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有关故事。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7 20:50
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有关故事。
最佳答案
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谦虚学书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见柳公权这么不谦虚,想给他泼点凉水,去对他说:“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写得比你还要好。”柳公权听了有点不服气,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华原城。他亲眼看到那位无臂老人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用右脚夹住毛笔,龙飞凤舞地写对联,写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一点成绩真算不得什么。他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无臂老人沉思片刻,给他写了四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老人解释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用脚写字,已经练了五十多个年头。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牢牢记住老人的话。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练字。他搜集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他还时常请同学、亲友、陌生人指出自己书法上的不足之处。柳公权在书法领域不知满足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心正则笔正“心正则笔正”,这句话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说的。顾名思义,无非要求写字时要有一个端正的心态,认真对待写字,这样才能把字写好。但是细究起来,这句话却大有意味,很值得品一品。先来研究一下这句话的历史。《旧唐书》记载:“上(唐穆宗)问公权:‘卿书何能如是之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上荒纵政僻,遂默然改容,悟其以笔谏也。”柳公权发现唐穆宗怠于朝政,于是就在皇帝请教他如何才能把字写好的时候巧妙地进行劝谏,以书喻政,由此及彼,说出了“心正则笔正”这句话。唐穆宗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当场就知道柳公权是在“笔谏”,于是“默然改容”。这句话说得非常巧妙,无论在把握说话时机上还是说话的得体性上都非常恰当,不仅回答了君王的问题,又巧妙地劝谏了君王,以至于这句话能够一直流传于后世,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更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再来看柳公权其人。柳公权是中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了唐代书法的又一个巅峰。后世以“颜柳”并称,评价他们的字为“颜筋柳骨”,是历代书法艺术的楷模。柳公权从小就接受《柳氏家训》关于“德行”的教导,为人刚毅正直,终生以德行为根株,为人、书艺都具儒家风范。《新唐书》记载:“(柳公权)博贯经术,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周》书尤邃,每解一义,必数十百言。”他在研习儒学的同时,又于佛、道方面接触颇多,并有大量的书法创作,如《金刚经》、《清静经》、《度人经》、《阴符经序》等。柳公权既有佛道慰藉心灵,在滚滚红尘中自能得以超脱。他多方面的学识素养从心灵底处滋养着他,其刚毅正直的品行和超尘脱俗的佛道风范,都熔铸于柳书的风骨之中,流传千古。“心正则笔正”这句话不仅有他对书法境界的领悟,更有其对人生百态的感悟。对于这句名言,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是从书法技巧本身去分析。清代的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笔正则锋亦正,中锋即是正锋。古人谓心正则气定,气定则腕活,腕活则笔端,笔端则墨注,墨注则神凝,神凝则象滋,无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此正是先天一著工夫,省却多少言思拟议,所谓一了百了也。”他从写字技法上客观地评价了柳公权的这句话,提到了用笔的中锋,笔正了中锋自然就正,写出来的字也就漂亮。他用一个漂亮的排比句道出了书法之中正心凝神的真谛,并追至行文构思,一通百通,“一了百了”。周星莲以书写技法为出发点加以评述,其中道义,分析透彻,显而易见。借助于他的观点,我们很容易从书法技艺方面来理解柳公权的这句名言。其次是从伦理观去解析人格与书法的关系。儒家重伦理道德,在儒学的文化坐标中,书法被视为一种“心学”。“心正则笔正”强调书家的品格修养,后世多以人品高下作评书的标准之一。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柳少师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态,不知人情随想而见,如韩子所谓窃斧者乎?抑真尔也。然至使人见其书犹憎之,则其人可知矣。”他认为柳公权此言并非独为讽谏之意,而是道出了书法学固有的公理。就像韩非子讲的小孩偷斧子的故事一样,如果一个人品行不端,那么别人看到他的字,自然就会想到他为人的“侧媚之态”,也就自然会说他的字有“侧媚之态”。说到这里引出了中国书法史中两位颇受非议的人物。一位是元初的赵孟頫,一位是北宋的蔡京。赵孟頫是元代的书画家。他出生于南宋末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宋亡后在元朝为官,并且官居显位。虽然他书画双绝,但是后人却说他本是宋室皇族,却在元为官,实与投降变节无异,一个“贰臣”的帽子就毫不客气地扣在了他的头上。人是软骨头,字当然也是柔靡轻弱,不足为法。在现代人看来,这种说法太过牵强,而且以现代人的眼光,赵孟頫也没犯什么错,但这就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道德标准。或许赵孟頫尚能开脱,但是蔡京却是众口一致,无人不贬。蔡京是宋徽宗朝中的宰相,书法在当时堪称一绝,然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与秦桧等人齐名,位列“中国六大奸臣”之一。据考证,书法史上所谈到的宋代四大家“苏、黄、米、蔡”,其中的“蔡”原本就是指蔡京,但后人认为他是奸臣,有辱“书法家”的桂冠,于是以蔡襄取而代之。由这两人的事例可见,为人品格的修养是何等重要。“心正则笔正”,这句话不仅阐明了书法的理念,更揭示了做人的道理。戏剧界有句话与这句名言相似,叫“学戏先学德,做艺先做人”。抛开书法,抛开艺术,只谈人生。人生在世,匆匆数十载,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虽不求流芳百世,但也要问心无愧。“仰无愧于天,俯无怍于地”,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近读史书,遇柳公权笔谏之事,颇有感触,斗胆借此谏为题,聊抒心怀耳。乞以孙过庭《书谱》名句结尾。“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平正”二字妙哉绝哉,予甚慕之,习书练心,当假一生之期学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阳台墙柜怎么样做好?谁说说看?
房产证去名流程是怎么样的?谁晓得啊?有网友
忘不了过去,谁能让我忘记一切的过去
法国贝瑞滋孕妇CC霜、抗雾霾CC霜怎么样?
南方航空形象代言人是谁?
良良隔尿垫
请问龙华有可以租借到音响的地方吗
20:00叙利亚甲级---走地
作文题目,要有诗意的,大意就是追求与“心之
在广西房屋加固 建筑加固 结构补强 建筑植
“卡啦OK”这个词语有什么来历?
失恋了,夏天也到了,想要听几首欢快冰凉的歌
北京注册公司都是什么流程啊
上海4岁小朋友可以学乐高机器人吗?那里可以
中海达石家庄分公司怎么样
推荐资讯
榴莲壳要裂开才能熟吗?
腿酸身上无力,是怎么回事
从珠海香洲到中山石岐怎么坐车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经一路支行办
手上长了很多斑点是什么?
怀孕的女人能吃巧克力吗
天津莱尔维斯分店在哪里
哪里可以快速贷款六万,一个月内还清
温州市帝标五金卫浴有限公司地址谁知道?
想买一辆5万以下的微型车,以下哪款质量最好
330分能进屯留或长治哪个中学
在设计厨房防火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关于它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