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其用意是表现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次写“我那时”的“聪明”,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影》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3 21:46
- 提问者网友:却不属于对方
- 2021-12-23 13:1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12-23 13:47
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2.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3.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4.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5.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言之成理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12-23 14:13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