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玩具配备工作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3 04:48
- 提问者网友:寂寞梧桐
- 2021-02-12 06:28
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玩具配备工作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鸦
- 2021-02-12 07:28
一、学前儿童认识新玩具的心理历程
年幼儿童有着无尽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7396261求知欲和好奇心。儿童会尝试区分不同的玩具,探究玩具的工作原理并了解玩具的使用方法。[1]学前儿童认识新玩具的大致心理历程如下。[2]
1.第一阶段院在操作中探索
面对一个新事物,儿童往往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操作,以满足探索欲望。研究显示,当面对一个新玩具时,儿童常用的探索方式主要有品尝、观察、旋转、近距离转移、拼插、敲击、投掷、组装、匹配等。例如,婴幼儿常常乐此不疲地把积木放在嘴里啃咬,或是拿在手里转来转去,[会把积木从一个盒子转移到另一个盒子等。总之,在最初的操作阶段,儿童常常会把玩具所有可能的玩法都尝试一遍。
2.第二阶段院熟悉之后的精通
儿童热衷于发现新事物。一旦熟悉了一个玩具,儿童会不断重复练习,以至精通掌握这个玩具的玩法。儿童通过不断练习来熟悉玩具并提高操作技能。例如,儿童在搭积木的时候会不断推倒重搭。在这一过程中,儿童表现出了无限的创造力。
3.第三阶段院获得玩具的意义
在精通玩具的基础上,儿童开始挑战自我。一旦挑战成功,他们便会赋予玩具新的意义,获得自我成就感。例如,儿童会将积一、学前儿童认识新玩具的心理历程
年幼儿童有着无尽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儿童会尝试区分不同的玩具,探究玩具的工作原理并了解玩具的使用方法。[1]学前儿童认识新玩具的大致心理历程如下。[2]
1.第一阶段院在操作中探索
面对一个新事物,儿童往往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操作,以满足探索欲望。研究显示,当面对一个新玩具时,儿童常用的探索方式主要有品尝、观察、旋转、近距离转移、拼插、敲击、投掷、组装、匹配等。例如,婴幼儿常常乐此不疲地把积木放在嘴里啃咬,或是拿在手里转来转去,[会把积木从一个盒子转移到另一个盒子等。总之,在最初的操作阶段,儿童常常会把玩具所有可能的玩法都尝试一遍。
2.第二阶段院熟悉之后的精通
儿童热衷于发现新事物。一旦熟悉了一个玩具,儿童会不断重复练习,以至精通掌握这个玩具的玩法。儿童通过不断练习来熟悉玩具并提高操作技能。例如,儿童在搭积木的时候会不断推倒重搭。在这一过程中,儿童表现出了无限的创造力。
3.第三阶段院获得玩具的意义
在精通玩具的基础上,儿童开始挑战自我。一旦挑战成功,他们便会赋予玩具新的意义,获得自我成就感。例如,儿童会将积木搭成宝塔,或者把一堆散乱的雪花片拼插成小房子等。学前儿童喜欢玩象征性游戏,或者极富想象力地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拿来作玩具,不断发现新玩法,赋予玩具多种意义。儿童还喜欢通过想象改变玩具原有的功能,如把篮子反扣在头上当帽子等。
总之,儿童在与玩具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会获得许多直接经验,包括与困难斗争、探索新事物、解决问题、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等。同时,玩玩具的过程[为儿童提供了表达情绪情感的机会。
二、为儿童设计和选择玩具可能面临的挑战
在为学前儿童设计和选择玩具时,我们要意识到儿童是独立的个体,与成人明显不同。
1.身体发育
儿童期是生长发育较为迅速的时期。伴随着生长发育,儿童不同身体部位间的比例发生了戏剧性变化。[3]新生儿的头部长度为身高的1/4,6岁时为身高的1/6,成人期则是1/8。与青少年期的身体发育大多集中在脊柱方面不同,幼儿期的四肢成长比较明显。从出生到步入成年,个体的腿长大约增加了5倍,躯干长度则增加了3倍。
无论在长度、宽度还是构造等方面,幼儿的骨骼都在持续发生变化。幼儿的骨骼需要受到适当刺激才能正常发育。活动过多或过少,或者是不适当的活动都会妨碍骨骼的发育。虽然幼儿时期的骨骼相当柔软且容易弯曲,理论上讲可以吸收更多的震荡与冲击力量而不至于发生断裂,但此时的骨骼末端及各个关节周围的组织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必须避免撞击力过大或使关节承载过重负荷的运动。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身体协调性较差。这是因为幼儿时期的身体重心接近肚脐,导致身体在维持动作平衡方面比较困难。伴随着生长发育,身体重心会逐渐下降到低于骨盆的位置,使得身体重心日益稳定。这[是儿童的身体协调性能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提高的原因之一。
由于身体的特殊性,学前儿童在玩玩具时比成人更容易受到伤害。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幼儿最容易遭受的伤害是窒息、割伤、刺破、异物入体、跌倒、撞击等。
2.认知发展
儿童好奇心强,喜欢冒险但缺乏判断能力。他们在寻求独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同时[在不断考验着教师和家长的监护能力。
儿童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具可塑性,其神经细胞的髓鞘化过程一直会持续到20岁。这种发育上的长期性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但同时[导致儿童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提高的缓慢。[4]从出生到5岁前,个体的大脑突触会迅速发展,之后是一个摒弃无用突触连接的“修剪”阶段。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修剪”突触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5]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增加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来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是可能的。
学前阶段存在着很多认知能力发展的敏感期。许多研究表明,敏感期内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刺激,有可能会导致儿童发展滞后。[6]儿童在感知觉等方面[与成人有很大区别。因此,我们在设计和选择儿童玩具时必须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这些特征。
此外,儿童的动机、兴趣甚至恐惧的对象都与成人有明显不同。儿童通常以一种不同于成人的方式来观察事物。他们想要去看、触摸、品尝、经历和体验。儿童很善于废物利用,经常利用一些废旧物品体验创造的乐趣。儿童的这些特征挑战着成人刻板化的设计思维。[7]
三、对设计和选择玩具的建议
为学前儿童设计和选择玩具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让玩具与儿童一起成长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成长步伐更加迅速,这对玩具的设计和选择提出了挑战。有效的设计需要认真研究并正确理解目标用户的需要。因此,为儿童设计和选择玩具时必须研究儿童的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以使玩具能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
同儿童一起成长的玩具通常会深受儿童喜爱,因为它充满挑战性。对于拥有实际购买力的成人来说,能与儿童一起成长的玩具[更有吸引力,因为儿童玩耍的年龄跨度较大,性价比较高。一些在尺寸、功能等方面可以调节的玩具,如某些益智玩具,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要,与儿童一起成长。
2.充分重视儿童非言语指标的观察和评估
为了评估玩具目标用户群的需要和偏好,玩具设计者总是会进行一些目标用户群的测试和访谈,但是要想清楚了解儿童的需要和偏好,只依靠言语指标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学前儿童要么不会说话,要么缺少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晰表达自己的需要。因此,在为儿童设计和选择玩具时,要重视对非言语指标的观察和评估。通常的观察和评估指标包括儿童对玩具的注视时间、探索时间、探索方式等。
3.落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为儿童设计和选择的玩具既要适应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能推动儿童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即要落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就是说,玩具既要在保证创造性与安全性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兴趣偏好,又要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即时需要,还要在立足于儿童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发展。
4.调动多感觉通道共同作用
新近研究表明,嗅觉、触觉与视觉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例如,是否加入香味刺激,会对婴儿对同一物体的探索行为(包括视觉注视和手部探索行为等)产生不同影响,至于这种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8]因此,为了使玩具更富有吸引力,玩具设计者除了要在外观造型或功能上多下功夫外,还要考虑增加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如增加声、光等方面的刺激等,以调动多感觉通道协调作用,增强玩具的吸引力。在为学前儿童选择玩具时[要对此多加考虑。
当玩具不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时,儿童就会感到无趣甚至烦躁。因此,针对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设计和选择相应的玩具很有必要。笔者根据0~6岁儿童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为玩具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以下建议。
0~3个月期间,婴幼儿大多只能用眼睛和耳朵感知世界。新生儿的最佳视距是距离脸部20~30厘米。他们偏好明亮的色彩,如红、黄、蓝、绿等,还喜欢一些对比强烈的颜色,如黑与白等。除此之外,他们还特别偏好脸部和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9]当婴儿慢慢长大时,他们会随着声音或物体的运动而转动头部。当有人和他说话时,婴儿会看着对方的嘴巴和眼睛。因此,这个阶段需要能为婴儿提供适当感官刺激,特别是视觉和听觉刺激的玩具,包括图片、镜子、各种发声物体等。另外,3个月左右的婴儿能直接用手和嘴巴去触摸物体。因此,玩具要易于
抓取和清洗。
3~6个月的婴幼儿可以用手去抓取或摇晃物体,还喜欢把东西放在嘴里啃咬。他们喜欢简单的社会交往,开始区分熟悉的家人和陌生人。这个时期主要是锻炼婴幼儿的触摸、抓取、拍打、扭转、摇晃、踢、咬等能力。因此,要倾向于考虑容易抓取、安全、能提供丰富感官刺激的玩具,如便于抓取的摇铃等。
6~12个月的婴幼儿的活动更加灵活,逐渐会爬行,尝试站立,踉踉跄跄行走。除了依然喜欢把东西放进嘴里外,婴幼儿开始拍打物体,扭转物体,甚至是扔、摔物体等。在11个月左右,许多婴幼儿能够记得人物、物体、游戏以及玩具的玩法。他们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观察周围的世界,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和说话,开始认识自己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他们喜欢玩简单的小游戏,还喜欢到户外活动。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咿呀学语。这个时期提供的玩具应当主要满足婴幼儿的活动和操纵需要,如发条玩具、积木等。
12~24个月的婴幼儿正忙着走、跑、跳、爬、推拉、搬运一些小物品。这时,婴幼儿的身体已经比较强壮。到2岁左右,他们会用脚踢东西,还能抓住较大的球体。他们开始堆砌积木,做标记,胡乱涂画,还喜欢反复取放物品。最初,婴幼儿只会将圆形物品放入圆洞内,慢慢地,他们可以准确取放其他形状的物体。他们喜欢将物品配对、分类、排序等。接触不同材质的玩具对他们来讲是一种乐趣,如沙子、水和泡沫等。这个时期的婴幼儿仍喜欢把小物品放进嘴里啃咬,因此监护人要注意避免婴幼儿吞咽小物件发生窒息的危险。相关人员可以根据这个时期婴幼儿的发展重点设计和选择玩具,以促进婴幼儿大动作(走、跳、跑、推、拉等)、精细动作(堆叠、拼插、抓取等)、平衡能力等的发展。
24~36个月的婴幼儿喜欢从高处往低处跳等,已经能较好地控制身体。精细动作能力的提高使得他们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装配和绘画活动。他们[开始认识数字,对节奏、大小、次序以及文字、图形和色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渴望独立,对成功和失败有强烈的感受。此时,婴幼儿的游戏以想象、幻想、模仿为主。他们喜欢模仿成人做饭、打扫卫生、修剪草坪、照顾婴儿等,还想用成人常用的工具来玩耍,如锅、铲、吸尘器和汽车等。为这一阶段的婴幼儿提供的玩具要有助于他们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6岁的婴幼儿已经能跑会跳,身体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他们喜欢冒险活动,并以此测试自己的体能和运动技巧。婴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他们可以用剪刀剪纸,抓握铅笔,操控鼠标和穿珠子,还会画一些抽象的图案。他们对戏剧表演的兴趣[达到高峰,喜欢使用各种道具来进行戏剧表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婴幼儿会表现出明显的性格差异。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提高身体技能,促进想象力发展。因此,为婴幼儿提供的玩具应有利于激发想象力,便于婴幼儿进行想象游戏、戏剧表演等。
综上所述,由于学前儿童的特殊性,为学前儿童提供的玩具必须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适合儿童的才是最好的。
年幼儿童有着无尽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7396261求知欲和好奇心。儿童会尝试区分不同的玩具,探究玩具的工作原理并了解玩具的使用方法。[1]学前儿童认识新玩具的大致心理历程如下。[2]
1.第一阶段院在操作中探索
面对一个新事物,儿童往往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操作,以满足探索欲望。研究显示,当面对一个新玩具时,儿童常用的探索方式主要有品尝、观察、旋转、近距离转移、拼插、敲击、投掷、组装、匹配等。例如,婴幼儿常常乐此不疲地把积木放在嘴里啃咬,或是拿在手里转来转去,[会把积木从一个盒子转移到另一个盒子等。总之,在最初的操作阶段,儿童常常会把玩具所有可能的玩法都尝试一遍。
2.第二阶段院熟悉之后的精通
儿童热衷于发现新事物。一旦熟悉了一个玩具,儿童会不断重复练习,以至精通掌握这个玩具的玩法。儿童通过不断练习来熟悉玩具并提高操作技能。例如,儿童在搭积木的时候会不断推倒重搭。在这一过程中,儿童表现出了无限的创造力。
3.第三阶段院获得玩具的意义
在精通玩具的基础上,儿童开始挑战自我。一旦挑战成功,他们便会赋予玩具新的意义,获得自我成就感。例如,儿童会将积一、学前儿童认识新玩具的心理历程
年幼儿童有着无尽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儿童会尝试区分不同的玩具,探究玩具的工作原理并了解玩具的使用方法。[1]学前儿童认识新玩具的大致心理历程如下。[2]
1.第一阶段院在操作中探索
面对一个新事物,儿童往往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操作,以满足探索欲望。研究显示,当面对一个新玩具时,儿童常用的探索方式主要有品尝、观察、旋转、近距离转移、拼插、敲击、投掷、组装、匹配等。例如,婴幼儿常常乐此不疲地把积木放在嘴里啃咬,或是拿在手里转来转去,[会把积木从一个盒子转移到另一个盒子等。总之,在最初的操作阶段,儿童常常会把玩具所有可能的玩法都尝试一遍。
2.第二阶段院熟悉之后的精通
儿童热衷于发现新事物。一旦熟悉了一个玩具,儿童会不断重复练习,以至精通掌握这个玩具的玩法。儿童通过不断练习来熟悉玩具并提高操作技能。例如,儿童在搭积木的时候会不断推倒重搭。在这一过程中,儿童表现出了无限的创造力。
3.第三阶段院获得玩具的意义
在精通玩具的基础上,儿童开始挑战自我。一旦挑战成功,他们便会赋予玩具新的意义,获得自我成就感。例如,儿童会将积木搭成宝塔,或者把一堆散乱的雪花片拼插成小房子等。学前儿童喜欢玩象征性游戏,或者极富想象力地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拿来作玩具,不断发现新玩法,赋予玩具多种意义。儿童还喜欢通过想象改变玩具原有的功能,如把篮子反扣在头上当帽子等。
总之,儿童在与玩具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会获得许多直接经验,包括与困难斗争、探索新事物、解决问题、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等。同时,玩玩具的过程[为儿童提供了表达情绪情感的机会。
二、为儿童设计和选择玩具可能面临的挑战
在为学前儿童设计和选择玩具时,我们要意识到儿童是独立的个体,与成人明显不同。
1.身体发育
儿童期是生长发育较为迅速的时期。伴随着生长发育,儿童不同身体部位间的比例发生了戏剧性变化。[3]新生儿的头部长度为身高的1/4,6岁时为身高的1/6,成人期则是1/8。与青少年期的身体发育大多集中在脊柱方面不同,幼儿期的四肢成长比较明显。从出生到步入成年,个体的腿长大约增加了5倍,躯干长度则增加了3倍。
无论在长度、宽度还是构造等方面,幼儿的骨骼都在持续发生变化。幼儿的骨骼需要受到适当刺激才能正常发育。活动过多或过少,或者是不适当的活动都会妨碍骨骼的发育。虽然幼儿时期的骨骼相当柔软且容易弯曲,理论上讲可以吸收更多的震荡与冲击力量而不至于发生断裂,但此时的骨骼末端及各个关节周围的组织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必须避免撞击力过大或使关节承载过重负荷的运动。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身体协调性较差。这是因为幼儿时期的身体重心接近肚脐,导致身体在维持动作平衡方面比较困难。伴随着生长发育,身体重心会逐渐下降到低于骨盆的位置,使得身体重心日益稳定。这[是儿童的身体协调性能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提高的原因之一。
由于身体的特殊性,学前儿童在玩玩具时比成人更容易受到伤害。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幼儿最容易遭受的伤害是窒息、割伤、刺破、异物入体、跌倒、撞击等。
2.认知发展
儿童好奇心强,喜欢冒险但缺乏判断能力。他们在寻求独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同时[在不断考验着教师和家长的监护能力。
儿童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具可塑性,其神经细胞的髓鞘化过程一直会持续到20岁。这种发育上的长期性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但同时[导致儿童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提高的缓慢。[4]从出生到5岁前,个体的大脑突触会迅速发展,之后是一个摒弃无用突触连接的“修剪”阶段。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修剪”突触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5]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增加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来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是可能的。
学前阶段存在着很多认知能力发展的敏感期。许多研究表明,敏感期内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刺激,有可能会导致儿童发展滞后。[6]儿童在感知觉等方面[与成人有很大区别。因此,我们在设计和选择儿童玩具时必须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这些特征。
此外,儿童的动机、兴趣甚至恐惧的对象都与成人有明显不同。儿童通常以一种不同于成人的方式来观察事物。他们想要去看、触摸、品尝、经历和体验。儿童很善于废物利用,经常利用一些废旧物品体验创造的乐趣。儿童的这些特征挑战着成人刻板化的设计思维。[7]
三、对设计和选择玩具的建议
为学前儿童设计和选择玩具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让玩具与儿童一起成长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成长步伐更加迅速,这对玩具的设计和选择提出了挑战。有效的设计需要认真研究并正确理解目标用户的需要。因此,为儿童设计和选择玩具时必须研究儿童的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以使玩具能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
同儿童一起成长的玩具通常会深受儿童喜爱,因为它充满挑战性。对于拥有实际购买力的成人来说,能与儿童一起成长的玩具[更有吸引力,因为儿童玩耍的年龄跨度较大,性价比较高。一些在尺寸、功能等方面可以调节的玩具,如某些益智玩具,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要,与儿童一起成长。
2.充分重视儿童非言语指标的观察和评估
为了评估玩具目标用户群的需要和偏好,玩具设计者总是会进行一些目标用户群的测试和访谈,但是要想清楚了解儿童的需要和偏好,只依靠言语指标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学前儿童要么不会说话,要么缺少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晰表达自己的需要。因此,在为儿童设计和选择玩具时,要重视对非言语指标的观察和评估。通常的观察和评估指标包括儿童对玩具的注视时间、探索时间、探索方式等。
3.落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为儿童设计和选择的玩具既要适应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能推动儿童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即要落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就是说,玩具既要在保证创造性与安全性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兴趣偏好,又要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即时需要,还要在立足于儿童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发展。
4.调动多感觉通道共同作用
新近研究表明,嗅觉、触觉与视觉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例如,是否加入香味刺激,会对婴儿对同一物体的探索行为(包括视觉注视和手部探索行为等)产生不同影响,至于这种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8]因此,为了使玩具更富有吸引力,玩具设计者除了要在外观造型或功能上多下功夫外,还要考虑增加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如增加声、光等方面的刺激等,以调动多感觉通道协调作用,增强玩具的吸引力。在为学前儿童选择玩具时[要对此多加考虑。
当玩具不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时,儿童就会感到无趣甚至烦躁。因此,针对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设计和选择相应的玩具很有必要。笔者根据0~6岁儿童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为玩具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以下建议。
0~3个月期间,婴幼儿大多只能用眼睛和耳朵感知世界。新生儿的最佳视距是距离脸部20~30厘米。他们偏好明亮的色彩,如红、黄、蓝、绿等,还喜欢一些对比强烈的颜色,如黑与白等。除此之外,他们还特别偏好脸部和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9]当婴儿慢慢长大时,他们会随着声音或物体的运动而转动头部。当有人和他说话时,婴儿会看着对方的嘴巴和眼睛。因此,这个阶段需要能为婴儿提供适当感官刺激,特别是视觉和听觉刺激的玩具,包括图片、镜子、各种发声物体等。另外,3个月左右的婴儿能直接用手和嘴巴去触摸物体。因此,玩具要易于
抓取和清洗。
3~6个月的婴幼儿可以用手去抓取或摇晃物体,还喜欢把东西放在嘴里啃咬。他们喜欢简单的社会交往,开始区分熟悉的家人和陌生人。这个时期主要是锻炼婴幼儿的触摸、抓取、拍打、扭转、摇晃、踢、咬等能力。因此,要倾向于考虑容易抓取、安全、能提供丰富感官刺激的玩具,如便于抓取的摇铃等。
6~12个月的婴幼儿的活动更加灵活,逐渐会爬行,尝试站立,踉踉跄跄行走。除了依然喜欢把东西放进嘴里外,婴幼儿开始拍打物体,扭转物体,甚至是扔、摔物体等。在11个月左右,许多婴幼儿能够记得人物、物体、游戏以及玩具的玩法。他们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观察周围的世界,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和说话,开始认识自己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他们喜欢玩简单的小游戏,还喜欢到户外活动。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咿呀学语。这个时期提供的玩具应当主要满足婴幼儿的活动和操纵需要,如发条玩具、积木等。
12~24个月的婴幼儿正忙着走、跑、跳、爬、推拉、搬运一些小物品。这时,婴幼儿的身体已经比较强壮。到2岁左右,他们会用脚踢东西,还能抓住较大的球体。他们开始堆砌积木,做标记,胡乱涂画,还喜欢反复取放物品。最初,婴幼儿只会将圆形物品放入圆洞内,慢慢地,他们可以准确取放其他形状的物体。他们喜欢将物品配对、分类、排序等。接触不同材质的玩具对他们来讲是一种乐趣,如沙子、水和泡沫等。这个时期的婴幼儿仍喜欢把小物品放进嘴里啃咬,因此监护人要注意避免婴幼儿吞咽小物件发生窒息的危险。相关人员可以根据这个时期婴幼儿的发展重点设计和选择玩具,以促进婴幼儿大动作(走、跳、跑、推、拉等)、精细动作(堆叠、拼插、抓取等)、平衡能力等的发展。
24~36个月的婴幼儿喜欢从高处往低处跳等,已经能较好地控制身体。精细动作能力的提高使得他们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装配和绘画活动。他们[开始认识数字,对节奏、大小、次序以及文字、图形和色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渴望独立,对成功和失败有强烈的感受。此时,婴幼儿的游戏以想象、幻想、模仿为主。他们喜欢模仿成人做饭、打扫卫生、修剪草坪、照顾婴儿等,还想用成人常用的工具来玩耍,如锅、铲、吸尘器和汽车等。为这一阶段的婴幼儿提供的玩具要有助于他们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6岁的婴幼儿已经能跑会跳,身体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他们喜欢冒险活动,并以此测试自己的体能和运动技巧。婴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他们可以用剪刀剪纸,抓握铅笔,操控鼠标和穿珠子,还会画一些抽象的图案。他们对戏剧表演的兴趣[达到高峰,喜欢使用各种道具来进行戏剧表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婴幼儿会表现出明显的性格差异。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提高身体技能,促进想象力发展。因此,为婴幼儿提供的玩具应有利于激发想象力,便于婴幼儿进行想象游戏、戏剧表演等。
综上所述,由于学前儿童的特殊性,为学前儿童提供的玩具必须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适合儿童的才是最好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