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赏析】《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和赏析、分析!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7 07:49
- 提问者网友:孤凫
- 2021-01-26 16:18
【兰亭集序赏析】《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和赏析、分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1-26 16:25
【答案】 【写作背景】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作者简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住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他书法精绝,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兰亭浅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兰亭来龙去脉】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 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有司徒谢安、辞赋家 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 二人.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 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 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 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灸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 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 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 ,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 艺术上多样与统五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我国书法艺术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禊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现在陈列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复制品),真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个铁证.“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 王羲之真迹的摹本.因其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维妙维肖,不但墨色燥润浓淡相当 自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 时的用笔的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远,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 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作者简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住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他书法精绝,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兰亭浅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兰亭来龙去脉】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 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有司徒谢安、辞赋家 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 二人.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 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 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 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灸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 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 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 ,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 艺术上多样与统五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我国书法艺术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禊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现在陈列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复制品),真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个铁证.“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 王羲之真迹的摹本.因其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维妙维肖,不但墨色燥润浓淡相当 自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 时的用笔的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远,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 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1-26 17:11
感谢回答,我学习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