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05-01 07:33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05-01 08:28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5-01 11:22
女大学生的行吗?曾经省妇联搞过一个女大学生的调查,总结了些东西,不知道能不能有用
================================================================================
男女性格上的悬殊差异,导致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有不同侧重,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这是在做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对女性大学生心理特点的3个重要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各大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咨询提供一些参考。
强烈的自我意识
女大学生的自我独立意识,往往是在进入大学校门后,才真正彰显出来。她们开始着意关注自我形象,注重自我评价,开始注重个性的张扬和自我体现。同时,她们也特别注重来自外界的对自己的评价,在活动中注意用群体规范和社会准则来调查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动。
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女大学生极易被社会舆论影响和暗示,使她们有意识地用传统的性别角色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于是造成了女大学生在学习、竞争、择业甚至婚恋等方面的新观念和现代意识,与传统性别角色的矛盾冲突,这也加剧了女大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矛盾和问题,就是女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
女大学生的高焦虑倾向
许多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存在更高的焦虑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女生的考试焦虑高于男生,特别是在考试的紧张感和伴随生理反应的不安方面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受女性特有的细腻、羞涩、依赖等心理特质的影响,当她们面对学习竞争中的巨大压力,面对失意等情感失落,面对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她们又往往不像男生那样轻易向别人表露,由此产生的孤独感,无助感,情绪抑郁等心理不适,无形中也会加重她们的焦虑反应。这些都是女大学生心理咨询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较低的成就期望值
尽管女大学生中的确不乏志向高远、有较高期望值的人存在,然而,仍有相当数量的女大学生把自己的志向水平定位在能够大学毕业,有份好工作,找个好丈夫,有个好家庭的较低成就期望值上。
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行为结果,而且也可能对个体行为过程中的焦虑产生影响。较高的期望可以提升个体的自信心,反之,较低的期望只会挫伤个体的自信,继而对即将发生行为的不良后果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担忧。由此不难看出,女大学生心理咨询求助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成就期望值较低的人群,这个群体特点对分析女大学生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的发病根源有参考意义。
上文介绍了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时,需要着重考虑3个群体心理特点。这对客观、正确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系统、明晰地分析女大学生间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十分有益。
- 2楼网友:十鸦
- 2021-05-01 10:33
- 3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5-01 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