着青年到远方开满玫瑰花的故乡,村中最年长的老人在少女临走前,将一把初开的熏衣草花束送给执著的少女,叮嘱她熏衣草的香气会让不洁之物现形,可以藉此试探青年的真心……
在远行那天清晨,满山谷的熏衣草迎风摇曳,风中弥漫着独特的花香,少女遵循老人的话,将熏衣草花束丢掷在青年的身上,一阵紫色的轻烟升起,青年随之不见,只留下一句:“其实我就是你想远行的心……”不久,山谷中也不见了采花的少女。一簇簇熏衣草却开得更加热烈、坚定,勇敢。有人说,她随着青年化成一缕轻烟,寻找他开满玫瑰花的故乡了;可也有人说,熏衣草里包裹着少女执著的爱的灵魂,她永远守候在初次相遇的山谷中,等待着爱情的奇迹……
我喜欢薰衣草。有多少尘世的花朵,能够用身形绽放美丽,用清香安抚心灵,用执著等待爱情的奇迹。
1】一个人的向日葵,总是带着淡淡的哀伤。它的眉间总是似有似无的掠过伤悲的情绪,那时的它,没有人知道。
一个人的向日葵,总是莫名的伤痛。没有人了解得到它的绝望,它窒息的呼吸。
一个人的向日葵,始终孤独。即便站在人流的潮涌中,感觉就象一个人的自我凌迟、深深的哀、切肤的伤。
站在阳光中,所有的人都相信它有足够的理由活得快乐,但没有足够的理由得到自己的爱情。没有资格爱上一个人或是被爱着。看着别人眼中的幸福,它只能默然的低头、转身、因为没有人肯相信它也会对爱情认真。
孤独的向日葵,一个人看日出、一个人看日落、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快乐、一个人哭泣......却没有一个可以安慰的眼神。
这样的它痛并快乐着、微笑哭泣着,这样的坚强。惟有勇敢的向日葵能够承受这样的孤独。这样的更迭。
微笑不是我们的真实,流泪不是我们的心情。我们想要的爱情,没有真诚。我们想要的温暖,没有永恒。
2】余光中:凡高的向日葵
凡高一生油画的产量在八百幅以上,但是其中雷同的画题不少,每令初看的观众感到困惑。例如他的自画像,就多达四十多幅。阿罗时期的《吊桥》,至少画了四幅,不但色调互异,角度不同,甚至有一幅还是水彩。《邮差鲁兰》和《嘉舍大夫》也都各画了两张。至于早期的代表作《食薯者》,从个别人物的头像素描到正式油画的定稿,反反复复,更画了许多张。凡高是一位求变、求全的画家,面对一个题材,总要再三检讨,务必面面俱到,充分利用为止。他的杰作《向日葵》也不例外。
早在巴黎时期,凡高就爱上了向日葵,并且画过单枝独朵,鲜黄衬以亮蓝,非常艳丽。一八八八年初,他南下阿罗,定居不久,便邀高更从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去阿罗同住。这正是凡高的黄色时期,更为了欢迎好用鲜黄的高更去“黄屋”同住,他有意在十二块画板上画下亮黄的向日葵,作为室内的装饰。
凡高在巴黎的两年,跟法国的少壮画家一样,深受日本版画的影响。从巴黎去阿罗不过七百公里,他竟把风光明媚的普罗旺斯幻想成日本。阿罗是古罗马的属地,古迹很多,居民兼有希腊、罗马、阿拉伯的血统,原是令人悠然怀古的名胜。凡高却志不在此,一心一意只想追求艺术的新天地。
到阿罗后不久,他就在信上告诉弟弟:“此地有一座柱廊,叫做圣多分门廊,我已经有点欣赏了。可是这地方太无情,太怪异,像一场中国式的噩梦,所以在我看来,就连这么宏伟风格的优美典范,也只属于另一世界:我真庆幸,我跟它毫不相干,正如跟罗马皇帝尼禄的另一世界没有关系一样,不管那世界有多壮丽。”
凡高在信中不断提起日本,简直把日本当成亮丽色彩的代名词了。他对弟弟说: “小镇四周的田野盖满了黄花与紫花,就像是——你能够体会吗?——一个日本美梦。”
由于接触有限,凡高对中国的印象不正确,而对日本却一见倾心,诚然不幸。他对日本画的欣赏,也颇受高更的示范引导;去了阿罗之后,更进一步,用主观而武断的手法来处理色彩。向日葵,正是他对“黄色交响”的发挥,间接上,也是对阳光“黄色高调”的追求。
一八八八年八月底,凡高去阿罗半年之后,写信给弟弟说:“我正在努力作画,起劲得像马赛人吃鱼羹一样;要是你知道我是在画几幅大向日葵,就不会奇怪了。我手头正画着三幅油画……第三幅是画十二朵花与蕾插在一只黄瓶里(三十号大小)。所以这一幅是浅色衬着浅色,希望是最好的一幅。也许我不止画这么一幅。既然我盼望高更同住在自己的画室里,我就要把画室装潢起来。除了大向日葵,什么也不要……这计划要是能实现,就会有十二幅木版画。整组画将是蓝色和黄色的交响曲。每天早晨我都乘日出就动笔,因为向日葵谢得很快,所以要做到一气呵成。”
过了两个月,高更就去阿罗和凡高同住了。不久两位画家因为艺术观点相异,屡起争执。凡高本就生活失常,情绪紧张,加以一年积压了多少挫折,每天更冒着烈日劲风出门去赶画,甚至晚上还要在户外借着烛光捕捉夜景,疲惫之余,怎么还禁得起额外的刺激?圣诞前两天,他的狂疾初发。圣诞后两天,高更匆匆回去了巴黎。凡高住院两周,又恢复作画,直到一八八九年二月四日,才再度发作,又卧病两周。一月二十三日,在两次发作之间,他写给弟弟的一封长信,显示他对自己的这些向日葵颇为看重,而对高更的友情和见解仍然珍视。他说:
如果你高兴,你可以展出这两幅向日葵。高更会乐于要一幅的,我也很愿意让高更大乐一下。所以这两幅里他要哪一幅都行,无论是哪一幅,我都可以再画一张。
你看得出来,这些画该都抢眼。我倒要劝你自己收藏起来,只跟弟媳妇私下赏玩。这种画的格调会变的,你看得愈久,它就愈显得丰富。何况,你也知道,这些画高更非常喜欢。他对我说来说去,有一句是:“那……正是……这种花。”你知道,芍药属于简宁(Jeannin)。蜀葵归于郭司特(Quost),可是向日葵多少该归我。
足见凡高对自己的向日葵信心颇坚,简直是当仁不让,非他莫属。这些光华照人的向日葵,后世知音之多,可证凡高的预言不谬。在同一封信里,他甚至这么说:“如果我们所藏的蒙提且利那丛花值得收藏家出五百法郎,说真的也真值,则我敢对你发誓,我画的向日葵也值得那些苏格兰人或美国人出五百法郎。”
凡高真是太谦虚了。五百法郎当时只值一百美金,他说这话,是在一八八八年。几乎整整一百年后,在一九八七年的三月,其中的一幅向日葵在伦敦拍卖所得,竟是画家当年自估的三十九万八千五百倍。要是凡高知道了,会有什么感想呢?要是他知道,那幅《鸢尾花圃》售价竟高过《向日葵》,又会怎么说呢?
一八九〇年二月,布鲁塞尔举办了一个“二十人展”(Les Vingt)。主办人透过西奥,邀请凡高参展。凡高寄了六张画去,《向日葵》也在其中,足见他对此画的自信。结果卖掉的一张不是《向日葵》,而是《红葡萄园》。非但如此,《向日葵》在那场画展中还受到屈辱。参展的画家里有一位专画宗教题材的,叫做德格鲁士(Henry de Groux),坚决不肯把自己的画和“那盆不堪的向日葵”一同展出。在庆祝画展开幕的酒会上,德格鲁士又骂不在场的凡高,把他说成“笨瓜兼骗子”。罗特列克在场,气得要跟德格鲁士决斗。众画家好不容易把他们劝开。第二天,德格鲁士就退出了画展。
凡高的《向日葵》在一般画册上,只见到四幅:两幅在伦敦,一幅在慕尼黑,一幅在阿姆斯特丹。凡高最早的构想是“整组画将是蓝色和黄色的交响曲”,但是习见的这四幅里,只有一幅是把亮黄的花簇衬在浅蓝的背景上,其余三幅都是以黄衬黄,烘得人脸颊发燠。
荷兰原是郁金香的故乡,凡高却不喜欢此花,反而认同法国的向日葵,也许是因为郁金香太秀气、太娇柔了,而粗茎糙叶、花序奔放、可充饲料的向日葵则富于泥土气与草根性,最能代表农民的精神。
凡高嗜画向日葵,该有多重意义。向日葵昂头扭颈,从早到晚随着太阳转脸,有追光拜日的象征。德文的向日葵叫Sonnenblume,跟英文的sunflower一样。西班牙文叫此花为girasol,是由girar(旋转)跟sol(太阳)二字合成,意为“绕太阳”,颇像中文。法文最简单了,把向日葵跟太阳索性都叫做soleil。凡高通晓西欧多种语文,更常用法文写信,当然不会错过这些含义。他自己不也追求光和色彩,因而也是一位拜日教徒吗?
其次,凡高的头发棕里带红,更有“红头疯子”之称。他的自画像里,不但头发,就连络腮的胡髭也全是红焦焦的,跟向日葵的花盘颜色相似。至于一八八九年九月他在圣瑞米疯人院所绘的那张自画像(也就是我中译《凡高传》封面所见),胡子还棕里带红,头发简直就是金黄的火焰;若与他画的向日葵对照,岂不像纷披的花序吗?
因此,画向日葵即所以画太阳,亦即所以自画。太阳、向日葵、凡高,圣三位一体。
另一本凡高传记《尘世过客》(Stranger on the Earth:by Albert Lubin)诠释此图说:“向日葵是有名的农民之花;据此而论,此花就等于农民的画像,也是自画像。它爽朗的光彩也是仿自太阳,而文生之珍视太阳,已奉为上帝和慈母。此外,其状有若乳房,对这个渴望母爱的失意汉也许分外动人,不过此点并无确证。他自己(在给西奥的信中)也说过,向日葵是感恩的象征。”
从认识凡高起,我就一直喜欢他画的向日葵,觉得那些挤在一只瓶里的花朵,辐射的金发,丰满的橘面,挺拔的绿茎,衬在一片淡柠檬黄的背景上,强烈地象征了天真而充沛的生命,而那深深浅浅交交错错织成的黄色暖调,对疲劳而受伤的视神经,真是无比美妙的按摩。每次面对此画,久久不甘移目,我都要贪馋地饱饫一番。
另一方面,向日葵苦追太阳的壮烈情操,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志气,令人联想起中国神话的夸父追日,希腊神话的伊卡瑞斯奔日。所以在我的近作《向日葵》一诗里我说:
你是挣不脱的夸父
飞不起来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轮回
从曙到暮
扭不屈之颈,昂不垂之头
去追一个高悬的号召
3】向日葵
有种花,名叫:向日葵,一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花.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我猛然想起了它,想起了那像向日葵般的生活.光明而充实,面对着太阳绽放出希望,绽放出美丽.
小时侯,爷爷说:"看到向日葵了吗?那是金色的摇篮,是灿烂的光芒."
稍大时,爸爸说:"看到向日葵了吗?那是金子般的心灵,是璀璨的明珠."
小学时,妈妈说:"看到向日葵了吗?那是金色的阳光,是闪亮的星辰."
初中了,我说:"看到向日葵了吗?那是金灿灿的梦想,是火红的太阳."
你看过最可爱的笑吗?我看过.是向日葵,是向日葵那"傻傻"的笑.那是我看过最灿烂,最可爱的笑.当然,在玫瑰的嫣然一笑,牡丹的回眸一笑中,它的笑自然不显眼,但它身上"独有"的金色却逼人的眼,那抹耀眼的色彩,如同它的生命一样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活力.
欣欣向荣的向日葵,何尝不是我的最爱.儿时,喜欢与伙伴们成群结队去花园,排成一条长龙,摘自己最喜欢的花.那时,只有我,傻傻的我采摘着傻傻的向日葵,傻傻地抬头仰望天空.现在,还是只有我,身在百花丛中,依然选择了它---美好而又饱含希望的向日葵.
如果我是画家,我将用我五彩的水粉,勾勒出它在阳光下绽放美丽的那一刻;如果我是摄影家,我将用我精湛的技术,定格在它最灿烂的时刻;如果我是个音乐家,我将用我七彩的音符,谱奏出它最婉转动听的歌曲;如果我是作家,我将用我最优美的语句,为它作一首精妙绝伦的小诗......
可我什么也不是,我只是繁华城市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了,只是一名小小少年,我只能用我那颗最真挚的心,来感受它,感受向日葵的点点滴滴.无论是笑,是泪,是喜,是忧.阳光下,我与天为伴,与葵为友,细细地品茗生活的辛酸......
那是一个初冬的晚上,雪花放肆地飘着.我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昏暗的路灯投下我寂寞孤独的影子.或许是吧!世界变大了,我变小了.老师的冷漠,同学的讽刺,像冰刃,一次一次扎进我受伤的心灵.突然,心里像翻倒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鼻子一酸,眉头一皱,豆大的泪珠袭卷而来!我哭了,抱着书包靠在墙角轻轻地抽泣着.抬起头时,发现下雨了."好冷......"我不禁哆嗦起来.电闪雷鸣,风吹雨打,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眼泪又不争气地掉下来了,等张开眼,心情好了些后,看到自家楼房五楼窗台边一盆向日葵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