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在诗词中的意象,"芭蕉"在古诗中代表的意象?(在线等,急)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1 21:22
- 提问者网友:送舟行
- 2021-04-21 08:45
芭蕉在诗词中的意象,"芭蕉"在古诗中代表的意象?(在线等,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4-21 09:02
梧桐、芭蕉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动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以上所举自然之物,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偿凄凉,而是表现出诗人激昂的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怀远之意。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动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以上所举自然之物,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偿凄凉,而是表现出诗人激昂的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怀远之意。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