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白露为霜 虞邯 要到了白露.方知道什么是秋色. 倒不是因为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10:15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02-08 16: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白露为霜 虞邯 要到了白露.方知道什么是秋色. 倒不是因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空山清雨
- 2021-02-08 17:00
答案:
1.(1)提醒:从旁指点,促使注意。说秋天和白露是生命的提醒,赋予秋天和白露以人的感情色彩,读起来很亲切温暖。
2.一方面,白露会给胡杨、枫叶和蒹葭留下鲜明的季节特征;另一方面,作者又用这些景物特征烘托出自露自身的时分特点,突出自露和秋天的牺切关系。
3.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正面阐述,八个字表达了一种美好的妙不可言的境界;其次,用陈子昂诗歌的高远境界作衬托;再次,和日本作品《枕草子》对比,突出这八个的美丽境界。
4.作者认为,苏轼面对个人的不幸境遇,面对宋朝的文明衰退,乐观豁达,潇洒风流,尽情享用无边秋色。所以说苏轼不负清秋。
【解析】
1.(1)两个“提醒”的含义不难理解,在句子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秋天人格化,富有情趣。
2.文中第二段作者选取了秋季白露时最有季节特征的事物,这些事物的作用能够突出秋季季节的特征。
3.第5段是分三个层次来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进行阐释的。第一层到“如不可言”,写美好的妙不可言的境界;第二层到“似乎都可以追索到此’,用陈子昂诗歌高远境界来衬托,余下的是第三层,和日本作品对比,突出这个美丽境界。概括层意即可。
4.信息检测区间在第10段和第11段。第10段结合《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轹副便时所作的写作背景,再结合本段苏轼对人生乐观豁达的态度;第11段结合“在文明的末世”信息,可以概括得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2-08 18:14
我学会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