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有哪两种基本形态?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4 10:05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02-04 07:01
请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2574179.htm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2-04 07:36
所有的价值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
人类的一切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与文化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价值的运动,都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价值不断转化、不断循环、不断增值的过程。这种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价值与新使用价值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形式的价值运动最终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的社会现象都是由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有机地组合而成。图1给出了一个直观的经济领域的价值模型,称为价值循环流量图。
↓←—————←——————←——————←— ————←
↓ →新的使用价值(生活资料)↑
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生活资料) ↑ →新的使用价值(生产资料)↓
↑———————←——————←
图1 价值循环流量图
一般情况下,价值的循环运行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消费阶段(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阶段(劳动潜能→劳动价值)、生产阶段(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一、消费阶段:使用价值向劳动潜能转化
人们消费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料,虽然在主观动机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主观需要,但在客观目的上是为了维持和发展自己的劳动能力,更直接的意义是为劳动过程积累必要的劳动潜能。通常把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为劳动潜能的过程称为消费。
在生活资料被消费以前,即在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为劳动潜能以前,往往需要进行使用价值形式上的多种变换,例如,将大米煮成米饭,把水烧成开水,生活资料的交换与贮运等,这种变化通常需要一定的家务劳动来完成,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劳动者的家务劳动力为作用力,由生活资料为作用对象所组成的外部生产系统。
消费效益:消费过程中产出的劳动潜能Qp与投入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Qu的比值,定义为该消费过程的消费效益,用E1来表示,即
E1=Qp/Qu (2-31)
消费效益反映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增长比例,反映了消费者是否充分有效地将自己有限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为尽可能多的劳动潜能。一些人“将一分钱当作两分钱用”,而另一些人“将两分钱当作一分钱用”。一般来说,生活越是节俭的人,消费效益就越高。消费效益的提高需要通过劳动者消费信息的积累来完成。如果消费者是一名拥有基本生活常识的普通消费者,他在消费过程既没有任何新信息的注入,也没有任何旧信息的流失,那么他就只能将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等量转化为劳动潜能。
二、劳动阶段:劳动潜能向劳动价值转化
劳动者在生产系统中通过具体的劳动方式,把劳动潜能释放出来并转化为劳动价值。通常把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价值的过程称为劳动。
劳动效益:劳动过程中产出的劳动价值Qv与投入的劳动潜能Qp的比值,定义为该劳动过程的劳动效益,用E2来表示,即
E2=Qv/Qp (2-32)
劳动效益反映了劳动者在劳动活动中的劳动潜能的增长比例,反映了劳动者是否充分有效地将自己有限的劳动潜能转化为尽可能多的劳动价值。劳动效益的提高需要通过劳动者劳动信息的积累来完成。如果劳动者是一名拥有基本劳动技能的普通劳动者,他在劳动过程既没有任何新信息的注入,也没有任何旧信息的流失,那么他就只能将积累的劳动潜能等量转化为劳动价值。
三、生产阶段:劳动价值向新的使用价值转化
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与生产系统中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并作用于劳动对象,使劳动对象的品质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增大其使用价值,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劳动价值向新使用价值的转化过程。通常把劳动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转化和增值过程,称为生产。
生产效益:生产过程中新增的产品使用价值Q′u与投入的劳动价值Qv的比值,定义为该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益,用E3来表示,即
E3=Q′u/Qv (2-33)
生产效益反映了生产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劳动价值的增长比例,反映了生产系统是否充分有效地将有限的劳动价值转化为尽可能多的产品使用价值。生产效益的提高需要通过改善生产系统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以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产生最佳的相干作用来完成。如果生产组织者是一名拥有基本劳动技能的普通老板者,他在生产过程既没有任何新信息的注入,也没有任何旧信息的流失,那么他就只能将生产系统中所投入的劳动价值和生产资料使用价值等量转化为使用价值。
几点说明:
1、价值转化周期的总效益。显然,整个价值转化周期的总效益等于消费效益、劳动效益与生产效益之乘积,用E来表示,即
E=Q′u/Qu=E1×E2×E3 (2-34)
当消费者的消费熟练度处于平均水平时,其消费效益E1=1;当劳动者的劳动熟练度处于平均水平时,其劳动效益E2=1;当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水平处于平均水平时,其生产效益E3=1。
2、拥有不同消费熟练度的人,其消费效益不同,但整个社会区域所有人的消费效益平均值为1,因此消费效益的变化不能改变整个社会区域的价值总量;同样,拥有不同劳动熟练度的人,其劳动效益不同,但整个社会区域所有人的劳动效益平均值为1,因此劳动效益的变化不能改变整个社会区域的价值总量因为整个社会区域的劳动效益为1。
3、整个价值的循环周期,不仅生产阶段可以产生价值增值,消费过程和劳动过程同样可以产生价值增值,只要有信息的积累和创造,就会有价值的增值。不过,人在消费过程中以自然熟练的方式来积累消费经验和消费信息,则只能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消费信息对比或消费熟练度,而不能改变整个社会的信息总量和价值总量。这是由于:一方面,较老消费者的消费信息不断积累,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熟练度;另一方面,新生消费者不断涌入,不断下拉整个社会的消费熟练度,其最终结果是,整个社会的消费熟练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整个社会的消费信息量处于平衡的状态。同样,人在劳动过程中以自然熟练的方式来积累劳动经验和劳动信息,则只能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信息对比或劳动熟练度,而不能改变整个社会的信息总量和价值总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消费信息总量发生了变化,则就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复杂度,这就必然会改变整个社会的价值总量;同样,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劳动信息总量发生了变化,则就会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复杂度,这就必然会改变整个社会的价值总量。
4、如果整个价值循环周期的总效益大于1,则该价值系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如果整个价值循环周期的总效益小于1,则该价值系统是不断萎缩的;如果整个价值循环周期的总效益等于1,则该价值系统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信息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如果没有信息的加入,则价值的循环过程是等值的,没有发生任何价值的增值,则该价值系统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如果有了信息的加入,则价值的循环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如果有了负信息的加入(或正信息的流失),则价值的循环过程是一个不断减值的过程。
5、生产经营者是将所有生产要素(劳动力、生产资料、土地等)进行合理配置并进行运营的组织者,往往凝聚着具有较高劳动复杂度的劳动价值,其价值作用在于使相同的生产要素产生出更多的产品使用价值,对于个体经营户而言,生产经营者就是劳动者。
6、一般情况下,劳动阶段与生产阶段是同步进行的,但劳动者在学习与培训时,劳动阶段与生产阶段是彼此分离的。此时,劳动者在学习和培训过程中逐渐积累(脑力方面的)劳动潜能,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劳动价值并释放出来,凝聚于产品的使用价值之中。
7、价值的循环回路分为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循环回路,二是生产资料使用价值的循环回路,生产资料使用价值生产出来以后,投入下一个价值循环过程的生产阶段,其客观目的在于起着替代、补偿、放大劳动价值的作用,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等于它所等效的劳动价值,在下一个生产阶段通过折旧的方式,将其使用价值等量转移到产品之中。
8、人类机体本身就是一个价值的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生活资料使用价值,产出劳动价值。由此可见,劳动价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使用价值,是由生活资料使用价值通过消费过程和劳动过程转化而来,最终又凝聚到产品之中去,是劳动者机体所表现出来的使用价值。
9、人类机体本身是要生老病死的,为了使价值的循环永远地持续下去,就必须进行人口的再生产。这时,“人口”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劳动者的生产”或者“人口的生产”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生产资料的生产,其价值循环回路与一般生产资料的价值循环回路完全相同,只是人口的生产相对于一般生产资料的生产具有更长的周期性、更强的复杂性、更大的可变性和更高的系统性。
10、由价值循环流量图可以看出,使用价值(生活资料使用价值与生产资料使用价值)、劳动潜能与劳动价值都是价值的具体形态,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互为前提,劳动价值不再是“抽象的”,它与使用价值一样是具体的,属于相同的范畴,它来源于使用价值,又服务于使用价值,它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它是“劳动力”这种特殊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它与使用价值具有完全相同的度量单位。由于“劳动潜能”是(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向劳动价值转化过程中的过渡形式,它必须通过转化为劳动价值以后才能真实地体现出来,不能算作价值的基本形态,因此价值的基本形态就是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两种。
11、“统一价值论”认为:所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可以进行统一度量(均可折算成一定数量的食物能量),因此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可以统一于食物能量;劳动价值由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而来,并且可以采用“社会必要补偿性生活资料使用价值消费量”来进行度量,因此劳动价值可以统一于使用价值;生产资料的客观目的在于起着替代、补偿、放大劳动价值的作用,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等于它所等效的劳动价值,因此生产资料使用价值可以统一于劳动价值。综上所述,无论是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劳动价值,还是生产资料使用价值,都可以统一于食物能量,都可以进行统一度量,且其度量单位就是能量单位,食物能量是人类社会所有价值的最基本形式,人类所有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价值形式都应该以它为基本标准进行计算,都应该以它的基本内涵进行确认。
人类的一切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与文化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价值的运动,都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价值不断转化、不断循环、不断增值的过程。这种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价值与新使用价值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形式的价值运动最终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的社会现象都是由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有机地组合而成。图1给出了一个直观的经济领域的价值模型,称为价值循环流量图。
↓←—————←——————←——————←— ————←
↓ →新的使用价值(生活资料)↑
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生活资料) ↑ →新的使用价值(生产资料)↓
↑———————←——————←
图1 价值循环流量图
一般情况下,价值的循环运行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消费阶段(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阶段(劳动潜能→劳动价值)、生产阶段(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一、消费阶段:使用价值向劳动潜能转化
人们消费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料,虽然在主观动机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主观需要,但在客观目的上是为了维持和发展自己的劳动能力,更直接的意义是为劳动过程积累必要的劳动潜能。通常把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为劳动潜能的过程称为消费。
在生活资料被消费以前,即在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为劳动潜能以前,往往需要进行使用价值形式上的多种变换,例如,将大米煮成米饭,把水烧成开水,生活资料的交换与贮运等,这种变化通常需要一定的家务劳动来完成,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劳动者的家务劳动力为作用力,由生活资料为作用对象所组成的外部生产系统。
消费效益:消费过程中产出的劳动潜能Qp与投入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Qu的比值,定义为该消费过程的消费效益,用E1来表示,即
E1=Qp/Qu (2-31)
消费效益反映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增长比例,反映了消费者是否充分有效地将自己有限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为尽可能多的劳动潜能。一些人“将一分钱当作两分钱用”,而另一些人“将两分钱当作一分钱用”。一般来说,生活越是节俭的人,消费效益就越高。消费效益的提高需要通过劳动者消费信息的积累来完成。如果消费者是一名拥有基本生活常识的普通消费者,他在消费过程既没有任何新信息的注入,也没有任何旧信息的流失,那么他就只能将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等量转化为劳动潜能。
二、劳动阶段:劳动潜能向劳动价值转化
劳动者在生产系统中通过具体的劳动方式,把劳动潜能释放出来并转化为劳动价值。通常把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价值的过程称为劳动。
劳动效益:劳动过程中产出的劳动价值Qv与投入的劳动潜能Qp的比值,定义为该劳动过程的劳动效益,用E2来表示,即
E2=Qv/Qp (2-32)
劳动效益反映了劳动者在劳动活动中的劳动潜能的增长比例,反映了劳动者是否充分有效地将自己有限的劳动潜能转化为尽可能多的劳动价值。劳动效益的提高需要通过劳动者劳动信息的积累来完成。如果劳动者是一名拥有基本劳动技能的普通劳动者,他在劳动过程既没有任何新信息的注入,也没有任何旧信息的流失,那么他就只能将积累的劳动潜能等量转化为劳动价值。
三、生产阶段:劳动价值向新的使用价值转化
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与生产系统中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并作用于劳动对象,使劳动对象的品质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增大其使用价值,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劳动价值向新使用价值的转化过程。通常把劳动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转化和增值过程,称为生产。
生产效益:生产过程中新增的产品使用价值Q′u与投入的劳动价值Qv的比值,定义为该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益,用E3来表示,即
E3=Q′u/Qv (2-33)
生产效益反映了生产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劳动价值的增长比例,反映了生产系统是否充分有效地将有限的劳动价值转化为尽可能多的产品使用价值。生产效益的提高需要通过改善生产系统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以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产生最佳的相干作用来完成。如果生产组织者是一名拥有基本劳动技能的普通老板者,他在生产过程既没有任何新信息的注入,也没有任何旧信息的流失,那么他就只能将生产系统中所投入的劳动价值和生产资料使用价值等量转化为使用价值。
几点说明:
1、价值转化周期的总效益。显然,整个价值转化周期的总效益等于消费效益、劳动效益与生产效益之乘积,用E来表示,即
E=Q′u/Qu=E1×E2×E3 (2-34)
当消费者的消费熟练度处于平均水平时,其消费效益E1=1;当劳动者的劳动熟练度处于平均水平时,其劳动效益E2=1;当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水平处于平均水平时,其生产效益E3=1。
2、拥有不同消费熟练度的人,其消费效益不同,但整个社会区域所有人的消费效益平均值为1,因此消费效益的变化不能改变整个社会区域的价值总量;同样,拥有不同劳动熟练度的人,其劳动效益不同,但整个社会区域所有人的劳动效益平均值为1,因此劳动效益的变化不能改变整个社会区域的价值总量因为整个社会区域的劳动效益为1。
3、整个价值的循环周期,不仅生产阶段可以产生价值增值,消费过程和劳动过程同样可以产生价值增值,只要有信息的积累和创造,就会有价值的增值。不过,人在消费过程中以自然熟练的方式来积累消费经验和消费信息,则只能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消费信息对比或消费熟练度,而不能改变整个社会的信息总量和价值总量。这是由于:一方面,较老消费者的消费信息不断积累,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熟练度;另一方面,新生消费者不断涌入,不断下拉整个社会的消费熟练度,其最终结果是,整个社会的消费熟练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整个社会的消费信息量处于平衡的状态。同样,人在劳动过程中以自然熟练的方式来积累劳动经验和劳动信息,则只能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信息对比或劳动熟练度,而不能改变整个社会的信息总量和价值总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消费信息总量发生了变化,则就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复杂度,这就必然会改变整个社会的价值总量;同样,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劳动信息总量发生了变化,则就会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复杂度,这就必然会改变整个社会的价值总量。
4、如果整个价值循环周期的总效益大于1,则该价值系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如果整个价值循环周期的总效益小于1,则该价值系统是不断萎缩的;如果整个价值循环周期的总效益等于1,则该价值系统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信息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如果没有信息的加入,则价值的循环过程是等值的,没有发生任何价值的增值,则该价值系统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如果有了信息的加入,则价值的循环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如果有了负信息的加入(或正信息的流失),则价值的循环过程是一个不断减值的过程。
5、生产经营者是将所有生产要素(劳动力、生产资料、土地等)进行合理配置并进行运营的组织者,往往凝聚着具有较高劳动复杂度的劳动价值,其价值作用在于使相同的生产要素产生出更多的产品使用价值,对于个体经营户而言,生产经营者就是劳动者。
6、一般情况下,劳动阶段与生产阶段是同步进行的,但劳动者在学习与培训时,劳动阶段与生产阶段是彼此分离的。此时,劳动者在学习和培训过程中逐渐积累(脑力方面的)劳动潜能,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劳动价值并释放出来,凝聚于产品的使用价值之中。
7、价值的循环回路分为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循环回路,二是生产资料使用价值的循环回路,生产资料使用价值生产出来以后,投入下一个价值循环过程的生产阶段,其客观目的在于起着替代、补偿、放大劳动价值的作用,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等于它所等效的劳动价值,在下一个生产阶段通过折旧的方式,将其使用价值等量转移到产品之中。
8、人类机体本身就是一个价值的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生活资料使用价值,产出劳动价值。由此可见,劳动价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使用价值,是由生活资料使用价值通过消费过程和劳动过程转化而来,最终又凝聚到产品之中去,是劳动者机体所表现出来的使用价值。
9、人类机体本身是要生老病死的,为了使价值的循环永远地持续下去,就必须进行人口的再生产。这时,“人口”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劳动者的生产”或者“人口的生产”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生产资料的生产,其价值循环回路与一般生产资料的价值循环回路完全相同,只是人口的生产相对于一般生产资料的生产具有更长的周期性、更强的复杂性、更大的可变性和更高的系统性。
10、由价值循环流量图可以看出,使用价值(生活资料使用价值与生产资料使用价值)、劳动潜能与劳动价值都是价值的具体形态,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互为前提,劳动价值不再是“抽象的”,它与使用价值一样是具体的,属于相同的范畴,它来源于使用价值,又服务于使用价值,它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它是“劳动力”这种特殊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它与使用价值具有完全相同的度量单位。由于“劳动潜能”是(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向劳动价值转化过程中的过渡形式,它必须通过转化为劳动价值以后才能真实地体现出来,不能算作价值的基本形态,因此价值的基本形态就是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两种。
11、“统一价值论”认为:所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可以进行统一度量(均可折算成一定数量的食物能量),因此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可以统一于食物能量;劳动价值由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而来,并且可以采用“社会必要补偿性生活资料使用价值消费量”来进行度量,因此劳动价值可以统一于使用价值;生产资料的客观目的在于起着替代、补偿、放大劳动价值的作用,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等于它所等效的劳动价值,因此生产资料使用价值可以统一于劳动价值。综上所述,无论是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劳动价值,还是生产资料使用价值,都可以统一于食物能量,都可以进行统一度量,且其度量单位就是能量单位,食物能量是人类社会所有价值的最基本形式,人类所有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价值形式都应该以它为基本标准进行计算,都应该以它的基本内涵进行确认。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