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有没有一个案例说明,这句话的意思。
有利的计策被采纳之后,还要制作一种态势作为辅佐条件,掌握了主动权。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三国演义中有没有一个故事能做为这样的案例
孙子兵法里所说“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2 20:29
- 提问者网友:藍了天白赴美
- 2021-01-22 16:06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1-22 17:16
火烧乌巢:官渡之战中,曹操依许攸之计火烧乌巢粮草。曹操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以作架势,亲自领兵假装袁绍人马,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火烧粮草。
空城计:葛亮驻西城,闻听司马懿乘胜攻取西城,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万分危急中,诸葛亮定空城计,令将城门洞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司马。司马懿兵至城下,见状生疑,素知诸葛谨慎,以为城内必有伏兵,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经调来赵云,惊退司马。
火烧连营: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三国很庞大,想到不易,望采纳。
空城计:葛亮驻西城,闻听司马懿乘胜攻取西城,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万分危急中,诸葛亮定空城计,令将城门洞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司马。司马懿兵至城下,见状生疑,素知诸葛谨慎,以为城内必有伏兵,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经调来赵云,惊退司马。
火烧连营: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三国很庞大,想到不易,望采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1-22 18:04
原文: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计利以听”: “以”通“已”. 《汉书·张敞传》“今两侯以出”,即言两侯已出.“听”:听从,采纳.故此言所谋之策既为有利且被采纳.
“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兵势,其义详下《势篇》. “佐”:辅助.“乃为之势,以佐其外”,言于是就造成一种客观态势,以为外部辅助条件.戚继光《经解》: “此言知我之计有益于国,有益于军,闻之于敌,则敌必益备,故为外事以杂其情状,而敌不得以备我.孙子恐人不得本义,故又出下文一句.”或谓“外”指国外.说亦存之.
释文: 好的计谋被采纳后,还要设法制造有利的态势,以辅助计划的展开.
所谓“势”,就是凭借有利于自己的条件,灵活应变,掌握主动权.
“因利而制权也”: “权”,在此乃应变之意.《国策·齐策》苏秦曰:“圣人从事,必藉于权." “因利而制权”,言根据“利”的原则而采取应变措施.或以“制权”谓制约敌人,即制敌之权,恐非是.
故善战者,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势,也就是让更优秀更精干的人为你做事,让更富有心智的人为你出谋划策……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