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农历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20:58
- 提问者网友:溺爱和你
- 2021-02-09 09:39
二十四节气与农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2-09 10:19
二十四节气与农历的关系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很多人过生日的时候,大家会问,是阴历还是阳历?阴历就是农历的俗语,也称夏历、中历、旧历。定月的方法是用朔望月周期给出,朔所在日为初一,朔望月长约29天半,所以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什么是朔望月呢?
当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农历每月的初一。
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或六十日。
在农历每月初八前后,这时月亮的西半边是明的,东半边提暗的,叫做上弦。
农历每月二十三日前后,这时月亮东半边是明的,西半边是暗的,叫做下弦。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为十三个月,其中某一月为闰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闰月则为闰八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设置闰月的方法是:农历月份中无“中气”的月份则是闰月。什么是中气?
农历根据太阳的位置,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十二个为节气,十二个为中气。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农历和公历有没有确切的换算关系呢?答案是没有。农历记法中采用十九年七闰,即十九年内有七个闰月,所以大体上的一个规律是十九年轮回一次,但并不十分准确,偶尔会前差一天,偶尔会后差一天,如果不信看看各自十九岁生日那天,阴阳历是不是相当接近甚至重合。除十九年的大循环外,某些年份,由于闰月的调整,依然存在公历农历重合的情况,8年之中约有三个闰月,也存在8、9年一轮的公历农历循环,误差要大于19年的循环,可以差几天。严格的说,埂,9年的循环应该在19年循环内,起点年份应该相同。例如,已知X年的农历,可以推演除X+19年,X+28年的近似农历,误差很小。
参考资料:www.tianya.cn/new/techforum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还是公历推算的?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度。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度。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妈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余下全文>>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还是阴历划分的? 是按阴历划分的,以下是24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我国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 D.因为在阳历中节气日期是不变的,而阳历的依据是地球绕日周期,因此选D。农历二十四节气排序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另外送你一首节气歌: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这个“天”无意思)
夏满芒夏暑相连。
钉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节气规律 人们一般都通过黄道日历得知准确的节气时间,还有一种节气日期速算法: 通式寿星公式——[Y×D+C]-L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您知道前一年的某一节气准确时间,可以通过一首歌谣轻易算出,之后的年份就是该节气的时间,节气的规律歌诀如下:立春五日三时头 惊蛰倒退三时首一时一刻清时节 立夏九时三刻收芒种两日退一时 小暑三日五时求五日退三立秋节 白露六日退一周寒露六日加六时 立冬六日七时游大雪六日四时到 小寒五日九时收解释1.立春五日三时头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要知道这一年的立春是在哪一天,应该先知道前一年的立春时间。例如想知道1998年的立春时间。只要知道1997年的立春时间就可以推了。查97年的立春时间是96年的12月27日寅时,根据歌诀中要加上五天另三个时辰,再加上97年的小月为6天,(因为96年的12月是小月,但27己交立春,故应算上这一天,12月27日寅时十5天3时十6天=98年正月初八的巳时。注意:若上年有闰月,则将实际立春时间提前一个月即可。(实际上是98年正月初八辰时立春)2.惊蛰倒退三时首只要知道了这一年的立春时间,就可以推出全年的交节时间,以98年为例,98年立春是正月初八的辰时,那么98年的惊蛰,只要在立春日的基础上倒退三个时辰,即98年的二月初八五时交惊蛰节。(万年历交节时间:二月初八寅时)3.一时一刻清时节以这一立春时间为基础,加一个时辰再加小月数为清明的交节时间,如98年立春是正月初八辰时加上一个时辰(这里要注意,立春到清明有1个小月,故应加一天),所以98年的三月初九的巳时交清明。(万年历交节时间为三月初九辰时)4.立夏九时三刻收,同理,此此年立春为基础,加上九个时辰三刻,再加小月数,为立夏交节时间(立春到立夏二个小月,故应加2天),则初八辰时十2天十9个时辰=十一日的丑时。(四月十一日丑时交立夏)(实际万年历交节时间为四月十-日丑时)5.芒种两日退一时''同理,此立春日为基础,加上两天减回一个时辰,再加上二月,三月两个小月的两天,初八辰时十2天一l时辰十2天:12日卯时,即五月12日卯时交立夏。(万年历交节时间为5月12日卯时)6.明、暑三日五时求同理,以立春日为准加上3天5个时辰,再加上小月数,就是小暑的交节时间,初八辰时十3天5个时辰十3天=14日酉时。(立春到小暑有3个小月,故加3天)故98年的闰有5月14日酉时交小暑。(万年历交节时间为闰5月14日申时)7.五日退三立秋节同理,以立春日为基准加上5天减个时辰,再加上小月数,就为立秋的交节时间,初8辰时十5天一3个时辰十4天=17日丑时。(立春到立秋有4个小月,故加4天)万年历交节时间为6月17日丑时。8.白露六日退一周同理,以立春日为基准,加上6天减一个时辰,再加上小月的数,就为白露的交节时间:初8辰时+6天一1个时辰十4天=18日卯时(立春到白露之间有4个小月,故加4天),即98年的7月18日卯时交白露。(万年历2节时间为3月18日寅时)9.寒露六日加六时同时,立春时间加上6天6个时辰,再加上中间的小月数,就是寒露的交节时间,初8辰时十6天6个时辰十4天=18日戌时(立春到寒露之间4个小月,故加4天),即98年的8月18日戌时交寒露(万年历交节时间为8月18日戌时)10.立冬六日七时游同理,立春时间加上6天7个时辰,再加上中间的小月数,就是立冬的交节时间。初8辰时十6日7时辰十5天=19日亥时(后面加5天是因为立春到立冬中间有5个时辰),故98年的9月19日亥时交立......余下全文>>二十四节气是以阴历定的还是以阳历定的? 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耿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二十四节气各个节气大概在农历的几月? 立春 农历正月初六 2月3-5日
雨水 农历正月二十一 2月18-20日
惊蛰 农历二月初六 3月5-7日
春分 农历二月二十一 3月20-22日
清明 储农历三月初六 4月4-6日
谷雨 农历三月二十一 4月19-21日
立夏 农历四月初六 5月5-7日
小满 农历四月二十一 5月20-22日
芒种 农历五月初六 6月5-7日
夏至 农历五月二十一 6月21-22日
小暑 农历六月初六 7月6-8日
大暑 农历六月二十一 7月22-24日
立秋 农历七月初八 8月7-9日
处暑 农历七月二十三 8月22-24日
白露 农历八月初八 9月7-9日
秋分 农历八月二十三 9月22-24日
寒露 农历九月初八 10月8-9日
霜降 农历九月二十三 10月23-24日
立冬 农历十月初八 11月7-8日
小雪 农历十月二十三 11月22-23日
大雪 农历十一月初八 12月6-8日
冬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三 12月21-23日
小寒 农历十二月初八 1月5-7日
大寒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1月20-21日阴历二十四节气是怎样推算的?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农历(汉历)。虽然,阴历、农历都俗称殷历、古历、汉历、夏历、旧历,但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夏历(汉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很多人总认为阴历就是农历(汉历),但其实不是,我们所说的农历(汉历)是阴阳历结合的是增设有闰月的,而阴历是没有闰月 。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当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农历每月的初一。
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或六十日。
在农历每月初八前后,这时月亮的西半边是明的,东半边提暗的,叫做上弦。
农历每月二十三日前后,这时月亮东半边是明的,西半边是暗的,叫做下弦。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为十三个月,其中某一月为闰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闰月则为闰八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设置闰月的方法是:农历月份中无“中气”的月份则是闰月。什么是中气?
农历根据太阳的位置,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十二个为节气,十二个为中气。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农历和公历有没有确切的换算关系呢?答案是没有。农历记法中采用十九年七闰,即十九年内有七个闰月,所以大体上的一个规律是十九年轮回一次,但并不十分准确,偶尔会前差一天,偶尔会后差一天,如果不信看看各自十九岁生日那天,阴阳历是不是相当接近甚至重合。除十九年的大循环外,某些年份,由于闰月的调整,依然存在公历农历重合的情况,8年之中约有三个闰月,也存在8、9年一轮的公历农历循环,误差要大于19年的循环,可以差几天。严格的说,埂,9年的循环应该在19年循环内,起点年份应该相同。例如,已知X年的农历,可以推演除X+19年,X+28年的近似农历,误差很小。
参考资料:www.tianya.cn/new/techforum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还是公历推算的?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度。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度。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妈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余下全文>>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还是阴历划分的? 是按阴历划分的,以下是24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我国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 D.因为在阳历中节气日期是不变的,而阳历的依据是地球绕日周期,因此选D。农历二十四节气排序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另外送你一首节气歌: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这个“天”无意思)
夏满芒夏暑相连。
钉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节气规律 人们一般都通过黄道日历得知准确的节气时间,还有一种节气日期速算法: 通式寿星公式——[Y×D+C]-L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您知道前一年的某一节气准确时间,可以通过一首歌谣轻易算出,之后的年份就是该节气的时间,节气的规律歌诀如下:立春五日三时头 惊蛰倒退三时首一时一刻清时节 立夏九时三刻收芒种两日退一时 小暑三日五时求五日退三立秋节 白露六日退一周寒露六日加六时 立冬六日七时游大雪六日四时到 小寒五日九时收解释1.立春五日三时头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要知道这一年的立春是在哪一天,应该先知道前一年的立春时间。例如想知道1998年的立春时间。只要知道1997年的立春时间就可以推了。查97年的立春时间是96年的12月27日寅时,根据歌诀中要加上五天另三个时辰,再加上97年的小月为6天,(因为96年的12月是小月,但27己交立春,故应算上这一天,12月27日寅时十5天3时十6天=98年正月初八的巳时。注意:若上年有闰月,则将实际立春时间提前一个月即可。(实际上是98年正月初八辰时立春)2.惊蛰倒退三时首只要知道了这一年的立春时间,就可以推出全年的交节时间,以98年为例,98年立春是正月初八的辰时,那么98年的惊蛰,只要在立春日的基础上倒退三个时辰,即98年的二月初八五时交惊蛰节。(万年历交节时间:二月初八寅时)3.一时一刻清时节以这一立春时间为基础,加一个时辰再加小月数为清明的交节时间,如98年立春是正月初八辰时加上一个时辰(这里要注意,立春到清明有1个小月,故应加一天),所以98年的三月初九的巳时交清明。(万年历交节时间为三月初九辰时)4.立夏九时三刻收,同理,此此年立春为基础,加上九个时辰三刻,再加小月数,为立夏交节时间(立春到立夏二个小月,故应加2天),则初八辰时十2天十9个时辰=十一日的丑时。(四月十一日丑时交立夏)(实际万年历交节时间为四月十-日丑时)5.芒种两日退一时''同理,此立春日为基础,加上两天减回一个时辰,再加上二月,三月两个小月的两天,初八辰时十2天一l时辰十2天:12日卯时,即五月12日卯时交立夏。(万年历交节时间为5月12日卯时)6.明、暑三日五时求同理,以立春日为准加上3天5个时辰,再加上小月数,就是小暑的交节时间,初八辰时十3天5个时辰十3天=14日酉时。(立春到小暑有3个小月,故加3天)故98年的闰有5月14日酉时交小暑。(万年历交节时间为闰5月14日申时)7.五日退三立秋节同理,以立春日为基准加上5天减个时辰,再加上小月数,就为立秋的交节时间,初8辰时十5天一3个时辰十4天=17日丑时。(立春到立秋有4个小月,故加4天)万年历交节时间为6月17日丑时。8.白露六日退一周同理,以立春日为基准,加上6天减一个时辰,再加上小月的数,就为白露的交节时间:初8辰时+6天一1个时辰十4天=18日卯时(立春到白露之间有4个小月,故加4天),即98年的7月18日卯时交白露。(万年历2节时间为3月18日寅时)9.寒露六日加六时同时,立春时间加上6天6个时辰,再加上中间的小月数,就是寒露的交节时间,初8辰时十6天6个时辰十4天=18日戌时(立春到寒露之间4个小月,故加4天),即98年的8月18日戌时交寒露(万年历交节时间为8月18日戌时)10.立冬六日七时游同理,立春时间加上6天7个时辰,再加上中间的小月数,就是立冬的交节时间。初8辰时十6日7时辰十5天=19日亥时(后面加5天是因为立春到立冬中间有5个时辰),故98年的9月19日亥时交立......余下全文>>二十四节气是以阴历定的还是以阳历定的? 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耿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二十四节气各个节气大概在农历的几月? 立春 农历正月初六 2月3-5日
雨水 农历正月二十一 2月18-20日
惊蛰 农历二月初六 3月5-7日
春分 农历二月二十一 3月20-22日
清明 储农历三月初六 4月4-6日
谷雨 农历三月二十一 4月19-21日
立夏 农历四月初六 5月5-7日
小满 农历四月二十一 5月20-22日
芒种 农历五月初六 6月5-7日
夏至 农历五月二十一 6月21-22日
小暑 农历六月初六 7月6-8日
大暑 农历六月二十一 7月22-24日
立秋 农历七月初八 8月7-9日
处暑 农历七月二十三 8月22-24日
白露 农历八月初八 9月7-9日
秋分 农历八月二十三 9月22-24日
寒露 农历九月初八 10月8-9日
霜降 农历九月二十三 10月23-24日
立冬 农历十月初八 11月7-8日
小雪 农历十月二十三 11月22-23日
大雪 农历十一月初八 12月6-8日
冬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三 12月21-23日
小寒 农历十二月初八 1月5-7日
大寒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1月20-21日阴历二十四节气是怎样推算的?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农历(汉历)。虽然,阴历、农历都俗称殷历、古历、汉历、夏历、旧历,但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夏历(汉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很多人总认为阴历就是农历(汉历),但其实不是,我们所说的农历(汉历)是阴阳历结合的是增设有闰月的,而阴历是没有闰月 。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