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2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说明两者的关系。(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3分)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2分)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21:06
- 提问者网友:动次大次蹦擦擦
- 2021-02-26 09:22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拜訪者
- 2021-02-26 09:44
(答案→)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2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主要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阶段。(1)它们选拔人才所依据的标准从德行到门第再到考试成绩;(2)察举制和科举制中的考试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课本中并未涉及,需要学生仔细研读材料总结分析;(3)科举制兴起的原因以及科举制的作用是重点知识点,应该熟练掌握。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2-26 10:17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