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有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形成噬菌斑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 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 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 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有噬菌体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3 22:00
- 提问者网友:斑駁影
- 2021-02-03 11:54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2-03 13:03
A. 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B. 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 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D. 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解析:A正确,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不能直接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需要先对细菌进行标记,再利用噬菌体侵染已经被标记的细菌,从而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B正确,a~b段噬菌斑的数量稳定,但b后噬菌斑的数量迅速上升,说明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当每个细菌体内形成一定数量的噬菌体后,导致细菌裂解死亡,从而形成噬菌斑;C错误,无法根据噬菌斑的数量确定噬菌体的繁殖代数;D正确,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较慢以至不再增加,是由于细菌大多被噬菌体裂解。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2-03 13:25
这个问题我还想问问老师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