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手抄报的资料
- 提问者网友:我是女神我骄傲
- 2021-04-28 13:46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4-28 14:53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3409106.html?fr=relateQuestion
- 1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4-28 16:2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脍炙人口的名句。而郑板桥却偏说:“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何也?
这两句诗看起来意思截然相反,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杜甫的话无疑是对的,熟能生巧,勤能补拙,这是古今中外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但是,如果读书贪多而嚼不烂,缺乏驾驭知识的能力,自然会产生“胸中无适主的感觉。”因此,老子说:“小则得,多则惑。”
从古至今,靠苦读而起家的事例举不胜举。然而,正如著名学者波得拉克所说的:“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之人疯疯癫癫”。历史上,由苦读而弄得“疯疯癫癫”的,也不乏其人。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秀才,读书已“破万卷”,按说该是满腹经纶,“下笔如神”了。可惜的是,他只会生吞活剥地照套书上的东西。有一次,一个死了丈母娘的人请他写挽联,他自然是满口应承,于是照着书上挽丈人的挽联抄了一副,人家提醒他弄错了,他反倒说:“我是照书上写的,怎么会错?是他家死错人了,要是死了男人,不正对题吗?”弄得那人啼笑皆非。这真是荒唐之至!
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每见老书生痴痴纸堆中数十年,而一出书房门,便不知东西南北者比比皆是;然绍兴老幕,白发长随,走遍十八省,而问其山川之形势,道理之远近,风俗之厚薄,物产之生植,而茫然如梦者,亦比比皆是”。
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不一定真得走遍天下名山大川,而是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生活中有许多学问,只要留心观察,日久天长,必有所得。这也算是“行路”的一种方式吧。
凡事还应多实践,拿生活中的学问和书本上的知识相印证,这样,学到的知识就比较扎实,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可以这么说,“读书破万卷”,又“行路逾万里”,这才是真正的永世不变的至理名言。 〖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也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也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读书能让万里外之美景立于眼前,读书能跨越时空,让古今中外人的思想诉之于脑海;读书而有益,多读而博知。这是无数事业有成之人的经验之谈。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以自己的实践告诉给人们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要想能文,必先多读。 多读就多知,多读就能文,其实静心思考,也不尽然: 多读,要看如何读。曾见过这样一段文字:“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这极为生动地告诉我们:多读固然有好处,但要看如何读,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贪多而嚼不烂,或者干脆贪多而不嚼,以多为贵,以多自豪而不顾成效,那只能是走入漫漫书海,最终却没有带回“一片云彩”。 多读,还要看读什么,有些人读侦探小说,手不释卷,读言情书籍,废寝忘食,读武侠传奇,通宵不眠;读时惊心动魄,刀光剑影,情意绵绵,读后在脑海中留下来的如狂风吹过的漫漫沙漠,平静无垠,空旷一片。读书要有选择,要读的书太多了,古代的书,现代的书,中国的书,外国的书。不管有多少种书,不外有两类,一类是激励上进,使人变得聪明和高雅;一类是使人颓废,把人搞得消沉和丑恶。读书就要读好书,读一本好书,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能使人更加完善和造就高尚的人格。“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心灵对话”,用纯正的心灵作一面明亮的镜子,能照出一个人是洁白无瑕,还是满身污垢。多读好书,才能使自己走向高尚。 多读,还要勤思考。“读”而不思则罔,书读的再多,如果不进行思考,也是毫无收获。最多只能成为书虫,移动的图书馆,贩卖的都是别人的东西,至多被别人赞为“活字典”而起的只是“传声筒”“留声机的作用。只有在读中深入进去,如蚕食桑叶一般,多多的吃,细细的嚼,静静消化,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吐出闪亮的丝。只有在读的过程中,仔细分辨,提出问题,多多思考,才能把别人的精华化为自己的血液,成为助己成长的营养,催己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