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机】小学数学练习课利用什么方法教学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18:08
- 提问者网友:树红树绿
- 2021-02-15 09:10
【小学数学练习机】小学数学练习课利用什么方法教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2-15 09:50
【答案】 练习课么?那主要是练习学过的知识。搜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准备(5分左右)
练习是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练习课主要是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技能,同时伴随着巩固知识、发展智能和培育情感。因此,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前,应当安排一组准备题,使学生在心理、生理、情感、知识等各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这部分内容的安排要特别注重三点,一是知识的激活,二是思维的激发,三是情感的激励。
1.知识的激活。激活知识有两个目的,一是突出知识中的重要因素,二是强化知识中的基本要素。练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就是知识中的重要因素。在准备阶段,我们经常安排一些突出解题关键的基本题为解答复合题作准备。就练习课而言,其基本要素几乎都可以归结到口算训练上。因此,几乎每堂练习课上都要安排一组有关联的口算训练。我们的基本做法是用小黑板挂出20道左右的口算题,让全班学生直接写得数,再由一名学生与大家核对答案。
2.思维的激发。准备阶段安排一些调理思维的习题,确保学生思维的启动和运作。
3.情感的激励。上课开始就宣布练习课的课题,用鼓励性语言提出本练习课中采用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一开始就将课堂气氛调节好。
这里有两点说明,一是练习课中的“准备”与新授课中的“铺垫”有差异。“铺垫”必须紧紧瞄准新知而来,侧重于知识,落实在旧知的生长点上,为新知学习打下“锚桩”(从属关系);“准备”侧重于技能方面,为顺利“练习”的活动“关节”(并列关系)。练习课中的“激励”与复习课中的“亮标”(出示复习目标)也不同。“亮标”是从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三个方面向学生提出普遍的要求,人人必须达到;“激励”是没有上限的要求,也不是人人都能全部达到的,但实际上都要超过现有水平的一种潜在发展目标。比如,教师提出:“比一比谁的解法多,谁的解法好。”这不可能是全班的统一目标。对于有些学生能完成一解就可以了,能完成二解就可奖励了,等等,因人而异。
二、导练(12分左右)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组组练习题,或边练边评,或由学生一鼓作气练完后再逐题评讲,达到练习的目的。其间以学生“练”为主,教师“评”为辅。有些习题让学生做后只需对一下答案,不必评讲。
为了提高“导练”质量,教师要力求解决好三个问题:
1.设计好练习。设计好练习是成功练习的前提。如何设计好练习是一门很费思索的学问,我们觉得要注意:①围绕重点,精选习题;②由易到难,呈现题组;③形式灵活,题型多变。
习题可以自编也可摘选,但都应围绕重点展开,不能贪多求杂,确保12分内练习得有意义、有趣味。
采用题组练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教师评讲,同时可以解决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问题。
练习形式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运用,不可千篇一律。注意口练与笔练、集体练与个人练等的交替运用。习题题型也要多变,封闭题型与开放题型、填空题型与选择题型、顺向题型与逆向题型、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编题与解题等,均应根据练习需要而灵活把握。
2.组织好练习。组织练习是“导练”的实质,“导练”就是有指导、有组织的练习过程。要通过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有组织的练习还包括习题的临时增删、节奏的随时控制、要求的适时调整等。
3.评讲好练习。评讲一般安排在练习后进行,也可安排在练习前或练习时。练习前的评讲,目的是唤起学生注意,提醒学生避免出错,起到前馈控制的作用;练习时的评讲,属于即时反馈,即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指出来,以引起学生注意;更多的是练习后的评讲,如果采用题组练习,那么最常用的办法是一组练习完毕后教师讲评,之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以此类推。评讲内容包括:判断练习结果的正误,比较练习过程的异同,评估习题的价值与功能,指出解题的关键与注意点。
三、概括(3分左右)
解题重要的不是统计做了多少题目,而是是否掌握了一类题的实质,即有无形成基本的解题模式,只有真正掌握了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才算掌握了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规律。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总结和概括出练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获得有意义的练习成果。因此,练习成果不是简单地用练习所得分数来说明,而是通过学生对解题规律总结与概括的水平来判断的。根据学生的概括水平,可采用小组讨论、教师指点、学生独立概括的策略。大家用得比较多也比较好的做法是采用“填空”形式把概括的结论总结出来。
四、检测(12分左右)
学生练习了,教师评讲了,师生又一起概括了,这时就有必要检测一下练习效果。通常选用课本或练习册上的习题进行检测,最好是教师预先编制并印刷好,课上发给学生做。为了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数量与难度都要控制好,同时设计一些附加题,使做得快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题目。
五、反馈(8分左右)
学生练习结束后,应及时反馈练习效果。反馈过程的一般程序是:
1.教师或学生分析解题过程,核对解题结论。
2.学生自己批改或同桌交换批改。
3.统计检测结果。(全对的、错1题的……分别举手)
4.错的同学订正,对的同学另做思考题。
5.教师抽查部分学生的检测题。
两点说明:
“导练”与“检测”中的习题类型如何掌握?“导练”中可选用多种不同的题型让学生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灵活应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检测”中的题型不宜有太多的变化,一般是练习册上的封闭题型,或教师事先印制的标准练习题,目的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检测出学生的基本成绩,如果再在题型上花过多精力也显得重复。
“反馈”可不可放在下一堂课上?一般说来,反馈越快练习效果越好。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多练,扩大“检测”时间,待到下课时才收检测本子或卷子,教师课后再批改。我们认为,练习课上从“准备”到“检测”,学生足足练习了30分左右时间,一味追求多练,学生会厌倦。同时,练习课是通过练习反馈学习效果,而且反馈越好效果越好,学生的需求也相应地得到较快的满足。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发现“检测”中的出错题可以当堂订正,防止错误痕迹的加深。因此,“反馈”这一环节应在本节课完成。
收起
一、准备(5分左右)
练习是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练习课主要是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技能,同时伴随着巩固知识、发展智能和培育情感。因此,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前,应当安排一组准备题,使学生在心理、生理、情感、知识等各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这部分内容的安排要特别注重三点,一是知识的激活,二是思维的激发,三是情感的激励。
1.知识的激活。激活知识有两个目的,一是突出知识中的重要因素,二是强化知识中的基本要素。练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就是知识中的重要因素。在准备阶段,我们经常安排一些突出解题关键的基本题为解答复合题作准备。就练习课而言,其基本要素几乎都可以归结到口算训练上。因此,几乎每堂练习课上都要安排一组有关联的口算训练。我们的基本做法是用小黑板挂出20道左右的口算题,让全班学生直接写得数,再由一名学生与大家核对答案。
2.思维的激发。准备阶段安排一些调理思维的习题,确保学生思维的启动和运作。
3.情感的激励。上课开始就宣布练习课的课题,用鼓励性语言提出本练习课中采用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一开始就将课堂气氛调节好。
这里有两点说明,一是练习课中的“准备”与新授课中的“铺垫”有差异。“铺垫”必须紧紧瞄准新知而来,侧重于知识,落实在旧知的生长点上,为新知学习打下“锚桩”(从属关系);“准备”侧重于技能方面,为顺利“练习”的活动“关节”(并列关系)。练习课中的“激励”与复习课中的“亮标”(出示复习目标)也不同。“亮标”是从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三个方面向学生提出普遍的要求,人人必须达到;“激励”是没有上限的要求,也不是人人都能全部达到的,但实际上都要超过现有水平的一种潜在发展目标。比如,教师提出:“比一比谁的解法多,谁的解法好。”这不可能是全班的统一目标。对于有些学生能完成一解就可以了,能完成二解就可奖励了,等等,因人而异。
二、导练(12分左右)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组组练习题,或边练边评,或由学生一鼓作气练完后再逐题评讲,达到练习的目的。其间以学生“练”为主,教师“评”为辅。有些习题让学生做后只需对一下答案,不必评讲。
为了提高“导练”质量,教师要力求解决好三个问题:
1.设计好练习。设计好练习是成功练习的前提。如何设计好练习是一门很费思索的学问,我们觉得要注意:①围绕重点,精选习题;②由易到难,呈现题组;③形式灵活,题型多变。
习题可以自编也可摘选,但都应围绕重点展开,不能贪多求杂,确保12分内练习得有意义、有趣味。
采用题组练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教师评讲,同时可以解决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问题。
练习形式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运用,不可千篇一律。注意口练与笔练、集体练与个人练等的交替运用。习题题型也要多变,封闭题型与开放题型、填空题型与选择题型、顺向题型与逆向题型、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编题与解题等,均应根据练习需要而灵活把握。
2.组织好练习。组织练习是“导练”的实质,“导练”就是有指导、有组织的练习过程。要通过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有组织的练习还包括习题的临时增删、节奏的随时控制、要求的适时调整等。
3.评讲好练习。评讲一般安排在练习后进行,也可安排在练习前或练习时。练习前的评讲,目的是唤起学生注意,提醒学生避免出错,起到前馈控制的作用;练习时的评讲,属于即时反馈,即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指出来,以引起学生注意;更多的是练习后的评讲,如果采用题组练习,那么最常用的办法是一组练习完毕后教师讲评,之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以此类推。评讲内容包括:判断练习结果的正误,比较练习过程的异同,评估习题的价值与功能,指出解题的关键与注意点。
三、概括(3分左右)
解题重要的不是统计做了多少题目,而是是否掌握了一类题的实质,即有无形成基本的解题模式,只有真正掌握了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才算掌握了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规律。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总结和概括出练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获得有意义的练习成果。因此,练习成果不是简单地用练习所得分数来说明,而是通过学生对解题规律总结与概括的水平来判断的。根据学生的概括水平,可采用小组讨论、教师指点、学生独立概括的策略。大家用得比较多也比较好的做法是采用“填空”形式把概括的结论总结出来。
四、检测(12分左右)
学生练习了,教师评讲了,师生又一起概括了,这时就有必要检测一下练习效果。通常选用课本或练习册上的习题进行检测,最好是教师预先编制并印刷好,课上发给学生做。为了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数量与难度都要控制好,同时设计一些附加题,使做得快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题目。
五、反馈(8分左右)
学生练习结束后,应及时反馈练习效果。反馈过程的一般程序是:
1.教师或学生分析解题过程,核对解题结论。
2.学生自己批改或同桌交换批改。
3.统计检测结果。(全对的、错1题的……分别举手)
4.错的同学订正,对的同学另做思考题。
5.教师抽查部分学生的检测题。
两点说明:
“导练”与“检测”中的习题类型如何掌握?“导练”中可选用多种不同的题型让学生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灵活应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检测”中的题型不宜有太多的变化,一般是练习册上的封闭题型,或教师事先印制的标准练习题,目的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检测出学生的基本成绩,如果再在题型上花过多精力也显得重复。
“反馈”可不可放在下一堂课上?一般说来,反馈越快练习效果越好。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多练,扩大“检测”时间,待到下课时才收检测本子或卷子,教师课后再批改。我们认为,练习课上从“准备”到“检测”,学生足足练习了30分左右时间,一味追求多练,学生会厌倦。同时,练习课是通过练习反馈学习效果,而且反馈越好效果越好,学生的需求也相应地得到较快的满足。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发现“检测”中的出错题可以当堂订正,防止错误痕迹的加深。因此,“反馈”这一环节应在本节课完成。
收起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2-15 11:18
谢谢解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