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孩子经受住批评,提高承受能力 谈谈孩子的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1 22:40
- 提问者网友:焚苦与心
- 2021-01-21 18:29
如何使孩子经受住批评,提高承受能力 谈谈孩子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1-21 19:51
1、面对批评
我女儿小时候是经不住批评的,说她几句就要掉泪。我没有通过多批评的方法来提高承受能力,而是运用认知疗法。
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受不了批评,是因为觉得“被批评”是个大事情,好像天塌下来了,会夸大为:“老师不喜欢我了”,“是不是说明我不行啊”,这样想,自然承受不了,落泪、痛苦是自然的。——认知决定了情绪。
(1)建立合理的认知
所以,我通过平常和孩子聊天,逐步改变女儿对于批评的认知,那时平常我经常和她说:“被批评没什么啊。谁能保证自己不被批评呢?你看爸爸妈妈、伯伯伯母在单位都会受批评,有时你妈还会批评我呢。说就说呗,又怎么样呢?这只说明这件事可能我们做的不太好,改进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这样想,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应对批评,就不会那么难过,就容易承受了。
(2)情景模拟
我也设计了一个游戏:一家三口互相批评。有段时间我们经常玩,女儿掐着小腰,找些理由来批评我们,我们也不客气地批评她,常常乐得哈哈大笑。逐渐地孩子就体会到,被批评确实不算什么。这其实是心理咨询中的行为疗法的一种:情境模拟——就是模拟实际的情境,让孩子去体验、学习。
(3)形成习惯
在实际生活中,我不会故意找茬批评女儿,只是利用自然出现的需要批评指正的事情。即使批评她,一般也是态度平和、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只是指出这个事应该注意,以商量的口气让她知道如何做。虽然态度比较严肃,但更像探讨。这样,自然孩子容易接受。所以她也进一步从这样被批评的实践中,体验到了,原来“被批评”不代表什么,只是这个事情需要改进而已。————在实际中体验批评,建立合理的习惯性反应。
许多父母出于严格要求的理念,喜欢挖掘事情深层次的意义。孩子出了点所谓的错儿,就上纲上线,提升到影响一生的高度。此时家长批评孩子的表情、态度,自然会让孩子觉得被批评是个很严重的事情,时间久了,就会对批评过度反应了,这还会“传染”,其他人批评他时也会习惯性地反应过度。至于父母那些声色俱厉、甚至打骂的批评,对孩子影响更大了。
2、面对不顺利
我不有意制造挫折,只是利用生活中自然出现的小挫折、不顺利,和女儿一起探讨,让她去体验,逐渐地,孩子会形成一个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去应对,就会坦然面对,承受能力也就提高了。
3、坏事变好事
坏事本身可能会变成好事,经过努力,这种可能性也会增加。比如孩子测验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好好分析一下试卷,找到学习习惯、技巧、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了,就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孩子遇到的所有挫折、失败,其实都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善于引导,她体验的道理比你磨破了嘴皮子还管用。
4、这些是正常的,没什么
为什么遇到不顺利时,容易着急、上火、烦躁.....?认知疗法告诉我们:其实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严重,而是人们的认知有问题,把事情看得严重,这样自然难以承受了。
其实孩子很多事情是很正常、没什么的,只是一件事情而已,不代表更多的含义,我们只需要帮助孩子看到事情本身!
同学之间难免有些矛盾,有时有的孩子会笑话、捉弄女儿。一方面我们会安慰她,并告诉她一些应对的方法。但是也告诉她,这是很正常的,爸爸妈妈也遇到过,同学不可能都是像好朋友梦雨那样好的孩子。“这些事情很正常,没什么。很多事情她表现得还比较淡定。
3、学会理直气壮
以前我发表过一篇博文如何做到说话办事有底气——用认知疗… ,谈到:理直,才能气壮。
她也逐渐地学会了理直气壮。一个小朋友不让她和别的小朋友玩儿,她心里想:你有什么权利这样做啊(这是我以前多次和她讨论过的),所以就没理睬那个小朋友。看起来很温柔的她,因为有了合理的认知,也会理直气壮、有主见地做自己的事情。
4、学会顺其自然
我有一个核心思维,既努力,又顺其自然。意思是既要努力,好好去做,但是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控的,所以应该对结果顺其自然。这与“尽人事,由天命”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好的思维、行为模式。
期末考试,我很重视,抓紧时间辅助女儿复习,但是对考试结果顺其自然,甚至不会问她考得怎么样。参考期末考试来了,努力+顺其自然 。
我女儿小时候是经不住批评的,说她几句就要掉泪。我没有通过多批评的方法来提高承受能力,而是运用认知疗法。
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受不了批评,是因为觉得“被批评”是个大事情,好像天塌下来了,会夸大为:“老师不喜欢我了”,“是不是说明我不行啊”,这样想,自然承受不了,落泪、痛苦是自然的。——认知决定了情绪。
(1)建立合理的认知
所以,我通过平常和孩子聊天,逐步改变女儿对于批评的认知,那时平常我经常和她说:“被批评没什么啊。谁能保证自己不被批评呢?你看爸爸妈妈、伯伯伯母在单位都会受批评,有时你妈还会批评我呢。说就说呗,又怎么样呢?这只说明这件事可能我们做的不太好,改进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这样想,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应对批评,就不会那么难过,就容易承受了。
(2)情景模拟
我也设计了一个游戏:一家三口互相批评。有段时间我们经常玩,女儿掐着小腰,找些理由来批评我们,我们也不客气地批评她,常常乐得哈哈大笑。逐渐地孩子就体会到,被批评确实不算什么。这其实是心理咨询中的行为疗法的一种:情境模拟——就是模拟实际的情境,让孩子去体验、学习。
(3)形成习惯
在实际生活中,我不会故意找茬批评女儿,只是利用自然出现的需要批评指正的事情。即使批评她,一般也是态度平和、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只是指出这个事应该注意,以商量的口气让她知道如何做。虽然态度比较严肃,但更像探讨。这样,自然孩子容易接受。所以她也进一步从这样被批评的实践中,体验到了,原来“被批评”不代表什么,只是这个事情需要改进而已。————在实际中体验批评,建立合理的习惯性反应。
许多父母出于严格要求的理念,喜欢挖掘事情深层次的意义。孩子出了点所谓的错儿,就上纲上线,提升到影响一生的高度。此时家长批评孩子的表情、态度,自然会让孩子觉得被批评是个很严重的事情,时间久了,就会对批评过度反应了,这还会“传染”,其他人批评他时也会习惯性地反应过度。至于父母那些声色俱厉、甚至打骂的批评,对孩子影响更大了。
2、面对不顺利
我不有意制造挫折,只是利用生活中自然出现的小挫折、不顺利,和女儿一起探讨,让她去体验,逐渐地,孩子会形成一个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去应对,就会坦然面对,承受能力也就提高了。
3、坏事变好事
坏事本身可能会变成好事,经过努力,这种可能性也会增加。比如孩子测验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好好分析一下试卷,找到学习习惯、技巧、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了,就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孩子遇到的所有挫折、失败,其实都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善于引导,她体验的道理比你磨破了嘴皮子还管用。
4、这些是正常的,没什么
为什么遇到不顺利时,容易着急、上火、烦躁.....?认知疗法告诉我们:其实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严重,而是人们的认知有问题,把事情看得严重,这样自然难以承受了。
其实孩子很多事情是很正常、没什么的,只是一件事情而已,不代表更多的含义,我们只需要帮助孩子看到事情本身!
同学之间难免有些矛盾,有时有的孩子会笑话、捉弄女儿。一方面我们会安慰她,并告诉她一些应对的方法。但是也告诉她,这是很正常的,爸爸妈妈也遇到过,同学不可能都是像好朋友梦雨那样好的孩子。“这些事情很正常,没什么。很多事情她表现得还比较淡定。
3、学会理直气壮
以前我发表过一篇博文如何做到说话办事有底气——用认知疗… ,谈到:理直,才能气壮。
她也逐渐地学会了理直气壮。一个小朋友不让她和别的小朋友玩儿,她心里想:你有什么权利这样做啊(这是我以前多次和她讨论过的),所以就没理睬那个小朋友。看起来很温柔的她,因为有了合理的认知,也会理直气壮、有主见地做自己的事情。
4、学会顺其自然
我有一个核心思维,既努力,又顺其自然。意思是既要努力,好好去做,但是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控的,所以应该对结果顺其自然。这与“尽人事,由天命”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好的思维、行为模式。
期末考试,我很重视,抓紧时间辅助女儿复习,但是对考试结果顺其自然,甚至不会问她考得怎么样。参考期末考试来了,努力+顺其自然 。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1-21 23:37
做思想教育
- 2楼网友:渊鱼
- 2021-01-21 22:11
增加他的自信,多给他责任,多说肯定的话
- 3楼网友:鱼芗
- 2021-01-21 20:34
对于抗挫折能力,下面的实例来自正面管教导师苏晓航
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总是想赢,输了就发脾气,或者就自己改变游戏规则,针对这种情况要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也很常见,就是我们常说的“输不起!”
我们可以猜测这个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信念,就是“只有我是第一或者别人说我最好的时候,我才会感觉到我的重要性和安全感”
那么这个时候要避免过度地保护孩子,要允许他体验输的时候的失败感。
具体来说就是当孩子输了,她发脾气的时候,大人只需要安静地坐在旁边,等她把脾气发完,然后平静地说:“输了是不好受,你一定感觉到很失望,很懊恼,那么现在你想继续玩还是想要结束?”
这个过程其实是训练家长的一个过程,家长要有强大的内心,保持处于平和的状态,有家长说这个很难做到,是的,是不容易,因为这个是一项养育孩子必备的技能,而这项技能不是我们与生俱来,也不是因为我们成为父母就自然具备的,这项技能是需要训练的,通常在家长课堂上我会给家长做三个小时这样的训练,让家长能够掌握。
有了这项技能,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抗挫折的能力,帮助孩子认识到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他能应付得了。
家长还可以在下一次玩游戏之前和孩子做个约定:“今天玩游戏,如果你输了,发脾气的话那我们就结束,因为看到你因为输发脾气,我也很恼火。”
还可以用启发式的提问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问问孩子“今天玩游戏,如果你输了,不开心的话,你会用什么办法让自己感觉好起来?”
如果孩子说:“不知道”
那是正常的,允许孩子不知道,因为之前你没有训练过他,那家长知不知道?我估计很多家长也不知道,所以家长得先训练自己,让自己有办法
可以建议孩子:“你想发脾气的时候,到阳台去数10个数?”“或者做深呼吸?”“或者我们换个游戏?”等等,可以让孩子选择他想用的方法让他感觉好起来。这就是一个训练孩子管理自己情绪的一个过程。
同时家长还可以具备一定的幽默感,游戏是有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是谁定的?人嘛,可以改吗?可以啊,规则本身就有很多种,比如打麻将,不同地方的打法就不一样,所以大家可以换着规则玩,还可以仅仅就是为了好玩,自己制定规则,只要大家玩得开心就可以,孩子还可以了解规则是怎么制定出来的,而不是盲从于规则。
那么如果孩子再大一点,有一定的沟通和思维能力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讨论:
你认为一项好的体育运动有哪些特点?
你对不好的体育运动有什么看法?
哪种运动是好的,哪种运动你认为不好,为什么?
你如果是一项团体运动中的一员,你的责任有哪些?
通过问问题题,让孩子去思考和找到游戏和运动的本质,去寻找体育或运动精神,当然这个又比较考家长问问题的能力了
家长还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的竞争心态,平时玩游戏的时候,如果孩子输了你是怎样对待孩子的?有没有让他觉得输了很羞辱?如果他和其他小朋友玩,有没有很在乎孩子的输赢?你有没有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你只接受他得第一名?
我想如果家长能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的话,以上的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总是想赢,输了就发脾气,或者就自己改变游戏规则,针对这种情况要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也很常见,就是我们常说的“输不起!”
我们可以猜测这个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信念,就是“只有我是第一或者别人说我最好的时候,我才会感觉到我的重要性和安全感”
那么这个时候要避免过度地保护孩子,要允许他体验输的时候的失败感。
具体来说就是当孩子输了,她发脾气的时候,大人只需要安静地坐在旁边,等她把脾气发完,然后平静地说:“输了是不好受,你一定感觉到很失望,很懊恼,那么现在你想继续玩还是想要结束?”
这个过程其实是训练家长的一个过程,家长要有强大的内心,保持处于平和的状态,有家长说这个很难做到,是的,是不容易,因为这个是一项养育孩子必备的技能,而这项技能不是我们与生俱来,也不是因为我们成为父母就自然具备的,这项技能是需要训练的,通常在家长课堂上我会给家长做三个小时这样的训练,让家长能够掌握。
有了这项技能,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抗挫折的能力,帮助孩子认识到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他能应付得了。
家长还可以在下一次玩游戏之前和孩子做个约定:“今天玩游戏,如果你输了,发脾气的话那我们就结束,因为看到你因为输发脾气,我也很恼火。”
还可以用启发式的提问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问问孩子“今天玩游戏,如果你输了,不开心的话,你会用什么办法让自己感觉好起来?”
如果孩子说:“不知道”
那是正常的,允许孩子不知道,因为之前你没有训练过他,那家长知不知道?我估计很多家长也不知道,所以家长得先训练自己,让自己有办法
可以建议孩子:“你想发脾气的时候,到阳台去数10个数?”“或者做深呼吸?”“或者我们换个游戏?”等等,可以让孩子选择他想用的方法让他感觉好起来。这就是一个训练孩子管理自己情绪的一个过程。
同时家长还可以具备一定的幽默感,游戏是有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是谁定的?人嘛,可以改吗?可以啊,规则本身就有很多种,比如打麻将,不同地方的打法就不一样,所以大家可以换着规则玩,还可以仅仅就是为了好玩,自己制定规则,只要大家玩得开心就可以,孩子还可以了解规则是怎么制定出来的,而不是盲从于规则。
那么如果孩子再大一点,有一定的沟通和思维能力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讨论:
你认为一项好的体育运动有哪些特点?
你对不好的体育运动有什么看法?
哪种运动是好的,哪种运动你认为不好,为什么?
你如果是一项团体运动中的一员,你的责任有哪些?
通过问问题题,让孩子去思考和找到游戏和运动的本质,去寻找体育或运动精神,当然这个又比较考家长问问题的能力了
家长还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的竞争心态,平时玩游戏的时候,如果孩子输了你是怎样对待孩子的?有没有让他觉得输了很羞辱?如果他和其他小朋友玩,有没有很在乎孩子的输赢?你有没有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你只接受他得第一名?
我想如果家长能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的话,以上的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