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雍正王朝里管四爷叫四贝勒管十三爷却叫十四贝子 为什么?
答案:4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8 03:37
- 提问者网友:孤山下
- 2021-02-17 10:39
为什么雍正王朝里管四爷叫四贝勒管十三爷却叫十四贝子 为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2-17 11:32
满清皇子们得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
固山贝子是皇子封爵的最低级
满清皇子们一般是出生后先封贝子,然后逐步晋级,一步步 由贝勒,郡王, 亲王 最高太子。并不像明朝,皇子一出生就封亲王。亲王子一出生就封郡王。
贝勒,皇室爵位,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为第三级。
贝子,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满语,初为贝勒的复数。在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意为天生贵族 。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贝子。又称作固山贝子,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1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
清朝宗室爵位分: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等镇国将军、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二等辅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奉国将军、二等奉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奉恩将军。笔亲王至公均为超品,镇国将军为正一品,辅国将军为正二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奉恩将军为正四品。
宗室人员可以通过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等四种途径取得这些爵位。如在清初开国的“军功勋旧诸王”,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8人,被称做“八大铁帽子王”。他们有用兵权、议政权和旗主权,而且“世袭罔替”,其后代总有一嫡子原爵袭封。如果因故不能袭封,还准其旁支子孙袭封原爵。康熙前期,军功勋旧诸王的势力,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已经削弱;皇权日益加强。雍正皇帝曾因其弟允祥“公忠体国”,封他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皇室近支因祖恩而得封爵称为“恩封”。清制规定,凡皇子年满15年,则由宗人府奏请皇帝封爵。如果奉旨“暂停封授”,则隔五年再行奏请。于是,皇子照例均可获得封爵。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的宗室贵族,每代都有一嫡子可承袭规定的爵位,这叫做“袭封”。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对亲王和郡王各子的封爵都减一级。例如,原来亲王嫡子以外的各子皆可封为郡王,今改为贝勒;郡王的嫡子以外的各子可封为贝勒,今改为贝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又规定,应封爵者,在20岁要经过国语(满语)和马、步射的考试,优者可按例封爵;平者,降一级封爵;劣者,降两级。雍正、乾隆年间,又进一步完善了“考封”制度。乾隆年间对考试的等级又进行了更严格的要求。马射、步射和满语三项全优者,方可授予应得之爵位。两优一平者降一级授封。一优两平或两优一劣则降二级授封。三项皆平或一优一平一劣者,则降三级授封。至于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三项皆劣者,则停封。令其学习,再行考试。若应封奉恩将军者,无爵可降时,要给以停俸的惩罚。应降一级者停俸两年;应降两级者停俸三年;应降三级者停俸四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清廷进一步规定,凡考试与应封之例不符合者,不仅停封,而且此后永不准再参加考试。
和硕亲王,和硕(hoso)是四方之方、东北角、西北角之角的意思。
多罗郡王,多罗(doro)是礼、道、理的意思。
多罗贝勒,贝勒是“部落长”、“酋长”的意思,地位低于汗。金朝时候写做“勃极烈”。
固山贝子,贝子本是贝勒的复数形式。固山(gusa)意思是八旗之旗。
固山贝子是皇子封爵的最低级
满清皇子们一般是出生后先封贝子,然后逐步晋级,一步步 由贝勒,郡王, 亲王 最高太子。并不像明朝,皇子一出生就封亲王。亲王子一出生就封郡王。
贝勒,皇室爵位,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为第三级。
贝子,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满语,初为贝勒的复数。在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意为天生贵族 。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贝子。又称作固山贝子,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1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
清朝宗室爵位分: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等镇国将军、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二等辅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奉国将军、二等奉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奉恩将军。笔亲王至公均为超品,镇国将军为正一品,辅国将军为正二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奉恩将军为正四品。
宗室人员可以通过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等四种途径取得这些爵位。如在清初开国的“军功勋旧诸王”,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8人,被称做“八大铁帽子王”。他们有用兵权、议政权和旗主权,而且“世袭罔替”,其后代总有一嫡子原爵袭封。如果因故不能袭封,还准其旁支子孙袭封原爵。康熙前期,军功勋旧诸王的势力,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已经削弱;皇权日益加强。雍正皇帝曾因其弟允祥“公忠体国”,封他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皇室近支因祖恩而得封爵称为“恩封”。清制规定,凡皇子年满15年,则由宗人府奏请皇帝封爵。如果奉旨“暂停封授”,则隔五年再行奏请。于是,皇子照例均可获得封爵。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的宗室贵族,每代都有一嫡子可承袭规定的爵位,这叫做“袭封”。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对亲王和郡王各子的封爵都减一级。例如,原来亲王嫡子以外的各子皆可封为郡王,今改为贝勒;郡王的嫡子以外的各子可封为贝勒,今改为贝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又规定,应封爵者,在20岁要经过国语(满语)和马、步射的考试,优者可按例封爵;平者,降一级封爵;劣者,降两级。雍正、乾隆年间,又进一步完善了“考封”制度。乾隆年间对考试的等级又进行了更严格的要求。马射、步射和满语三项全优者,方可授予应得之爵位。两优一平者降一级授封。一优两平或两优一劣则降二级授封。三项皆平或一优一平一劣者,则降三级授封。至于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三项皆劣者,则停封。令其学习,再行考试。若应封奉恩将军者,无爵可降时,要给以停俸的惩罚。应降一级者停俸两年;应降两级者停俸三年;应降三级者停俸四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清廷进一步规定,凡考试与应封之例不符合者,不仅停封,而且此后永不准再参加考试。
和硕亲王,和硕(hoso)是四方之方、东北角、西北角之角的意思。
多罗郡王,多罗(doro)是礼、道、理的意思。
多罗贝勒,贝勒是“部落长”、“酋长”的意思,地位低于汗。金朝时候写做“勃极烈”。
固山贝子,贝子本是贝勒的复数形式。固山(gusa)意思是八旗之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2-17 15:03
同求
- 2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2-17 13:40
“十四贝子”你没打错吧??应该是十三贝子吧??
四爷胤禛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习惯上称为四贝勒。贝勒是仅次于郡王的爵位。十三爷胤祥,《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九卷第31页由薛瑞录撰写的《允祥》词条中说胤祥“四十八年三月被封为贝子,十月晋封固山贝子”,这与《清史稿》有所不同,《清史稿》的卷八《圣祖本纪之三》中没有记载胤祥的贝子封爵,《清史稿-诸王-允祥传》中也没有记载胤祥在康熙朝有过任何爵位。
四爷胤禛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习惯上称为四贝勒。贝勒是仅次于郡王的爵位。十三爷胤祥,《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九卷第31页由薛瑞录撰写的《允祥》词条中说胤祥“四十八年三月被封为贝子,十月晋封固山贝子”,这与《清史稿》有所不同,《清史稿》的卷八《圣祖本纪之三》中没有记载胤祥的贝子封爵,《清史稿-诸王-允祥传》中也没有记载胤祥在康熙朝有过任何爵位。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