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经前紧张综合征的危害一点没有夸大,30%-40%的女性在经前或经期备受困扰,而3%的女性由此引发焦虑、抑郁、癔病等精神心理疾病,受影响更为严重。对于这一还未得到普遍重视的疾病,专家提醒要多加留心,尽早干预。
40岁以前女性多见此病
“经前紧张综合征”是西医的说法。中医讲“月经前后诸征”似乎更准确些,因为上述一系列不适症状不但会在月经前发生,在月经期也可能出现。谭桂云说,这一病症从女性月经初次来潮就会有,发病人群主要是40岁以前的女性。“因为40岁以后的女性比较多见的是更年期问题”。
引起经前紧张综合征的原因,西医认为和内分泌有关,如雌、孕激素的改变,还有神经-精神因素。中医则认为是经期气血汇集到zg,导致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气血相对亏虚所致。谭桂云说,“月经前后诸征”有实证和虚证之分。实证源于肝气郁结,为“不通则痛”,RF胀痛、头痛、心情烦躁是突出表现;虚证则因气血不足导致,为“不荣则痛”,所谓“不荣”即营养不够,关键在于脾肾虚,所以常表现为疲劳乏力、胃痛不舒、头痛绵绵等。从时间先后判断,症状发生在月经前期或经期的前半部分(一般是第一两天)多为实证,出现在经期的后半部分(即差不多干净时)多为虚证。
越早调养和治疗,危害越小
尽管“月经前后诸征”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多数人都还是选择忍耐。对于症状较轻的人可能没问题,但有的人已经发展到抽筋了,难受得连走都走不了,床都起不来,再不去看医生,一旦焦虑、抑郁情绪积累久了,就有发展为精神疾病的可能。“一来月经就想哭想死的人并不少见,有些患者最后要到精神科就诊。与其这么痛苦,不如尽早调养和治疗。”
对“月经前后诸征”首先要治标,譬如有头痛的要缓解头痛,有睡眠障碍的要消除障碍,但更重要在于身体的日常调养。中医讲辨证施治,“月经前后诸征”既有虚实之分,治疗和调养也要对症才行。不过根据临床经验,大部分患者是“虚实夹杂”,既要疏肝理气,又要养血补血。“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更安全,效果也更好。”据了解,一般在经前和经后辨证用药,每次三五天,连续坚持两三个月即可。症状不是很严重的可以用一些食疗方调理:气血亏虚者可用圆肉、红枣、枸杞、阿胶、熟地等煲兔肉、瘦肉,阳虚体质的可用附子、当归生姜炖羊肉温阳补血;体质虚热的人则适于用花旗参、生地、麦冬、石斛、百合煲汤,既能清热,又可养阴。
保持心情舒畅,是防止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做好自我调整并适当发泄情绪有利缓解病情。但患者如果自己难以克服,也可借助情志治疗。目前,中医妇科医生已开始探索中医情志治疗用于帮助病人消除月经期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