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记不太清了,可能讲述有些出入,不过大体情节应该是这样的。
好像商末周初的事情。说是两个臣子在纣王手下不作为,但是到了武王手下就成了有名的贤臣。
请具体讲一讲。
谢谢。
追加分。。
hongzhuangq 伯夷叔齐的故事我知道。我所要的并不是这个。不过还是谢谢你的回答。
有一个典故,讲君明与臣良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5 04:11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03-14 13:08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3-14 14:09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蕴含的典故说的是古代有两个著名隐士伯夷、叔齐,他们坚持不食周粟而上山采薇。
因此诗的最后两句就可以这样理解了:“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了。” 伯夷、叔齐可是真上了山的。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在世时,立叔齐为王位继承人。当孤竹君死后,叔齐却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避位而逃了。
有个说法是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他们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盛世的到来。后来,听说周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又是位很有道德的人,兄弟两人便来到了周的都城岐山。此时,文王已死,武王听说有二位贤人到来,忙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与他们盟誓,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的俸禄和与此相应的职位。他们两人相视而笑说:“奇怪啊,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难道是要追求第一等的俸禄?哈哈!
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师伐纣时,伯夷又跑来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君,这叫做仁吗?”武王周围的将领都要杀伯夷、叔齐,但被统军元帅姜尚制止了。
后来,周武王灭商,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齐却以归顺周为耻。为了表示气节,他们不再吃西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以山上的野豌豆苗为食。周武王派人请他们出山,并答应以天下相让,他们都断然拒绝而继续在首阳山采薇而食。
如果你说的是他们两个 那贤臣这个词有待考量 会说他们贤 也是因为几百年后的孔子把二人作为“贤”的代表。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蕴含的典故说的是古代有两个著名隐士伯夷、叔齐,他们坚持不食周粟而上山采薇。
因此诗的最后两句就可以这样理解了:“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了。” 伯夷、叔齐可是真上了山的。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在世时,立叔齐为王位继承人。当孤竹君死后,叔齐却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避位而逃了。
有个说法是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他们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盛世的到来。后来,听说周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又是位很有道德的人,兄弟两人便来到了周的都城岐山。此时,文王已死,武王听说有二位贤人到来,忙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与他们盟誓,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的俸禄和与此相应的职位。他们两人相视而笑说:“奇怪啊,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难道是要追求第一等的俸禄?哈哈!
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师伐纣时,伯夷又跑来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君,这叫做仁吗?”武王周围的将领都要杀伯夷、叔齐,但被统军元帅姜尚制止了。
后来,周武王灭商,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齐却以归顺周为耻。为了表示气节,他们不再吃西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以山上的野豌豆苗为食。周武王派人请他们出山,并答应以天下相让,他们都断然拒绝而继续在首阳山采薇而食。
如果你说的是他们两个 那贤臣这个词有待考量 会说他们贤 也是因为几百年后的孔子把二人作为“贤”的代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3-14 14:16
www.Google.com.cn
看看吧~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