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18章给我们的启示
- 提问者网友:动次大次蹦擦擦
- 2021-04-28 08:31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长青诗
- 2021-04-28 09:53
原文:
(1)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文王生于歧周,卒于毕郢,西夷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百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翻译:
孟子论说:舜出生在诸冯,迁徙至负夏,卒于鸣条,从其生活的地域而言,舜是中原地区东部边缘的人。周文王生在歧周,卒于毕郢,他是中原地区西部边缘的人。这两位先代圣贤的空间距离相距千余里,时间上相隔千余年。然而他们先后在中原地区行其王道政治,则同出一辙。上古的圣王与近代的圣王,他们所追求和践履的道是一样的。
评说:
进入近代,许多严肃的价值问题面临被解构的困境。是否有一以贯之的天道,如果有,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呢?先秦文献的道多是描述性的解释。孟子此段意不在考察舜与文王施政的细节,而是要强调道的超越性。道相对于人的有限性(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而言是无限的。那若合符节的道对于今天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有何意义?我想在敬天(符合自然规律和基本人道立场)与保民(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自由选择)仍是政治的主题及判断执政者得失的重要尺度。
抛开政治,单从思想观念史说,人类思想中是否有永恒的道,是否有超越时空、人种、语言的价值,我想还是有的,否则古今中外的思想交流就不可能,陆九渊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不可能摆脱生、老、病、死的有限性,只有永恒的价值——道能将一个个个体联系起来,使得生命不那么孤寂、痛苦、虚无、迷茫。
原文:
(2)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翻译:
- 1楼网友:拜訪者
- 2021-04-28 11:13
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 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6)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 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 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7)。’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 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 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 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 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 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8)也,下无法守也,朝不 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 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 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 方蹶,无然泄泄。’(9)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 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 敬,吾君不能谓之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