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糜烂性胃炎
- 提问者网友:遮云壑
- 2021-04-29 05:29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荒野風
- 2021-04-29 06:44
中医治疗:胃友汤
处方:黄芪30克,肉桂10克,吴茱萸10克,枳壳10克,片姜黄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丹参3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甘草6克。
加减:伴肠上皮化生者加水蛭10克,乌梢蛇8克;伴溃疡者加白芷10克,白及14克,姜半夏10克,蒲公英10克;伴胃粘膜粗糙不平,隆起结节或痘疹性胃炎者加炮山甲10克,王不留行15克,海藻15克;伴粘膜脱垂者加党参10克,枳实10克,炮山甲10克,王不留行15克,水蛭10克;若胃酸过多者加服二陈汤;胃酸过少或无酸者酌加山楂、沙参、乌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注意
调理饮食包括避免粗糙,浓烈香辛和过热食物,以减少对粘膜的刺激;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或不吃烟薰,腌制食物,减少食盐的摄入量。 饮食要定时定量,多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胃炎应忌烈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和辣椒、胡椒、芥末等辛辣芳香调料。最忌食无定时、食无定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治疗胃病的关键。
食疗
茄子 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作用:清热止血。宜于便血,便秘。虚寒泄泻、孕妇忌食。
柿子 味甘涩、性寒,归心、肺、大肠经。作用:润肺止咳,凉血止血,涩肠止泻。宜于热证吐血,便血,反胃,呃逆。虚寒证、湿证忌食。
藕 味甘、性寒,归心、脾、胃经。作用,生用凉血散瘀,清热生津,熟用健脾开胃,养血生肌,止泻。生用宜于瘀血胃腹疼痛,吐血,便血,寒证忌食。熟用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泄泻。
空心菜(蕹菜) 味甘、性寒,归肠、胃经。作用;凉血止血,滑肠通便,清热利湿。宜于血热吐血,便 血,湿热胃痛,肠胃燥热便秘。虚寒证、泄泻者忌食。
黑木耳 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作用:凉血止血。宜于血热吐血、便血,大便干燥。虚寒证、脾虚泄泻者忌食。
醋 味酸苦、性温,归肝、胃经。作用:活血祛瘀,止血,安蛔、解毒。宜于瘀血胃腹疼痛,食欲不振,吐血、便血。外感者忌食,不宜与茯苓同食。
- 1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4-29 08:19
糜烂性胃炎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多将糜烂性胃炎归入“胃脘痛”范围,,。
糜烂性胃炎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多曾烧灼样或灼热感,一般伴有腹胀,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有部分病人有并发出血而出现黑便或呕血。
糜烂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味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可能由于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治病因素胃黏膜血流减少或正常黏膜防御机制的破坏加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而发病。
糜烂性胃炎要及早治疗,控制不好很容易在此基础上形成溃疡,西医一般采用胃黏膜保护剂,抑制胃酸药合并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治疗合并应用消炎药,但服药时间长,疗效不明显,极易复发,中医药治疗糜烂性胃炎相对来说起效快,疗效好,不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