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名字大全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7 04:47
- 提问者网友:遮云壑
- 2021-02-26 14:11
皇子名字大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02-26 14:31
康熙所有皇子的名字 允祀
允礽
允祉
胤禛
允祺
允佑
允禩
允禟
允锇
允祹
允祥
允提
允禊
允禄
允礼
允祠
允祢
允祷
允禧
允祧
允祯
允禳。皇子的名字 爱新觉罗家族,经四百余年的演变,逐步汉化。首先体现在名字的汉化上。清康熙朝前,爱新觉罗家族的名字均用满语。为了标明直系与远支的区别,康熙帝在给诸皇子命名时一律用胤字,给皇孙命名一律用弘字(个别幼亡者除外)。这是爱新觉罗氏行辈用字之始。不过,当时康熙帝未必想用汉字排列一个行辈顺序,因为他没有要求皇子皇孙以外的人也用这个字命名。但《玉牒》中载,康熙帝诸子名字除胤祯外都用允字,因此有的人以为胤字不对。其实,康熙帝诸佣际怯?胤字命名的,胤祯继帝位后,为避圣讳才将其兄弟的胤字改为允字。乾隆帝弘历不讲忌讳,其兄弟之名都保留了弘字。
乾隆帝以永字给皇子们命名。有一次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献给祖母孝圣皇太后。乾隆帝在上面题了永绵奕载奉慈娱几个字,意思是让老太后为儿孙繁衍和成长而高兴。此后,永、绵、奕、载四个字就作为后代命名用字了。乾隆帝晚年将皇位让给了皇十五子永琰。为免众兄弟改名,而将永琰一人改为颙琰。此后道光帝绵宁继位,也将其名改为旻宁。咸丰以后,皇帝也不改名了。从这以后,皇帝与其兄弟都按辈份顺序命名了。道光时,上述六个字已不足用,故于丁亥年补了溥毓恒启四个字;咸丰丁巳年又续焘闿增祺四字,前后共十四个字。民国以后,爱新觉罗氏已成平民。为恐后世不辨宗亲,难明辈次,乃于1938年由宗人发起重修谱书。这次修谱由光绪帝七弟载涛牵头,由本枝宗人金松乔、庆厚等人组成修谱委员会。书名改为《爱新觉罗宗谱》。逊帝溥仪又增补行辈用字十二个,即: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加上过去所定十四字共为二十六个字。从此,爱新觉罗氏按行辈用字命名的人才多起来。故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自己补充一下:胤字辈以礻为偏旁;弘字辈以日为偏旁;永字辈以王为偏旁;绵字辈以竖心旁为偏旁;奕字辈以言为偏旁;载字辈以氵为偏旁;溥字辈以亻为偏旁;毓字辈以山为偏旁 后面就不清楚了古代好听皇子名字 李后主李煜,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李恪 刘彻问一下适合小说中古代皇子,皇帝,王爷起名字用的字有哪些?一定要古风,有内涵,好听。 轩 墨 殇 翰 寒 安 苏 日 月 泽 崇 央 恭 信 风 华 修 涉
冲 武 阳 朗 易 期琅琊榜皇子排序,姓名及名号?!!! 琅琊榜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世的几位皇子中,三皇子身患残疾,六皇子胸无大志,九皇子又年纪尚幼。琅琊榜皇子排序:1皇长兄(祁王萧景禹),2太子(萧景宣后被废献王),3宁王(萧景亭),4皇后之子(夭折),5誉王(萧景桓),6淮王(此人只是一带而过),7靖王(萧景琰后被封为太子继承大统),8不明(没有提到),9最小的那个 年纪尚幼(此人也只提一句)古代太子的名字大全 昭明太子:
萧统(501年—531年5月30日)字德施,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长子,其母为贵嫔丁氏,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531年去世,死后谥“昭明”,故世称昭明太子。
懿文太子:
朱标(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洪武年间皇太子,建文帝之父。洪武二十五年,自秦中视察返京,患病,先于太祖去世,未即皇位,谥懿文太子。朱标嫡子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后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成祖靖难以后复称懿文太子。葬于南京明孝陵东侧。明惠帝所上陵号已无考,朱棣登基后改其名为“懿文太子园寝”,世人称之为“东陵”。
怀献太子:
怀献太子朱见济(1448年8月1日—1453年3月21日),是明代宗朱祁钰独子,母杭皇后。
朱见济在正统十三年七月初二日出生,景泰三年四月乙酉(1452年5月11日)立为太子,次年二月己亥(1453年3月21日)就夭折,年六岁。谥号怀献太子。天顺元年(1457年)复追废为世子。直至南明灭亡,朱见济也没再被承认为太子。
懿德太子:
李重润(683年-701年)原名李重照,为武照避讳,改名李重润。中国唐朝唐中宗李显嫡长子,韦皇后所生。
出生当年封皇太孙,开府,后因中宗废迁于房州而废府。圣历年间,中宗李显复为皇太子,李重润重新成为皇太孙,遂封邵王。大足元年,因与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一起议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而被武则天赐死。
706年,中宗继位之后,伤心爱子惨死,追封为懿德太子,并采用号墓为陵制度以帝王级别的墓制和陪葬品制度将他重新安葬,陪葬乾陵。由于他死的时候尚未娶正妃,中宗还为他聘国子监丞裴粹的亡女裴氏为冥婚,一同合葬。
章怀太子:
李贤(654年-684年),字明允,中国唐高宗李治第六子,也是武则天第二子。在其兄李弘死后,一度被封为太子,之后被废为庶人。
武则天得到政权以后,为避免李贤有什么轻举妄动,派丘神勣去巴州监视他。但丘神勣却做主将他囚于别处,逼他自杀,李贤遂死。武则天得知此事,于显福门为李贤举哀,贬丘神勣为叠州刺史,并恢复的王位。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追赠李贤司徒的官位,并派人迎其柩陪葬乾陵。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追赠皇太子地位,谥章怀太子,与其妃房氏合葬。
另表追封太子:
西梁:
孝惠太子萧嶚
陈朝:
孝怀太子陈克
唐:
惠庄太子李捴
惠文太子李范
惠宣太子李业
靖德太子李琮
靖恭太子李琬
恭懿太子李佋
昭靖太子李邈
文敬太子李謜
惠昭太子李宁
怀懿太子李凑
悼怀太子李普
靖怀太子李渼
恭哀太子李倚
宋:
昭成太子赵元僖
悼献太子赵祐
献愍太子赵茂
明:
哀冲太子朱载基
宪怀太子朱翊釴
怀冲太子朱慈然
悼怀太子朱慈焴
献怀太子朱慈炅
献愍太子朱慈烺
(南明):
怀愍太子朱慈爝
悼愍太子朱慈
哀愍太子朱慈炫
庄敬太子朱琳源
清:
端慧太子爱新觉罗永琏...余下全文>>中国古代所有皇帝的名字 秦朝
始皇帝 政
二世皇帝 胡亥
三世皇帝 子婴
西汉
太祖高皇帝 刘邦
孝惠皇帝 刘盈
前少帝 刘恭
后少帝 刘弘
太宗孝文皇帝 刘恒
孝景皇帝 刘启
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孝昭皇帝 刘弗陵
汉废帝(昌邑王)刘贺
中宗孝宣皇帝 刘询
高宗孝元皇帝 刘奭
统宗孝成皇帝 刘骜
孝哀皇帝 刘欣
元宗孝平皇帝 刘衎
孺子婴刘婴
新朝
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东汉
世祖光武皇帝 刘秀
显宗孝明皇帝 刘庄
肃宗孝章皇帝 刘炟
穆宗孝和皇帝 刘肇
孝殇皇帝 刘隆
恭宗孝安皇帝 李祜
前少帝(北乡侯)刘懿
敬宗孝顺皇帝 刘保
孝冲皇帝 刘炳
孝质皇帝 刘缵
威宗孝桓皇帝 刘志
孝灵皇帝 刘宏
后少帝(弘农王)刘辩
孝献皇帝 刘协
三国魏
太祖武皇帝 曹操*
高祖文皇帝 曹丕(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
烈祖明皇帝 曹睿
齐王 曹芳
高贵乡公 曹髦
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三国蜀
烈祖昭烈皇帝 刘备
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三国吴
太祖大皇帝 孙权
废皇帝(会稽王)孙亮
景皇帝 孙休
乌程侯 孙晧
西晋
世祖武皇帝 司马炎
孝惠皇帝 司马衷
孝怀皇帝 司马炽
孝愍皇帝 司马邺
东晋
中宗元皇帝 司马睿
肃宗明皇帝 司马绍
显宗成皇帝 司马衍
康皇帝 司马岳
孝宗穆皇帝 司马聃
哀皇帝 司马丕
废帝(海西公)司马奕
太宗简文皇帝 司马昱
烈宗孝武皇帝 司马曜
安皇帝 司马德宗
恭皇帝 司马德文
南朝宋
高祖武皇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太祖文皇帝 刘义隆
世祖孝武皇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太宗明皇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皇帝 刘准
南朝齐
太祖高皇帝 萧道成
世祖武皇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高宗明皇帝 萧鸾
东昏侯(炀皇帝)萧宝卷
和皇帝 萧宝融
南朝梁
高祖武皇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太宗简文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世祖孝元皇帝 萧绎
闵皇帝【贞阳侯】 萧渊明
敬皇帝 萧方智
废帝萧庄
南朝陈
高祖武皇帝 陈霸先
世祖文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 陈顼
后主(炀皇帝)陈叔宝
北朝北魏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珪
太宗明元皇帝 拓跋嗣
世祖太武皇帝 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高宗文成皇帝 拓跋濬
显祖献文皇帝 拓跋弘
高祖孝文皇帝 元宏
世宗宣武皇帝 元恪
肃宗孝明皇帝 元诩
殇皇帝 元姑娘(真名不详,为元诩之女)
幼主 元钊
敬宗孝庄皇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烈宗节闵皇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脩
北朝东魏
孝静皇帝元善见
北朝西魏
文皇帝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皇帝 元廓
北朝北齐
显祖文宣皇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皇帝 高演
世祖武成皇帝 高湛
......余下全文>>给古代皇子起名字 景桓好听吧,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希望采纳古代皇子宫殿名称都有哪些? 皇子出生后乃至幼年时,因需母亲抚育照料,一般随母亲居住在东西六宫,乃至稍稍长成至五六岁,一般就要移到专供皇子居住的地方。
皇子的住所不能称宫,只能称所,位置在御花园东西两侧,东西六宫的北端,号称东五所和西五所。因紫禁城后寝部分以乾清宫为主座宫殿,故东西五所正式名称为“乾东五所”和“乾西五所”。东西五所各由五组并列的三进院落组成。康熙时皇子都住在东西五所,按规定白天到上书房念书、放学后回所,到成年后才给予封号,搬到内务府分配给他的府邸。由于清代不立太子,诸皇子集中住在一两处,所以当其中一位皇子继承皇位的,原居处就成为“潜龙邸”。那是不能再作为后代皇子居所的,以免生觊觎之心、非分之想,一般升格为宫,作为皇帝临时小住之地或挪作他用。乾隆本来住在西五所,继位之后西五所便升崇为宫。乾隆将祖父康熙比作古代圣帝尧,自比明君舜。舜字重华,因此乾隆在改造潜龙邸的时候就将此处命名为重华宫。古代皇子的名字姓宇字起 这个真的是很不好说的,应为我看过很多一般都是先有名,之后有字,也可用地名起字,我给你复制点内容,你自己斟酌一下,怎么起:
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其:“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
⒈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职所在地等)。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
⒉官爵名(包括职衔、封号等)。如东汉发出“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豪言的马援称马伏波(曾任伏波将军),投笔从戎的班超称班定远(曾封定远侯),三国嵇康称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称杜工部、杜拾遗(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
⒊以室名、斋名、轩名、堂名为号的。如王夫之号姜斋取自他的室名;辛弃疾的号稼轩也是取自室名;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⒋在姓氏前加形容词指称特定的同姓者。南朝谢灵运和堂弟谢惠连都是诗人,被称为大、小谢。唐代诗人中老杜(亦作大杜)专指杜甫,小杜专指杜牧。老苏、大苏、小苏则指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⒌以几个姓并称特定的几个人。如 “马班”(或“班马”)指司马迁(《史记》作者)、班固(《汉书》作者);唐诗人中“李杜”是李白、杜甫,“元白”是元稹、白居易;“韩柳”是韩愈、柳宗元。还有前面提到的大谢小谢合称“二谢”,加上南朝另一诗人谢眺又合称“三谢”;“二程”专指宋代学者程颢、程颐兄弟;苏洵、苏轼、苏辙又合称“三苏”。
其实还有很多说法,你可以根据情况取,因为太可选性太大了。...余下全文>>
允礽
允祉
胤禛
允祺
允佑
允禩
允禟
允锇
允祹
允祥
允提
允禊
允禄
允礼
允祠
允祢
允祷
允禧
允祧
允祯
允禳。皇子的名字 爱新觉罗家族,经四百余年的演变,逐步汉化。首先体现在名字的汉化上。清康熙朝前,爱新觉罗家族的名字均用满语。为了标明直系与远支的区别,康熙帝在给诸皇子命名时一律用胤字,给皇孙命名一律用弘字(个别幼亡者除外)。这是爱新觉罗氏行辈用字之始。不过,当时康熙帝未必想用汉字排列一个行辈顺序,因为他没有要求皇子皇孙以外的人也用这个字命名。但《玉牒》中载,康熙帝诸子名字除胤祯外都用允字,因此有的人以为胤字不对。其实,康熙帝诸佣际怯?胤字命名的,胤祯继帝位后,为避圣讳才将其兄弟的胤字改为允字。乾隆帝弘历不讲忌讳,其兄弟之名都保留了弘字。
乾隆帝以永字给皇子们命名。有一次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献给祖母孝圣皇太后。乾隆帝在上面题了永绵奕载奉慈娱几个字,意思是让老太后为儿孙繁衍和成长而高兴。此后,永、绵、奕、载四个字就作为后代命名用字了。乾隆帝晚年将皇位让给了皇十五子永琰。为免众兄弟改名,而将永琰一人改为颙琰。此后道光帝绵宁继位,也将其名改为旻宁。咸丰以后,皇帝也不改名了。从这以后,皇帝与其兄弟都按辈份顺序命名了。道光时,上述六个字已不足用,故于丁亥年补了溥毓恒启四个字;咸丰丁巳年又续焘闿增祺四字,前后共十四个字。民国以后,爱新觉罗氏已成平民。为恐后世不辨宗亲,难明辈次,乃于1938年由宗人发起重修谱书。这次修谱由光绪帝七弟载涛牵头,由本枝宗人金松乔、庆厚等人组成修谱委员会。书名改为《爱新觉罗宗谱》。逊帝溥仪又增补行辈用字十二个,即: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加上过去所定十四字共为二十六个字。从此,爱新觉罗氏按行辈用字命名的人才多起来。故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自己补充一下:胤字辈以礻为偏旁;弘字辈以日为偏旁;永字辈以王为偏旁;绵字辈以竖心旁为偏旁;奕字辈以言为偏旁;载字辈以氵为偏旁;溥字辈以亻为偏旁;毓字辈以山为偏旁 后面就不清楚了古代好听皇子名字 李后主李煜,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李恪 刘彻问一下适合小说中古代皇子,皇帝,王爷起名字用的字有哪些?一定要古风,有内涵,好听。 轩 墨 殇 翰 寒 安 苏 日 月 泽 崇 央 恭 信 风 华 修 涉
冲 武 阳 朗 易 期琅琊榜皇子排序,姓名及名号?!!! 琅琊榜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世的几位皇子中,三皇子身患残疾,六皇子胸无大志,九皇子又年纪尚幼。琅琊榜皇子排序:1皇长兄(祁王萧景禹),2太子(萧景宣后被废献王),3宁王(萧景亭),4皇后之子(夭折),5誉王(萧景桓),6淮王(此人只是一带而过),7靖王(萧景琰后被封为太子继承大统),8不明(没有提到),9最小的那个 年纪尚幼(此人也只提一句)古代太子的名字大全 昭明太子:
萧统(501年—531年5月30日)字德施,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长子,其母为贵嫔丁氏,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531年去世,死后谥“昭明”,故世称昭明太子。
懿文太子:
朱标(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洪武年间皇太子,建文帝之父。洪武二十五年,自秦中视察返京,患病,先于太祖去世,未即皇位,谥懿文太子。朱标嫡子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后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成祖靖难以后复称懿文太子。葬于南京明孝陵东侧。明惠帝所上陵号已无考,朱棣登基后改其名为“懿文太子园寝”,世人称之为“东陵”。
怀献太子:
怀献太子朱见济(1448年8月1日—1453年3月21日),是明代宗朱祁钰独子,母杭皇后。
朱见济在正统十三年七月初二日出生,景泰三年四月乙酉(1452年5月11日)立为太子,次年二月己亥(1453年3月21日)就夭折,年六岁。谥号怀献太子。天顺元年(1457年)复追废为世子。直至南明灭亡,朱见济也没再被承认为太子。
懿德太子:
李重润(683年-701年)原名李重照,为武照避讳,改名李重润。中国唐朝唐中宗李显嫡长子,韦皇后所生。
出生当年封皇太孙,开府,后因中宗废迁于房州而废府。圣历年间,中宗李显复为皇太子,李重润重新成为皇太孙,遂封邵王。大足元年,因与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一起议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而被武则天赐死。
706年,中宗继位之后,伤心爱子惨死,追封为懿德太子,并采用号墓为陵制度以帝王级别的墓制和陪葬品制度将他重新安葬,陪葬乾陵。由于他死的时候尚未娶正妃,中宗还为他聘国子监丞裴粹的亡女裴氏为冥婚,一同合葬。
章怀太子:
李贤(654年-684年),字明允,中国唐高宗李治第六子,也是武则天第二子。在其兄李弘死后,一度被封为太子,之后被废为庶人。
武则天得到政权以后,为避免李贤有什么轻举妄动,派丘神勣去巴州监视他。但丘神勣却做主将他囚于别处,逼他自杀,李贤遂死。武则天得知此事,于显福门为李贤举哀,贬丘神勣为叠州刺史,并恢复的王位。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追赠李贤司徒的官位,并派人迎其柩陪葬乾陵。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追赠皇太子地位,谥章怀太子,与其妃房氏合葬。
另表追封太子:
西梁:
孝惠太子萧嶚
陈朝:
孝怀太子陈克
唐:
惠庄太子李捴
惠文太子李范
惠宣太子李业
靖德太子李琮
靖恭太子李琬
恭懿太子李佋
昭靖太子李邈
文敬太子李謜
惠昭太子李宁
怀懿太子李凑
悼怀太子李普
靖怀太子李渼
恭哀太子李倚
宋:
昭成太子赵元僖
悼献太子赵祐
献愍太子赵茂
明:
哀冲太子朱载基
宪怀太子朱翊釴
怀冲太子朱慈然
悼怀太子朱慈焴
献怀太子朱慈炅
献愍太子朱慈烺
(南明):
怀愍太子朱慈爝
悼愍太子朱慈
哀愍太子朱慈炫
庄敬太子朱琳源
清:
端慧太子爱新觉罗永琏...余下全文>>中国古代所有皇帝的名字 秦朝
始皇帝 政
二世皇帝 胡亥
三世皇帝 子婴
西汉
太祖高皇帝 刘邦
孝惠皇帝 刘盈
前少帝 刘恭
后少帝 刘弘
太宗孝文皇帝 刘恒
孝景皇帝 刘启
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孝昭皇帝 刘弗陵
汉废帝(昌邑王)刘贺
中宗孝宣皇帝 刘询
高宗孝元皇帝 刘奭
统宗孝成皇帝 刘骜
孝哀皇帝 刘欣
元宗孝平皇帝 刘衎
孺子婴刘婴
新朝
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东汉
世祖光武皇帝 刘秀
显宗孝明皇帝 刘庄
肃宗孝章皇帝 刘炟
穆宗孝和皇帝 刘肇
孝殇皇帝 刘隆
恭宗孝安皇帝 李祜
前少帝(北乡侯)刘懿
敬宗孝顺皇帝 刘保
孝冲皇帝 刘炳
孝质皇帝 刘缵
威宗孝桓皇帝 刘志
孝灵皇帝 刘宏
后少帝(弘农王)刘辩
孝献皇帝 刘协
三国魏
太祖武皇帝 曹操*
高祖文皇帝 曹丕(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
烈祖明皇帝 曹睿
齐王 曹芳
高贵乡公 曹髦
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三国蜀
烈祖昭烈皇帝 刘备
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三国吴
太祖大皇帝 孙权
废皇帝(会稽王)孙亮
景皇帝 孙休
乌程侯 孙晧
西晋
世祖武皇帝 司马炎
孝惠皇帝 司马衷
孝怀皇帝 司马炽
孝愍皇帝 司马邺
东晋
中宗元皇帝 司马睿
肃宗明皇帝 司马绍
显宗成皇帝 司马衍
康皇帝 司马岳
孝宗穆皇帝 司马聃
哀皇帝 司马丕
废帝(海西公)司马奕
太宗简文皇帝 司马昱
烈宗孝武皇帝 司马曜
安皇帝 司马德宗
恭皇帝 司马德文
南朝宋
高祖武皇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太祖文皇帝 刘义隆
世祖孝武皇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太宗明皇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皇帝 刘准
南朝齐
太祖高皇帝 萧道成
世祖武皇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高宗明皇帝 萧鸾
东昏侯(炀皇帝)萧宝卷
和皇帝 萧宝融
南朝梁
高祖武皇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太宗简文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世祖孝元皇帝 萧绎
闵皇帝【贞阳侯】 萧渊明
敬皇帝 萧方智
废帝萧庄
南朝陈
高祖武皇帝 陈霸先
世祖文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 陈顼
后主(炀皇帝)陈叔宝
北朝北魏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珪
太宗明元皇帝 拓跋嗣
世祖太武皇帝 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高宗文成皇帝 拓跋濬
显祖献文皇帝 拓跋弘
高祖孝文皇帝 元宏
世宗宣武皇帝 元恪
肃宗孝明皇帝 元诩
殇皇帝 元姑娘(真名不详,为元诩之女)
幼主 元钊
敬宗孝庄皇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烈宗节闵皇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脩
北朝东魏
孝静皇帝元善见
北朝西魏
文皇帝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皇帝 元廓
北朝北齐
显祖文宣皇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皇帝 高演
世祖武成皇帝 高湛
......余下全文>>给古代皇子起名字 景桓好听吧,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希望采纳古代皇子宫殿名称都有哪些? 皇子出生后乃至幼年时,因需母亲抚育照料,一般随母亲居住在东西六宫,乃至稍稍长成至五六岁,一般就要移到专供皇子居住的地方。
皇子的住所不能称宫,只能称所,位置在御花园东西两侧,东西六宫的北端,号称东五所和西五所。因紫禁城后寝部分以乾清宫为主座宫殿,故东西五所正式名称为“乾东五所”和“乾西五所”。东西五所各由五组并列的三进院落组成。康熙时皇子都住在东西五所,按规定白天到上书房念书、放学后回所,到成年后才给予封号,搬到内务府分配给他的府邸。由于清代不立太子,诸皇子集中住在一两处,所以当其中一位皇子继承皇位的,原居处就成为“潜龙邸”。那是不能再作为后代皇子居所的,以免生觊觎之心、非分之想,一般升格为宫,作为皇帝临时小住之地或挪作他用。乾隆本来住在西五所,继位之后西五所便升崇为宫。乾隆将祖父康熙比作古代圣帝尧,自比明君舜。舜字重华,因此乾隆在改造潜龙邸的时候就将此处命名为重华宫。古代皇子的名字姓宇字起 这个真的是很不好说的,应为我看过很多一般都是先有名,之后有字,也可用地名起字,我给你复制点内容,你自己斟酌一下,怎么起:
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其:“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
⒈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职所在地等)。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
⒉官爵名(包括职衔、封号等)。如东汉发出“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豪言的马援称马伏波(曾任伏波将军),投笔从戎的班超称班定远(曾封定远侯),三国嵇康称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称杜工部、杜拾遗(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
⒊以室名、斋名、轩名、堂名为号的。如王夫之号姜斋取自他的室名;辛弃疾的号稼轩也是取自室名;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⒋在姓氏前加形容词指称特定的同姓者。南朝谢灵运和堂弟谢惠连都是诗人,被称为大、小谢。唐代诗人中老杜(亦作大杜)专指杜甫,小杜专指杜牧。老苏、大苏、小苏则指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⒌以几个姓并称特定的几个人。如 “马班”(或“班马”)指司马迁(《史记》作者)、班固(《汉书》作者);唐诗人中“李杜”是李白、杜甫,“元白”是元稹、白居易;“韩柳”是韩愈、柳宗元。还有前面提到的大谢小谢合称“二谢”,加上南朝另一诗人谢眺又合称“三谢”;“二程”专指宋代学者程颢、程颐兄弟;苏洵、苏轼、苏辙又合称“三苏”。
其实还有很多说法,你可以根据情况取,因为太可选性太大了。...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