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理学家娄谅的思想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8 11:01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02-07 10:40
明代理学家娄谅的思想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拜訪者
- 2021-02-07 11:40
娄谅与理学 307
有意义,是意构成了事物的意义“理”,事物的秩序来自构成它的
意,因而物不能脱离意识结构来定义。对于娄谅来说,“物”主要
不是指现实的东西,而是指意向之物,即是现在意识中的东西。
然而,尽管娄谅曾肯定心外无“物”是指“事”而言,但他始终
没有明确地把现实的客观物体(如山川草木)排除在心外无物这
一命题的适用范围之外。
再次,类谅提出了格物和格心的主张。心外无理说与心外
无物说虽然直接意义上讨论的是意识与法则、事物的关系,但其
目的本来在于欲由此引出一种新的格物穷理论,“格物”、“致知”
语出《大学》,《大学》本为小戴《礼记》之第42篇,娄谅发展出了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说,此打通把格物穷理解释为心上做功夫的
道路,既然格物不应向外求理,心即是理,意念所在即是所格之
地,于是格物变成格心,求心。在娄谅看来,格物的直接意义是
“去其心之不正”,心之本体无所不正,但常人之心巳不是心之本
体,已成为不正,格物就是纠正人心的不正,以恢复本体的正,根
据这个解释,格物就是格心,所以娄谅强调,意之所在便是物,
“但意念所在,就要去其不正以归于正”这就是格物。在娄谅对
格物的解释下,朱子学中格物的认识功能与意义被完全取消,代
之以简易直接的方式,把格物变成纠正克服非道德意识,否定了
经典研究和对自然事物的考察,完全转向了一种内向性的立场。
最后,娄谅还有“致良知”的说法。《大学》提出“致知”,娄谅
认为致知的知就是孟子所讲的良知,因而把致知发挥为“致良
知”。孟子指出,良知的指人的不依赖环境、教育而自然具有的
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良知是人的内在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评价
体系,作为意识结构中的一个独立部分,具有对意念活动的指
导、监督、评价、判断的作用,致良知,一方面是指人应扩充自己
有意义,是意构成了事物的意义“理”,事物的秩序来自构成它的
意,因而物不能脱离意识结构来定义。对于娄谅来说,“物”主要
不是指现实的东西,而是指意向之物,即是现在意识中的东西。
然而,尽管娄谅曾肯定心外无“物”是指“事”而言,但他始终
没有明确地把现实的客观物体(如山川草木)排除在心外无物这
一命题的适用范围之外。
再次,类谅提出了格物和格心的主张。心外无理说与心外
无物说虽然直接意义上讨论的是意识与法则、事物的关系,但其
目的本来在于欲由此引出一种新的格物穷理论,“格物”、“致知”
语出《大学》,《大学》本为小戴《礼记》之第42篇,娄谅发展出了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说,此打通把格物穷理解释为心上做功夫的
道路,既然格物不应向外求理,心即是理,意念所在即是所格之
地,于是格物变成格心,求心。在娄谅看来,格物的直接意义是
“去其心之不正”,心之本体无所不正,但常人之心巳不是心之本
体,已成为不正,格物就是纠正人心的不正,以恢复本体的正,根
据这个解释,格物就是格心,所以娄谅强调,意之所在便是物,
“但意念所在,就要去其不正以归于正”这就是格物。在娄谅对
格物的解释下,朱子学中格物的认识功能与意义被完全取消,代
之以简易直接的方式,把格物变成纠正克服非道德意识,否定了
经典研究和对自然事物的考察,完全转向了一种内向性的立场。
最后,娄谅还有“致良知”的说法。《大学》提出“致知”,娄谅
认为致知的知就是孟子所讲的良知,因而把致知发挥为“致良
知”。孟子指出,良知的指人的不依赖环境、教育而自然具有的
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良知是人的内在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评价
体系,作为意识结构中的一个独立部分,具有对意念活动的指
导、监督、评价、判断的作用,致良知,一方面是指人应扩充自己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2-07 11:49
王阳明(1472—1528) 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早年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自谓“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知县、兵部主事、太仆少卿、江西巡抚,兵部尚书,以平定震濠叛乱加封新建伯。明正德三年(1508)春,因得罪宦官刘瑾,被廷仗40,谪为龙场驿(今修文县城)驿丞,三年到任。 王阳明于弘治十八年(1505)开始讲活动,乃全国有名的朱熹学派思想家,到龙场之初三年中,他处于逆境之中,万念俱灰,转而冷静思索,领悟孔孟之道,省度程朱理学,从而摆脱了“以经解经”的羁绊,经独立思考,创立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王学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在其心学形成的过程中“龙场悟道”至关重要,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王阳明在贵州创办了龙冈书院,又应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请,主讲文明书院,一时之间,学子蚁聚,风气大开,对贵州教育特别是自由讲学之风,起了推动作用。后来的阳明书院,正学书院,南臯书院都继承了这一传统。 王阳明不仅创立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阳明心学,于诗词歌赋方面亦有极深的造诣。在龙场三年,创作了许多歌咏贵州及龙场秀丽山川的诗篇,收入《王阳明全集·居夷诗》中。 王阳明在贵州三年,为促进民族团结与开发地方文化,所表现的高风亮节、博爱胸怀都反映在他的黔诗文中,是中国文化的一笔巨大财富,也是教育后代的宏伟诗篇。阳明之学已遍及海外。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日本官侍讲文博士三岛毅曾赋诗曰:“忆惜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冈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 王阳明卒于明嘉靖七年(1529),享年56岁,谥文成,著有《王文成公全书》行世,他的弟子多建祠院以祀之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